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 本报通讯员 徐柳琳 “我的执行案件进度怎么样了?” “怎么打不通承办人的办公电话?” “案款什么时候发放?” 由于执行工作性质特殊,执行法官经常需要外出执行,来电无人接、咨询没人答,找不到法官的情况时有发生,容易引起当事人的误解与不满。 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优化执行接待模式,设立执行集约接待窗口,实现执行事务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让“最后一公里”的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 重塑流程 “我现在急需贷款,想找一下十年前案件的结案证明。”6月28日,李某询问永康法院执行集约接待窗口工作人员。 原来,十年前李某被申请强制执行后,与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分期履行还清欠款,法院在当时出具了结案证明。 今年,李某准备创业,但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被告知,需要提交此前执行案件履行完毕的结案证明。案件过去多年,李某早已丢失了结案证明,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法院。 “本以为开具十年前的结案证明要大费周章,没想到办理得这么迅速,真的太方便了。”不到十分钟便拿到证明的李某,对着窗口工作人员连连点赞。 据了解,执行集约接待窗口是由中层干部带班的执行接待团队组建的,专人坐班负责接待事务,规范各类事项办理流程,实现受理、登记、转接、调解、结案等事项一窗通办。 “现在,能当场办结的事项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反馈给当事人。”永康法院副院长徐廉球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优化办理流程,不仅提升了当事人体验感和满意度,也让执行干警从烦琐的执行事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查人找物,切实保障当事人权益。 自今年1月执行集约接待窗口成立以来,共接待当事人916人,当场办理各类执行事务809件,当场办结率达88.32%。 畅通渠道 “刚执行立案,我就知道了案件承办人和相应的办公电话、执行举报电话、预约电话。”申请执行人陈某看着手机上的短信,对接下来的执行工作充满信任。 执行集约接待窗口畅通了当事人与法院的沟通渠道,不仅在执行立案阶段一次性告知多种联系方式,还提供了问题解答、预约咨询、信访接待等服务。 卢某系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因无力偿还债务,金融机构申请对其抵押的房产进行强制拍卖,但对拍卖后案款的处置,卢某却产生了疑问。 “我的欠款只有30万元,房子拍卖了55万元,为什么剩下的钱还被扣走了?”虽然收到了财产分配告知书,卢某还是不理解为什么其他案件也参与分配拍卖款。 卢某拨通了执行集约接待窗口的电话,工作人员依托智慧执行2.0系统中的接待模块,将问题线上流转给承办人。当天,承办人便回复卢某,指出其在法院共有两起被执行案件,并详细解读执行分配的相关法律规定。得到答复后,卢某对此表示理解。 “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能有效减少涉执信访发生。”永康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赟清表示,执行集约接待窗口做实闭环管理,全程跟踪督办、定期通报进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新要求与新期待。 截至今年5月,永康法院已为107位当事人统筹预约,接待类投诉信访量同比下降50%。 整合资源 “我们将执源治理的理念贯穿于接待的全过程,让当事人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实现胜诉权益。”永康法院执行接待团队负责人潘成威说,接待窗口和执行专职调解员深度联动,对有和解意愿、有履行意向或不适宜直接采取强制措施的案件,启动执前调解程序,从源头上减少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 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思路,执行集约接待窗口对面,坐落着好几个调解室,执行和解的剧情常常在这里上演。 “法官,我现在生病亟须用钱,能不能帮忙联系胡某,让他抓紧还钱。”今年5月,申请执行人郎某向执行集约接待窗口的工作人员表达诉求。 郎某曾借给朋友胡某7万元,但到达约定还款期限后,胡某以各种理由推脱,双方由此产生隔阂。判决生效后,胡某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潘成威电话联系胡某,告知其郎某目前的困境和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法律责任,胡某深受触动。调解员夏梅笑趁热打铁,组织双方线下调解,用情理打通心结,促成胡某当场履行完毕。 执行集约接待窗口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大力推进执行案件的源头治理,将“被动执行”变为“主动治理”,实现“执行接待”到“执行结案”的有效衔接,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截至今年6月,已促进执结案件296件,到位金额618万元。
|
浙江永康法院优化执行接待模式
|
打造一站式执行集约接待窗口
|
|
|
|
