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广角
|
|
图① 先进代表白涛在“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报告。 本报通讯员 温志军 摄
图② “甘巴拉英雄雷达站”授称30周年之际,甘巴拉基层代表登上5374米的阵地,在军旗上签名。 本报通讯员 温志军 摄
图③ 礼兵们护卫国旗。 本报通讯员 廖继龙 摄
图④ 官兵站岗巡逻。 本报通讯员 朱元强 摄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邓栋之 谭志轩
6月24日,在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30周年之际,空军红色地标巡礼来到雪域高原——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甘巴拉雷达站,驻藏空军部队官兵与老兵代表一起回顾峥嵘岁月,感悟奋斗精神,共同品读和弘扬甘巴拉精神。 甘巴拉雷达站组建于1965年10月,阵地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这里自然条件恶劣,但甘巴拉人誓言:“再苦,党有召唤就行动!再难,祖国需要就向前!”他们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顽强意志,在生命禁区矗立起钢铁堡垒。1994年,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 新时代新征程,尽管装备升级、任务转换,但一代代官兵“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的甘巴拉精神没有变。他们景从党的号令,傲然坚守在海拔5374米的雪峰,支撑空防预警一线,保障日常体系训练,托起西藏与周边地区空中桥梁。 传承薪火接力奋斗 在巡礼活动现场的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先进事迹报告会上,5名先进典型代表依次走上讲台,深情讲述一代代甘巴拉人在党的指引下接力奋斗的鲜活历史。他们有授称时的政治指导员,有在雪域高原战斗28载的雪山兵王,有90后甘巴拉战士,有援藏支教与丈夫共同战斗在雪域的军嫂,有带领甘巴拉向新高地冲锋的现任站长。 “一天甘巴拉的兵,一生甘巴拉的人”“我的心属于甘巴拉,这辈子献给甘巴拉”“山高兵为峰、奋斗正当时”“你在雪山那头支教,我在雪山之巅值班,这就是中国边防军人的特有浪漫”…… 真实生动的故事,艰苦奋斗的画面,声情并茂的讲述,震撼着每名观众,很多人都潸然泪下。“我们都是甘巴拉人,我们都是甘巴拉精神的传承者。老一辈人把最美青春献给甘巴拉,今天,我们赓续薪火,再写荣光!”擦干眼角的泪水,甘巴拉雷达站三级军士长唐可坚定地说。 这次活动特邀20多名甘巴拉老兵参加。“甘巴拉是我的家,我要回来。”71岁老指导员在高原战斗20多年,为了追寻当年的战斗足迹,不顾年事已高,毅然踏上重回高原之路。 一路登高向上,氧气逐渐稀薄,高原反应不期而至,但大家参与的热情却格外高涨。湛蓝的天空,屹立的雷达防风罩,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海拔5374米的阵地上,大家迎着劲风肃然伫立,仰望国旗致敬,向着雪山和甘愿奉献青春、守卫祖国领空的战士致敬! 沿着甘巴拉雷达站官兵战备值班、巡逻执勤的路线,大家拾级而上,用心体会甘巴拉人战风斗雪的艰辛。“在这里坚守一天不容易,在这里战斗半个多世纪更是奇迹。”登上阵地的航空兵某部飞行员聂强,触摸着甘巴拉站碑流下热泪。 与甘巴拉站碑合影、在红色地标书签上签名、讲述自己眼中的甘巴拉……官兵们向大家送上亲手绘制的甘巴拉石,每块石头背后都有一个奋斗强军故事。 “5374,不仅是海拔高度,更是精神高度。甘巴拉不仅是空军红色地标,更是雷达兵的精神坐标。”活动现场,官兵们表示一定把甘巴拉精神传承下去,把雪山阵地守护好,把打仗本领练好。 铁心向党扎根奋斗 甘巴拉,藏语意为“不可逾越的高山”。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酷寒,最低达零下35℃;狂风,8至10级大风每年要刮9个月。最难耐的是缺氧,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一半,头痛、恶心、失眠等高原反应挥之不去。 面对严酷的环境,一些干部战士出现思想波动。首任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刘宗峰深知,这时更需要用党的理论统一思想、引领行动。