|
军事广角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刘国顺 贾二兵 郭冬明
“海岛重要设施疑似故障,请你部迅速前出核实情况!”接到任务后,海南省军区某部参谋高海超第一时间带领队员顶着波峰浪谷前出勘察。 “稳住航向,顶着浪走!”眼看小艇被巨浪拍打得上下颠簸、东摇西晃,高海超果断下达指令。很快,他和队员们抵达目的海域,成功进行处置。 十余年守岛生活,高海超已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军校学员,成长为矢志打赢的海疆卫士。这些年,他为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积极作为,研究改进海岛民兵训练模式,编制训练指导手册40余本,探索新型动员力量运用策略招法,创新推进岛礁哨所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圆满完成10余次重大演训任务。 铁心向党铸忠诚 2012年,刚从基层选调至旅机关任参谋的高海超得知组建某新单位,第一时间向组织提出申请。 一边是专业对口工作已打开局面,一边是从零开始各项建设完全空白。面对战友疑惑,高海超说:“上岛就是上前线,守岛就是守国门。作为革命军人,践行忠诚誓言,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些年,高海超不记得出过多少次海,上过多少天岛。烈日炙烤、寂寞枯燥、身临险境,面对这些困难他告诉自己:身为军人,必须坚持住。正是这种精神,铸就了他不畏艰险、戍守海疆的钢铁意志。 “在岛礁工作,我们坐的是奋进的船,立的是拼搏的帆,摇的是奉献的桨,干的是备战的事。我守海岛请党放心。”高海超如是说。 面对新组建单位基础设施建设一穷二白,高海超第一个任务就是建设通讯系统。他和战友们顶着烈日,连续奋战多个昼夜,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大家激动地相拥在一起。 在“爱国爱岛、乐守天涯”守岛精神的激励下,单位基础建设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高海超和战友出色完成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任务,被表彰为“全军先进师旅团级单位党委”。 2022年,高海超被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评为首批“最美国动人”。他说:“我们这代人是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们一定矢志强军兴军,努力奋斗奋进,为国防动员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向战为战护深蓝 “每一粒沙都是国土,每一段堤都是长城。”这是高海超写在日记里的一句话,也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来到岛礁工作后,他一直把兵要地志放在手边,走到哪里记到哪里,对岛礁地形地貌、面积历史等滚瓜烂熟,是公认的“问不倒”。 然而,他的自信在一次陪同上级调研组时遭到当头一棒。“这个岛礁如果战时敌人企图隐蔽侵占,最有可能从哪个方向登陆?”看到高海超面露难色,一位领导语重心长地说:“海上兵要地志,有看得见的岛礁,还有看不见的无形的水下战场。” “要想关键时候顶得上,只有平时多下苦功夫。”从那以后,高海超访遍岛礁单位,找“老岛礁”虚心请教,全方位了解战场环境,研究战术战法。 不到两年时间,高海超业务能力有了新突破。他对兵要地志、战场情况掌握越来越清晰,情况处置越来越顺畅,对可能出现的危险了如指掌,实现从“海情通”到“全精通”的转型升级……使命任务如同强大的动力源,推着高海超在强军兴军征程中不断突破,加速奔跑。 “红蓝对抗,居然找不到蓝军。”夜黑如墨,风狂雨急。一次军地联合演习,蓝军突然消失,让红方指挥所氛围瞬间紧张起来。 “经研判,蓝军企图避开我部侦察,建议对可能登岛方向展开搜索。”高海超根据蓝军消失前的位置,结合航向航迹,经过反复测算,果断提出建议并详细阐述理由。 望着一脸笃定的高海超,指挥员采纳他的建议,与相关席位核实情况后,迅速下达指令展开行动。最终,指挥所成功捕捉到目标。 特情成功处置,令在场众人很兴奋。在高海超看来,只有平时敢于在危局、险局中摔打锤炼,战时才能打胜仗。 “因夜间视线不良,一艘船只在某岛礁海域搁浅,情况十分危急。”某日凌晨4点,值班人员叫醒正在熟睡的高海超。他二话没说,穿上衣服就奔赴战位。了解情况后发现,周边海况十分复杂,船只自行脱困难度很大。 “查明船只搁浅部位,调整船只油水,做好损管准备。”高海超一边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情况,一边全力组织处置。 在实施一系列急救措施后,船只终于停止倾斜。但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船艏搁浅,船尾有礁石,强行拖拽可能造成二次触礁,导致螺旋桨受损。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高海超快速查阅海图,精准判定搁浅地点是沙底,对船体损伤较小。他建议,当前风向对搁浅船只是横风,通过借用风力和船只动力,依托其他船协助搁浅船只转变方向,可以从侧面拖出搁浅船只。指挥员最终同意了他的行动方案。