( 2024-07-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 本报通讯员 徐柳琳 “我的执行案件进度怎么样了?” “怎么打不通承办人的办公电话?” “案款什么时候发放?” 由于执行工作性质特殊,执行法官经常需要外出执行,来电无人接、咨询没人答,找不到法官的情况时有发生,容易引起当事人的误解与不满。 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优化执行接待模式,设立执行集约接待窗口,实现执行事务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让“最后一公里”的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 重塑流程 “我现在急需贷款,想找一下十年前案件的结案证明。”6月28日,李某询问永康法院执行集约接待窗口工作人员。 原来,十年前李某被申请强制执行后,与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分期履行还清欠款,法院在当时出具了结案证明。 今年,李某准备创业,但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被告知,需要提交此前执行案件履行完毕的结案证明。案件过去多年,李某早已丢失了结案证明,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法院。 “本以为开具十年前的结案证明要大费周章,没想到办理得这么迅速,真的太方便了。”不到十分钟便拿到证明的李某,对着窗口工作人员连连点赞。 据了解,执行集约接待窗口是由中层干部带班的执行接待团队组建的,专人坐班负责接待事务,规范各类事项办理流程,实现受理、登记、转接、调解、结案等事项一窗通办。 “现在,能当场办结的事项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反馈给当事人。”永康法院副院长徐廉球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优化办理流程,不仅提升了当事人体验感和满意度,也让执行干警从烦琐的执行事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查人找物,切实保障当事人权益。 自今年1月执行集约接待窗口成立以来,共接待当事人916人,当场办理各类执行事务809件,当场办结率达88.32%。 畅通渠道 “刚执行立案,我就知道了案件承办人和相应的办公电话、执行举报电话、预约电话。”申请执行人陈某看着手机上的短信,对接下来的执行工作充满信任。 执行集约接待窗口畅通了当事人与法院的沟通渠道,不仅在执行立案阶段一次性告知多种联系方式,还提供了问题解答、预约咨询、信访接待等服务。 卢某系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因无力偿还债务,金融机构申请对其抵押的房产进行强制拍卖,但对拍卖后案款的处置,卢某却产生了疑问。 “我的欠款只有30万元,房子拍卖了55万元,为什么剩下的钱还被扣走了?”虽然收到了财产分配告知书,卢某还是不理解为什么其他案件也参与分配拍卖款。 卢某拨通了执行集约接待窗口的电话,工作人员依托智慧执行2.0系统中的接待模块,将问题线上流转给承办人。当天,承办人便回复卢某,指出其在法院共有两起被执行案件,并详细解读执行分配的相关法律规定。得到答复后,卢某对此表示理解。 “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能有效减少涉执信访发生。”永康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赟清表示,执行集约接待窗口做实闭环管理,全程跟踪督办、定期通报进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新要求与新期待。 截至今年5月,永康法院已为107位当事人统筹预约,接待类投诉信访量同比下降50%。 整合资源 “我们将执源治理的理念贯穿于接待的全过程,让当事人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实现胜诉权益。”永康法院执行接待团队负责人潘成威说,接待窗口和执行专职调解员深度联动,对有和解意愿、有履行意向或不适宜直接采取强制措施的案件,启动执前调解程序,从源头上减少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 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思路,执行集约接待窗口对面,坐落着好几个调解室,执行和解的剧情常常在这里上演。 “法官,我现在生病亟须用钱,能不能帮忙联系胡某,让他抓紧还钱。”今年5月,申请执行人郎某向执行集约接待窗口的工作人员表达诉求。 郎某曾借给朋友胡某7万元,但到达约定还款期限后,胡某以各种理由推脱,双方由此产生隔阂。判决生效后,胡某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潘成威电话联系胡某,告知其郎某目前的困境和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法律责任,胡某深受触动。调解员夏梅笑趁热打铁,组织双方线下调解,用情理打通心结,促成胡某当场履行完毕。 执行集约接待窗口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大力推进执行案件的源头治理,将“被动执行”变为“主动治理”,实现“执行接待”到“执行结案”的有效衔接,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截至今年6月,已促进执结案件296件,到位金额618万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