白天,大家忙着建阵地、战斗值班;晚上,他组织理论学习,干部与战士结对、党员与非党员结对、老兵与新兵结对,人人分享如何用党的理论解决个人思想问题和连队建设难题。 “扎根冰峰,最根本的还是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这是我们的价值所在。”炊事班战士夏勇武回忆说,在党的理论指引下,大家明白了“守山头”的重要意义。 甘巴拉雷达站官兵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热情始终高涨。近年来,连队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持“支部建在连上更要强在连上”,每周组织集中学习,每半月开设“5374学习课堂”,探索出“学思想、谈感悟、找差距、立标准、促行动”五步法,以思想进步带动全面进步。 雷达操纵员白涛入伍前是地方小学老师,来到部队一心想要成为一名军官,但考试因2.1分之差落榜。失望之余,他打算干两年就回家。 在“5374学习课堂”,白涛学习习主席关于奋斗观的系列重要论述,重温前辈许正兵光荣牺牲在阵地的英雄事迹。“在甘巴拉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先进事迹的感召,让白涛立志当一名甘巴拉的好兵。他刻苦训练成为专业大拿,发挥特长为大家授课,他的《铁心跟党走、岗位勇担当、热血青春让信仰之花在高原绽放》课程,被空军机关评为优质视频网课,个人也被战区空军评为“优秀政治教员”。 那年,甘巴拉雷达站编制调整。该站党支部及时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谈心交心,引导大家辨清大我与小我、奉献与获取的关系,坚定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甘巴拉精神铭刻心里,走到哪里都是甘巴拉传人。”报务员戴云松说,在站里工作多年的他打起背包就出发,到了新单位就展开训练。 担当使命向战奋斗 在这里,常会听到官兵们口口相传的一个词——“甘巴拉标准”。 现任甘巴拉雷达站站长余建钊,在义务兵期间参加空军专业比武就夺得第一。刚接任主官时,一次新兵放单考核,余建钊看到几名新兵以大纲满分标准通过,心里很高兴。可此时,一位老班长却站出来,当场演示动作流程,以远超大纲规定的标准提醒大家切忌自满,脑子里立起“甘巴拉标准”。 在甘巴拉雷达站,义务兵专业考核对标军士骨干标准,军士骨干按训练尖子要求,训练尖子必须向“一专多能”升级。近几年,该站有12人次在旅比武中夺得“擂主”,连续荣获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那年,甘巴拉雷达站派出3名骨干前往东部某雷达站参加轮训,从“守望高山”到“面朝大海”,面对截然不同的战场环境,变化多样的“敌情”空情,他们直言打开眼界、收获良多。 回到单位,全站人人对照检查、反思差距,围绕“我们距离打赢还有多远?”谈认识、明目标、定措施,紧前推进“多批目标掌握方法”研究,探索出合理分工、协同密切,分清批次、突出重点等战术战法。 近年来,甘巴拉雷达站加速融入体系训练大形势,苦练口报、心算俯仰角等基础课目能力,深研武器装备全功能运用,强训“抢报第一点”、捕捉“低慢小目标”等重难点内容,不断提升情报准确率,雷达组网预警能力稳步加强。 如何在新征程上创造新成绩,而不是守在功劳簿上过日子?今年,他们专门开展“先进学先进、典型学典型”活动,组织党员骨干到全军英模单位观摩学习,集中观看系列宣传片,结合“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引导大家找准奋斗强军向一流的攻坚新路。 支部一班人提出,以装备更新带动思维更新,以训练先进带动全面前进。 面对焕然一新的专业术语、密密麻麻的操作面板和代码编程专业软件,雷达操纵员郭洪波有点懵。 “弄不透新装备,算不上合格的甘巴拉兵。”郭洪波一有时间就钻进装备琢磨,跟着工厂师傅学,记录操作要领和技巧;晚上,翻阅资料研究,默写原理、描画流程,一会儿沮丧,一会儿兴奋。最终,郭洪波再次拿到值班资格,并能熟练操作、排除故障。 这些年,甘巴拉雷达站不断向战发力,开启“守山头”向“动起来”转型跨越。 晨雾中,一声急促的战斗警报响起。司机兼电工申董初第一个全副武装,跃入雷达天线车驾驶座位,发动引擎带头驶出营区。抵达阵地,指挥员一声令下:“架设装备!”全体官兵平阵地、拉天线、架电台,数分钟后空中“敌”情态势尽收眼底。 “又快了一些!”申董初喘着粗气说,机动分队常年深入高海拔地区,大家在极度缺氧中拉升身体极限,高原战斗力越来越强。
|
|
扎根冰峰 坚守空防预警一线
|
记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甘巴拉英雄雷达站”