待到高潮水位,经现场人员共同努力,船只成功脱险。 处置船只搁浅事件只是高海超和战友们面对众多险情中的一个缩影。身处岛礁一线,风险挑战随时存在。也正因此,作为革命军人,担在肩上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沉甸甸的。 “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将坚决捍卫国家利益!”这是高海超和战友们的铮铮誓言。 能参善谋解难题 “作为驻守岛礁的军事参谋,一定要做到眼中有敌情,脑中有我情,胸中有激情。”这是刚上岛礁时,单位领导对高海超的叮嘱。多年来,他时刻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付诸行动。 一次演训中,高海超接到上级通报:“一艘不明外籍船只进入我主权海域……”他慎重提出处置建议并被上级采纳。 这次参训经历,引发了高海超的思考。海上形势复杂多变,要想快速有效处置各种突发情况,必须建立“特情处置库”。为此,他将历年特情案例收集整理归纳,逐一复盘处置过程,分门别类进行对比分析,赴各单位调研征求意见并修订完善,先后总结出100余条处置要点。 “新时代国防动员系统参谋既要紧盯战场、思维超前,又要着眼使命任务,脚踏实地、胸有良方。”从事参谋工作10余年,高海超不少金点子进入决策,成为提高部队建设助推剂。 根据上级要求,单位组建新的民兵分队。面对新任务、新装备,在缺教材、缺经验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形成战斗力?高海超主动请缨,一边联系厂家、科研院校和友邻单位,了解装备性能和基本操作程序,一边研究成建制民兵训练方法。高温下的岛礁酷暑难耐,高海超带领民兵泡在训练场,住在装备仓库,一待就是1个月。 某新型装备在民兵演训中运用尚属首次,为验证实战条件下装备性能,高海超把训练场搬到海上,边试验、边论证,直到掌握所有装备性能。他还与战友一道,将装备器材功能和操作方法细化流程、逐一图解,先后编写40余本图文并茂指导手册,确保民兵一看就会、上手能训。 “岛礁哨所既可加强侦察,又能为抢险救援提供及时预警,必须得建。”为此,高海超主动揽下责任,与战友们研究攻关,在岛礁上建立起民兵哨所,成功为岛礁装上“千里眼”。 不仅如此,高海超还针对岛礁生活条件差、民兵少且流动性大等问题,提出新方式组织岛礁民兵训练,创造性地开展“训练课目一个一清单、训练考核一队一标准、训练评价一人一结论”等训练考评,通过清单式、组合式、定制式精准施训,有效提升民兵训练质效。
|
|
万里海疆见证强军担当
|
记海南省军区某部参谋高海超
|
|
|
( 2024-08-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
|
|
图为高海超(右一)组织民兵骨干开展专业训练。 本报通讯员 柴军 摄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刘国顺 贾二兵 郭冬明
“海岛重要设施疑似故障,请你部迅速前出核实情况!”接到任务后,海南省军区某部参谋高海超第一时间带领队员顶着波峰浪谷前出勘察。 “稳住航向,顶着浪走!”眼看小艇被巨浪拍打得上下颠簸、东摇西晃,高海超果断下达指令。很快,他和队员们抵达目的海域,成功进行处置。 十余年守岛生活,高海超已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军校学员,成长为矢志打赢的海疆卫士。这些年,他为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积极作为,研究改进海岛民兵训练模式,编制训练指导手册40余本,探索新型动员力量运用策略招法,创新推进岛礁哨所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圆满完成10余次重大演训任务。 铁心向党铸忠诚 2012年,刚从基层选调至旅机关任参谋的高海超得知组建某新单位,第一时间向组织提出申请。 一边是专业对口工作已打开局面,一边是从零开始各项建设完全空白。面对战友疑惑,高海超说:“上岛就是上前线,守岛就是守国门。作为革命军人,践行忠诚誓言,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些年,高海超不记得出过多少次海,上过多少天岛。烈日炙烤、寂寞枯燥、身临险境,面对这些困难他告诉自己:身为军人,必须坚持住。正是这种精神,铸就了他不畏艰险、戍守海疆的钢铁意志。 “在岛礁工作,我们坐的是奋进的船,立的是拼搏的帆,摇的是奉献的桨,干的是备战的事。我守海岛请党放心。”高海超如是说。 面对新组建单位基础设施建设一穷二白,高海超第一个任务就是建设通讯系统。他和战友们顶着烈日,连续奋战多个昼夜,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大家激动地相拥在一起。 在“爱国爱岛、乐守天涯”守岛精神的激励下,单位基础建设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高海超和战友出色完成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任务,被表彰为“全军先进师旅团级单位党委”。 2022年,高海超被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评为首批“最美国动人”。