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军事广角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策马扬鞭正青春

策马扬鞭正青春

( 2024-07-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①
  ②
  ③
  ④

 图① 活动现场提问环节。 本报通讯员 陈铭 何畅 摄    
  图② 朱杨柱向学员介绍自己完成毕业设计作品的经历。
本报通讯员 刘瑞康 孙菁菁 摄  
  图③ 徐枫灿与电声乐队一起演奏歌曲《鲜花》。
本报通讯员 宋可暷 于开一 摄  
  图④ 杜越向学员讲解狙击要领。 本报通讯员 杨钢 张越 摄  

编者按
  今年军校招生季,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朱杨柱、陆军某旅飞行员徐枫灿、海军某部连长杜越作为2024年度中国军校形象代言人走进校园,讲述他们在军校追逐梦想、奋斗成长的故事。
  青年学子是军队院校的主体,在强军兴军新时代,3名优秀青年代表通过自身经历发出青春召唤,激励号召青年英才携笔从戎,共赴强军之约,为强军兴军贡献力量。人民军队将为有志青年投身国防事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帮助他们实现梦想,让他们拥有最激情的青春岁月。
 

□ 本报通讯员 吴  旭 张照星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今年6月,军队3名优秀青年代表应邀走进国防科技大学,与青年学子面对面交流。
  航天员大队“英雄航天员”朱杨柱的青春,是“为祖国出征太空”的使命担当;陆军某旅飞行员徐枫灿的青春,是“以青春之我逐梦蓝天”的自信自强;海军某部连长杜越的青春,是“跑得慢全是笑声、跑得快只有风声”的奋发图强。
  一张张珍贵合影、一份份惊喜礼物、一段段激情发言,激励着青年学子在新征程上奋楫扬帆……
勇于追梦 彰显青春风采
  在大屏幕湛蓝的背景中,“梦想花开强军路”几个字映入眼帘,英姿飒爽的女飞行员徐枫灿走到台前,一个标准的军礼干脆有力。掌声中,她将追梦之路娓娓道来:“这是一个放飞青春梦想的伟大时代,这有一个士兵突击的强军舞台,我们青年官兵生逢其时,何其有幸!”
  从小就向往蓝天的徐枫灿在高考那年,迎来人生最重要的机会——空军时隔数年再次招收女飞行学员,刚满18岁的她发誓不上蓝天不罢休。
  此刻,台下同样坐着许多18岁少年,他们有刚入校的军校学员,也有备战高考的学生。
  2017年8月1日,徐枫灿迈进空军航空大学校门,成为空军第十一批女飞行学员。
  “我从来没有离飞行这么近过,但也害怕会离得更远。”身边很多战友因身体或者技术原因无缘蓝天,而高强度训练常累得徐枫灿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这让她倍感压力。
  “最难的时候怎么做到不放弃?”现场有人发问。
  “坚持初心!”徐枫灿用坚定有力的四个字给出答案。
  对年轻的徐枫灿来说,梦想是守住一颗初心,对于“英雄航天员”朱杨柱而言,梦想更像是一场远征。
  “我又回来了!”朱杨柱一句幽默的开场白,逗得现场学子开怀大笑。
  再次回到母校,朱杨柱看望了恩师、同窗好友,观摩了“火箭俱乐部”学员们亲手制作的实验模型。
  在对话现场,他带来大学时期的日记与大家分享,还带来自己在某工程部队施工一线穿过的迷彩鞋,上面洗不掉的油漆,记录着一个少年追梦的故事。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一个梦。”2003年10月15日,随着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载人飞船飞向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真。
  那一年,朱杨柱17岁。激动之余,遨游九天、探索太空的梦想在他心底深深扎根。高考填报志愿,他毅然选择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而且不服从调剂。考研读博时,他同样选择空气动力学专业,只为研究与航天有关的东西。
  此刻,坐在会场左侧的是一群来自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第二中学的学生。一名男生站起来说:“朱老师,有句话叫做‘立足时代之机,回答时代问题’,我想请问,您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我也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将成为航天员。”朱杨柱笑道,“感恩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敢于有梦,能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博士毕业后,朱杨柱被分配到基层成为一名排长,他并没有因为“大材小用”而颓废,而是努力干好各项工作。由于表现突出,他被推荐到陆军工程大学做博士后,又因为成绩优异被选调进入航天工程大学成为一名教员。