|
|
|
( 2024-06-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
|
图① 先进代表白涛在“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报告。 本报通讯员 温志军 摄
图② “甘巴拉英雄雷达站”授称30周年之际,甘巴拉基层代表登上5374米的阵地,在军旗上签名。 本报通讯员 温志军 摄
图③ 礼兵们护卫国旗。 本报通讯员 廖继龙 摄
图④ 官兵站岗巡逻。 本报通讯员 朱元强 摄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邓栋之 谭志轩
6月24日,在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30周年之际,空军红色地标巡礼来到雪域高原——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甘巴拉雷达站,驻藏空军部队官兵与老兵代表一起回顾峥嵘岁月,感悟奋斗精神,共同品读和弘扬甘巴拉精神。 甘巴拉雷达站组建于1965年10月,阵地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这里自然条件恶劣,但甘巴拉人誓言:“再苦,党有召唤就行动!再难,祖国需要就向前!”他们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顽强意志,在生命禁区矗立起钢铁堡垒。1994年,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 新时代新征程,尽管装备升级、任务转换,但一代代官兵“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的甘巴拉精神没有变。他们景从党的号令,傲然坚守在海拔5374米的雪峰,支撑空防预警一线,保障日常体系训练,托起西藏与周边地区空中桥梁。 传承薪火接力奋斗 在巡礼活动现场的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先进事迹报告会上,5名先进典型代表依次走上讲台,深情讲述一代代甘巴拉人在党的指引下接力奋斗的鲜活历史。他们有授称时的政治指导员,有在雪域高原战斗28载的雪山兵王,有90后甘巴拉战士,有援藏支教与丈夫共同战斗在雪域的军嫂,有带领甘巴拉向新高地冲锋的现任站长。 “一天甘巴拉的兵,一生甘巴拉的人”“我的心属于甘巴拉,这辈子献给甘巴拉”“山高兵为峰、奋斗正当时”“你在雪山那头支教,我在雪山之巅值班,这就是中国边防军人的特有浪漫”…… 真实生动的故事,艰苦奋斗的画面,声情并茂的讲述,震撼着每名观众,很多人都潸然泪下。“我们都是甘巴拉人,我们都是甘巴拉精神的传承者。老一辈人把最美青春献给甘巴拉,今天,我们赓续薪火,再写荣光!”擦干眼角的泪水,甘巴拉雷达站三级军士长唐可坚定地说。 这次活动特邀20多名甘巴拉老兵参加。“甘巴拉是我的家,我要回来。”71岁老指导员在高原战斗20多年,为了追寻当年的战斗足迹,不顾年事已高,毅然踏上重回高原之路。 一路登高向上,氧气逐渐稀薄,高原反应不期而至,但大家参与的热情却格外高涨。湛蓝的天空,屹立的雷达防风罩,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海拔5374米的阵地上,大家迎着劲风肃然伫立,仰望国旗致敬,向着雪山和甘愿奉献青春、守卫祖国领空的战士致敬! 沿着甘巴拉雷达站官兵战备值班、巡逻执勤的路线,大家拾级而上,用心体会甘巴拉人战风斗雪的艰辛。“在这里坚守一天不容易,在这里战斗半个多世纪更是奇迹。”登上阵地的航空兵某部飞行员聂强,触摸着甘巴拉站碑流下热泪。 与甘巴拉站碑合影、在红色地标书签上签名、讲述自己眼中的甘巴拉……官兵们向大家送上亲手绘制的甘巴拉石,每块石头背后都有一个奋斗强军故事。 “5374,不仅是海拔高度,更是精神高度。甘巴拉不仅是空军红色地标,更是雷达兵的精神坐标。”活动现场,官兵们表示一定把甘巴拉精神传承下去,把雪山阵地守护好,把打仗本领练好。 铁心向党扎根奋斗 甘巴拉,藏语意为“不可逾越的高山”。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酷寒,最低达零下35℃;狂风,8至10级大风每年要刮9个月。最难耐的是缺氧,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一半,头痛、恶心、失眠等高原反应挥之不去。 面对严酷的环境,一些干部战士出现思想波动。首任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刘宗峰深知,这时更需要用党的理论统一思想、引领行动。