他说:“我们这代人是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们一定矢志强军兴军,努力奋斗奋进,为国防动员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向战为战护深蓝 “每一粒沙都是国土,每一段堤都是长城。”这是高海超写在日记里的一句话,也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来到岛礁工作后,他一直把兵要地志放在手边,走到哪里记到哪里,对岛礁地形地貌、面积历史等滚瓜烂熟,是公认的“问不倒”。 然而,他的自信在一次陪同上级调研组时遭到当头一棒。“这个岛礁如果战时敌人企图隐蔽侵占,最有可能从哪个方向登陆?”看到高海超面露难色,一位领导语重心长地说:“海上兵要地志,有看得见的岛礁,还有看不见的无形的水下战场。” “要想关键时候顶得上,只有平时多下苦功夫。”从那以后,高海超访遍岛礁单位,找“老岛礁”虚心请教,全方位了解战场环境,研究战术战法。 不到两年时间,高海超业务能力有了新突破。他对兵要地志、战场情况掌握越来越清晰,情况处置越来越顺畅,对可能出现的危险了如指掌,实现从“海情通”到“全精通”的转型升级……使命任务如同强大的动力源,推着高海超在强军兴军征程中不断突破,加速奔跑。 “红蓝对抗,居然找不到蓝军。”夜黑如墨,风狂雨急。一次军地联合演习,蓝军突然消失,让红方指挥所氛围瞬间紧张起来。 “经研判,蓝军企图避开我部侦察,建议对可能登岛方向展开搜索。”高海超根据蓝军消失前的位置,结合航向航迹,经过反复测算,果断提出建议并详细阐述理由。 望着一脸笃定的高海超,指挥员采纳他的建议,与相关席位核实情况后,迅速下达指令展开行动。最终,指挥所成功捕捉到目标。 特情成功处置,令在场众人很兴奋。在高海超看来,只有平时敢于在危局、险局中摔打锤炼,战时才能打胜仗。 “因夜间视线不良,一艘船只在某岛礁海域搁浅,情况十分危急。”某日凌晨4点,值班人员叫醒正在熟睡的高海超。他二话没说,穿上衣服就奔赴战位。了解情况后发现,周边海况十分复杂,船只自行脱困难度很大。 “查明船只搁浅部位,调整船只油水,做好损管准备。”高海超一边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情况,一边全力组织处置。 在实施一系列急救措施后,船只终于停止倾斜。但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船艏搁浅,船尾有礁石,强行拖拽可能造成二次触礁,导致螺旋桨受损。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高海超快速查阅海图,精准判定搁浅地点是沙底,对船体损伤较小。他建议,当前风向对搁浅船只是横风,通过借用风力和船只动力,依托其他船协助搁浅船只转变方向,可以从侧面拖出搁浅船只。指挥员最终同意了他的行动方案。待到高潮水位,经现场人员共同努力,船只成功脱险。 处置船只搁浅事件只是高海超和战友们面对众多险情中的一个缩影。身处岛礁一线,风险挑战随时存在。也正因此,作为革命军人,担在肩上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沉甸甸的。 “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将坚决捍卫国家利益!”这是高海超和战友们的铮铮誓言。 能参善谋解难题 “作为驻守岛礁的军事参谋,一定要做到眼中有敌情,脑中有我情,胸中有激情。”这是刚上岛礁时,单位领导对高海超的叮嘱。多年来,他时刻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付诸行动。 一次演训中,高海超接到上级通报:“一艘不明外籍船只进入我主权海域……”他慎重提出处置建议并被上级采纳。 这次参训经历,引发了高海超的思考。海上形势复杂多变,要想快速有效处置各种突发情况,必须建立“特情处置库”。为此,他将历年特情案例收集整理归纳,逐一复盘处置过程,分门别类进行对比分析,赴各单位调研征求意见并修订完善,先后总结出100余条处置要点。 “新时代国防动员系统参谋既要紧盯战场、思维超前,又要着眼使命任务,脚踏实地、胸有良方。”从事参谋工作10余年,高海超不少金点子进入决策,成为提高部队建设助推剂。 根据上级要求,单位组建新的民兵分队。面对新任务、新装备,在缺教材、缺经验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形成战斗力?高海超主动请缨,一边联系厂家、科研院校和友邻单位,了解装备性能和基本操作程序,一边研究成建制民兵训练方法。高温下的岛礁酷暑难耐,高海超带领民兵泡在训练场,住在装备仓库,一待就是1个月。 某新型装备在民兵演训中运用尚属首次,为验证实战条件下装备性能,高海超把训练场搬到海上,边试验、边论证,直到掌握所有装备性能。他还与战友一道,将装备器材功能和操作方法细化流程、逐一图解,先后编写40余本图文并茂指导手册,确保民兵一看就会、上手能训。 “岛礁哨所既可加强侦察,又能为抢险救援提供及时预警,必须得建。”为此,高海超主动揽下责任,与战友们研究攻关,在岛礁上建立起民兵哨所,成功为岛礁装上“千里眼”。 不仅如此,高海超还针对岛礁生活条件差、民兵少且流动性大等问题,提出新方式组织岛礁民兵训练,创造性地开展“训练课目一个一清单、训练考核一队一标准、训练评价一人一结论”等训练考评,通过清单式、组合式、定制式精准施训,有效提升民兵训练质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