  2018年5月,在大学任教的朱杨柱听到国家在科研人员中选拔航天飞行工程师的消息后激动万分,深藏内心的飞天梦想被再次点燃。经过一轮又一轮严苛选拔,他如愿成为航天员群体中的一员。
  “年轻人要在时代中找到自己、立足自己、反省自己,只有敢于有梦、勤于追梦,才能最终圆梦。”朱杨柱说,“只要行动,就没有到达不了的终点。”
  在国防科技大学校园里,矗立着一座“空天楼”,楼里灯光总是与深夜星空遥相呼应,这里创造着一个个科学奇迹,形成一片“千人一院士”的“人才森林”。正是有了无数个体托举的伟大梦想,中国航天事业才得以飞速发展。在他们的指引和激励下,朱杨柱成长为我国第一位航天飞行工程师。
  对于徐枫灿与朱杨柱而言,前辈们翱翔蓝天、探秘宇宙的样子曾是他们的梦想。而此刻的他们,也成为无数青年学子的梦想。
  对话现场提问十分踊跃,青年学子对浩渺苍穹充满好奇,对压力、学业、未来充满疑惑。“眼里有光、心中有灯、脚下有路。”这是军校代言人给他们送出的青春寄语,相信每个青年学子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我要不忘初心、不断进取,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来自衡南县第二中学的唐佳福说。
挺膺担当 展现青春作为
  活动现场,大屏幕背景是浩瀚宇宙、闪烁的星辰,在朱杨柱右侧,“为祖国出征太空”7个大字格外醒目。
  朱杨柱到航天员大队报到的第一天,对大队门楣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8个大字印象深刻。从1998年航天员大队成立至今,26年来,这句标语从未变过。
  “那时我就暗下决心,要刻苦训练,早日和航天英雄一样,代表祖国和人民出征太空。”谈起使命担当,朱杨柱的声音高亢了许多。
  对朱杨柱来说,这句标语并不抽象,每天的艰苦淬炼都是在践诺这句话。作为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入选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时,他问了自己两个问题——如何跑好历史接力棒?如何实现零失误零差错?在强化训练阶段,神舟十六号乘组一天掰成两天用,主动加压反复训、随机出题练应变,先后完成近6000学时训练任务,对100余个应急处置程序、70多本飞行手册与操作指南、成千上万条指令都烂熟于心。
  从2023年5月30日出征到10月31日返回,朱杨柱在轨工作生活了5个月。空间站维护维修、在轨演练和训练、太空会师与交接……神舟十六号乘组完成近百个科研项目,7次载荷进出舱,1次太空授课,1次出舱活动,实现零失误零差错。
  “‘为祖国出征太空’是航天员的光荣使命!”朱杨柱字字铿锵,而他也漂亮地完成了出征使命。
  台下,王鑫涛听得心潮澎湃。他从地方院校应召入伍前往西藏部队,再考入国防科技大学。这名携笔从戎的青年和朱杨柱一样,都因为心中那份执着改变了原有人生轨迹。他站起来提问:“是什么动力让你坚持到底?”
  朱杨柱回答:“一位前辈说的话我一直牢记在心,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在场的大家。他说,英雄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受到使命的召唤、责任的激励,所以无畏艰险、勇往直前。”
  朱杨柱的战场在无垠太空,杜越的战场则是小小的瞄准镜。
  如鹰般锐利的双眼,黝黑的脸庞,杜越在掌声中上场。从体能垫底到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从一名后勤兵转身变为狙击枪王,杜越的青春写满血性担当。
  当出征的号令传来,他第一个往前站;接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从不退缩。
  去年5月,接到备战“锋刃-2023”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任务时,距离杜越参加狙击比赛已经过去整整10年。
  在年龄和体能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还要与众多年轻精英竞争参赛名额,且距离比赛不到1个月时间,能不能恢复状态参加比赛?
  现实容不得杜越多想。为了快速找到感觉,他每天加班加点练体能、练据枪、练瞄准。手套磨破了,靴子跑烂了,胳膊端麻了,膝盖跪肿了,成绩也随之上来。
  最终,在与19个国家82名狙击手同台竞技中,杜越取得个人赛国际第2名、国内第1名,挑战狙击国际第3名的好成绩。
  会场上,荀昭阳内心激动,他是国防科技大学的学子,是现场唯一一个穿海军服的学员,也曾是杜越的“兵”。
