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深圳盐田法院多措并举化解行政争议
· 江苏东海公安深耕“营商警务”绘就平安底色
· 焦作中站区检察院积极做好植物保护工作
· 上海奉贤“城管进校园”推动“小手拉大手”
· 鹤岗兴安法院发布破产审判工作白皮书
· 图片新闻
· 南平市延平区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茶陵县公安局经侦大队严把“三关”锻造一流示范警队
· 绍兴越城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

排查风险隐患 就地化解纠纷 强化诉源治理
南平市延平区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2024-06-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王莹
□ 本报通讯员 罗婕 陈旭雯

  不久前,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山街道居民李某来到附近正在提升改造的公园游玩。其间,李某擅自搬运放置在角落的废弃石桌,导致脚被砸伤,其家属要求公园施工方赔偿。
  了解情况后,梅山街道综治中心迅速反应,立即组织李某家属、施工方代表及李某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一场纠纷被成功化解,公园的改造项目也得以如期完成。
  “我们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力量,通过集中办公、派员进驻、协作联动等工作模式,推动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运作,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延平区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延平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综治中心龙头作用,全面落实平安指导员工作机制,有力推进“吃茶话事”机制走深走实,有效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2024年春节前夕,36名退休工人先后因劳务合同纠纷将南平某鞋业公司起诉至延平区人民法院。延平法院立即启动平安指导员工作机制,由西城法庭负责人、平安指导员徐华强联系企业所在地的综治中心及司法所,合力解决工人“急难愁盼”。
  在徐华强的促成下,街道政法委员、司法所长、原告法律援助律师、被告企业代表等协商,当场达成调解协议。
  “平安指导员工作机制引导政法干警走出机关、下沉基层,是南平市探索出的一条具有时代特点、南平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南平市延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杨邦宁说。
  今年以来,延平区按照上级统一部署,选派388名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政法干警担任平安指导员,深入挂点村(居)常态化开展“访民情、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活动,建立“枫桥式人民法庭”和“枫桥式法官工作站”,组织政法干警精准开展普法宣传、收集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等。
  截至目前,延平区平安指导员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47场,指导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94件。
  不久前,家住延平区四鹤街道西门桥社区的郑女士向社区反映了一个令她十分头疼的问题:“我家小孩马上就要中考了,可小区里的消力池每天都有哗哗的水声,吵得孩子根本没办法好好复习,也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社区随即向有关地产公司反映,但被该公司以多种理由拒绝。于是,四鹤街道党工委、西门桥社区党委一边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一边借助西门桥社区“吃茶话事”议事点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
  一壶清茶,一方小桌,干部和公司代表、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讲政策、解疑惑、调纠纷。最终,该地产公司完成整改施工,还小区居民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以茶谈心解难事、以茶聚力办实事。目前,“吃茶话事”议事点已覆盖延平区的318个村(居、社区),成为群众反映诉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平台。
  “干部‘沉’下去、民意‘浮’上来。我们将不断深化‘吃茶话事’机制,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杨邦宁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