白天,大家忙着建阵地、战斗值班;晚上,他组织理论学习,干部与战士结对、党员与非党员结对、老兵与新兵结对,人人分享如何用党的理论解决个人思想问题和连队建设难题。 “扎根冰峰,最根本的还是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这是我们的价值所在。”炊事班战士夏勇武回忆说,在党的理论指引下,大家明白了“守山头”的重要意义。 甘巴拉雷达站官兵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热情始终高涨。近年来,连队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持“支部建在连上更要强在连上”,每周组织集中学习,每半月开设“5374学习课堂”,探索出“学思想、谈感悟、找差距、立标准、促行动”五步法,以思想进步带动全面进步。 雷达操纵员白涛入伍前是地方小学老师,来到部队一心想要成为一名军官,但考试因2.1分之差落榜。失望之余,他打算干两年就回家。 在“5374学习课堂”,白涛学习习主席关于奋斗观的系列重要论述,重温前辈许正兵光荣牺牲在阵地的英雄事迹。“在甘巴拉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先进事迹的感召,让白涛立志当一名甘巴拉的好兵。他刻苦训练成为专业大拿,发挥特长为大家授课,他的《铁心跟党走、岗位勇担当、热血青春让信仰之花在高原绽放》课程,被空军机关评为优质视频网课,个人也被战区空军评为“优秀政治教员”。 那年,甘巴拉雷达站编制调整。该站党支部及时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谈心交心,引导大家辨清大我与小我、奉献与获取的关系,坚定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甘巴拉精神铭刻心里,走到哪里都是甘巴拉传人。”报务员戴云松说,在站里工作多年的他打起背包就出发,到了新单位就展开训练。 担当使命向战奋斗 在这里,常会听到官兵们口口相传的一个词——“甘巴拉标准”。 现任甘巴拉雷达站站长余建钊,在义务兵期间参加空军专业比武就夺得第一。刚接任主官时,一次新兵放单考核,余建钊看到几名新兵以大纲满分标准通过,心里很高兴。可此时,一位老班长却站出来,当场演示动作流程,以远超大纲规定的标准提醒大家切忌自满,脑子里立起“甘巴拉标准”。 在甘巴拉雷达站,义务兵专业考核对标军士骨干标准,军士骨干按训练尖子要求,训练尖子必须向“一专多能”升级。近几年,该站有12人次在旅比武中夺得“擂主”,连续荣获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那年,甘巴拉雷达站派出3名骨干前往东部某雷达站参加轮训,从“守望高山”到“面朝大海”,面对截然不同的战场环境,变化多样的“敌情”空情,他们直言打开眼界、收获良多。 回到单位,全站人人对照检查、反思差距,围绕“我们距离打赢还有多远?”谈认识、明目标、定措施,紧前推进“多批目标掌握方法”研究,探索出合理分工、协同密切,分清批次、突出重点等战术战法。 近年来,甘巴拉雷达站加速融入体系训练大形势,苦练口报、心算俯仰角等基础课目能力,深研武器装备全功能运用,强训“抢报第一点”、捕捉“低慢小目标”等重难点内容,不断提升情报准确率,雷达组网预警能力稳步加强。 如何在新征程上创造新成绩,而不是守在功劳簿上过日子?今年,他们专门开展“先进学先进、典型学典型”活动,组织党员骨干到全军英模单位观摩学习,集中观看系列宣传片,结合“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引导大家找准奋斗强军向一流的攻坚新路。 支部一班人提出,以装备更新带动思维更新,以训练先进带动全面前进。 面对焕然一新的专业术语、密密麻麻的操作面板和代码编程专业软件,雷达操纵员郭洪波有点懵。 “弄不透新装备,算不上合格的甘巴拉兵。”郭洪波一有时间就钻进装备琢磨,跟着工厂师傅学,记录操作要领和技巧;晚上,翻阅资料研究,默写原理、描画流程,一会儿沮丧,一会儿兴奋。最终,郭洪波再次拿到值班资格,并能熟练操作、排除故障。 这些年,甘巴拉雷达站不断向战发力,开启“守山头”向“动起来”转型跨越。 晨雾中,一声急促的战斗警报响起。司机兼电工申董初第一个全副武装,跃入雷达天线车驾驶座位,发动引擎带头驶出营区。抵达阵地,指挥员一声令下:“架设装备!”全体官兵平阵地、拉天线、架电台,数分钟后空中“敌”情态势尽收眼底。 “又快了一些!”申董初喘着粗气说,机动分队常年深入高海拔地区,大家在极度缺氧中拉升身体极限,高原战斗力越来越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