  在连队时,荀昭阳每天在学习室学到最晚。通过努力,考上向往已久的军校——国防科技大学。“他走的那一天,我在外面驻训,没来得及祝贺他。今天我想祝贺他,也祝贺你替我完成梦想。”杜越动情地说。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荀昭阳在台下早已红了眼眶。
  杜越说:“能够拿起钢枪走向赛场,我义无反顾!”而今,追随着杜越的脚步,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强军兴军的浪潮里不改初心、不负使命,为打赢强敌不断积蓄力量。在杜越带出的500余名作战精英中,8人荣立二等功,还有70余人荣立三等功。
奋斗为航 贡献青春力量
  在陆军航空兵学院满分通过考核,成为陆军首批自主培养、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徐枫灿的青春为何如此闪亮?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徐枫灿翻开一页PPT,习主席说过的这句话闪烁在屏幕上。
  正式进入飞行专业系统学习后,尽管徐枫灿早已做足心理准备,但难度还是远超她想象。不仅有400米、1500米、3000米中长跑,还有单双杠、旋梯、固滚……除此之外,复杂的航理学习也让她叫苦连连。整个飞行训练阶段近20门航理课程,数不清的数据,记不完的原理,哪一项不过关,就不能转入实装飞行训练,甚至可能被停飞。
  “只有加倍努力,才能确保飞上蓝天。”徐枫灿告诉大家,老师的授课,她恨不得把每一句都记下来;教案上的内容,她常背记到深夜;地面演练,她举着仪表板一遍遍地走,直到晚上躺在床上才感到手臂酸痛。
  徐枫灿用奋斗把理想放飞到蓝天,杜越用奋斗把理想书写在大地上。
  10余年从军报国,先后4次荣立二等功,2024年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杜越的经历让活动现场的青年学子敬佩不已。
  “您有感到迷茫的时候吗?”现场有人提问。
  “谁的青春不迷茫,看不清楚未来时,就比别人坚持得更久一点。”杜越说。
  刚加入特种部队时,杜越体能垫底,他每天早上4点起床,穿上沙衣,开始10公里越野。等大家起床后再一同出操。玩命地训练,拼命地追赶,最终取得5公里全连第一。
  “你跑得慢,周围全是笑声;你跑得快,周围只有风声。”杜越说。
  国防科技大学从著名的“哈军工”走来,70余年里,一次次创造中国速度——6次蝉联世界超算冠军,一次次刷新中国精度——把我国光学制造加工技术带入纳米、亚纳米时代,一次次突破中国创造——研制出北斗卫星导航关键设备、激光陀螺、新型雷达、磁浮列车、卫星等众多高新技术成果和装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攻克一大批尖端科技,取得一大批重大武器装备研发成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只有将个人梦想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踔厉奋发、勠力奋斗,才能激发出澎湃的青春力量。”朱杨柱说,在国防科技大学求学期间,他听过慈云桂“拼了老命也要把中国巨型计算机研发出来”的感人故事,听过高伯龙“身穿5元背心,徒手造出价值上亿元装备”的先进事迹,也听过3名博士毛遂自荐解决北斗卫星关键难题的别样青春。
  “为强国强军奋斗,走进科大校园,莫名就有这样的行动自觉,这或许就是军校的文化底蕴所在。”朱杨柱说,在国防科技大学求学的10年半,是他人生最宝贵的一段时间,科大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全面塑造了他。
  “考入军校就有可能成为职业航天员。”看到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朱杨柱讲起成为一名合格航天员需要通过的训练项目。一年多时间里,要通过基础理论、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任务模拟训练等100余个训练项目。超重耐力训练,几十秒内负荷从1个G加到8个G,面部肌肉会因为强大的牵扯力而变形,同时还伴有窒息感和脑部缺血。前庭功能训练,要在电动转椅上蒙着眼睛连续旋转6分钟,头部还要根据指令前后左右摆动,训练一次好几天都没有食欲。水下出舱程序训练,需要穿戴水下训练服潜入水中4至6小时,每次训练都会筋疲力尽。
  “每项训练都会脱一层皮,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有人问。“如果没有军校培养出来的坚强作风,恐怕难以坚持下去。”朱杨柱回答。
  现场青年学子坦言,受到一些消极互联网文化影响,对当下感到困惑、对未来感到迷茫,不想吃苦、不愿奋斗。聆听完3名优秀青年代表的奋斗故事,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青春孕育无限希望、奋斗创造美好明天。
  台下学子一致表示,携笔从戎、从军报国,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