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9 1/9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向着科技强国不断前进
· 述法 点评 督察 通报
· 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大连造船行稳致远
· 应勇率中国检察代表团访问俄罗斯
·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沈阳举办专题学习班
· 优化基层组织设置 打造过硬作战单元
· 网红卖课不能任性而为
· 图片新闻

优化基层组织设置 打造过硬作战单元
上海监狱戒毒系统推进党小组建在“楼面”上

( 2024-06-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近日,百年监狱——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完成整体搬迁。面对如此繁重的搬迁任务,提篮桥监狱充分发挥“党小组”战斗堡垒的前沿阵地作用,从“战前准备”到“双边作战”,再到新址重构安全监管系统,全体干警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圆满完成罪犯换押任务,实现“大动作、小动静”。
  去年10月,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上海市司法局下发《关于建强做实党小组推进监狱戒毒系统党建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将党小组建在“楼面”(警务责任区)上,并配套完善“1+5+3”党小组运行新模式。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上海监戒系统一线,采访党建创新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创新推进党小组建在‘楼面’上,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具体实践,是破解新形势下监戒系统基层治理难题的现实需求。”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市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吴坚勇说,上海市司法局因地制宜创新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做强做实党小组建设能力作风过硬的作战单元,实现基层一线“政治理论学习好落实、党建业务工作好融合、干警思想问题好解决、优秀年轻干部好发现”的工作目标。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注入“黏合剂”提升凝聚力
  驱车300多公里,记者来到远在江苏盐城的两座上海域外监狱——四岔河监狱和吴家洼监狱。这里是上海监狱“红烛精神”重要的溯源地之一,也是许多新警从警生涯的第一站,然而域外干警一到工作年限,留少离多,留守的年轻干警虽然干劲足,但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待提升,楼面党小组应运而生。
  吴家洼监狱一监区第一党小组组长丁亮今年刚满32岁,却已是“老民警”,因为这里的干警平均年龄仅28岁。他说,年轻干警往往个性自我,不善合作,团队战斗力和协同性较差。党小组建在楼面,实现了以党建带团(注:实战团队)建,一举解决了这些现实问题。
  走进一监区,记者看到每个楼面都建有党小组活动阵地,实现了党小组与警务组门对门、党员干警与实战团队肩并肩,强大的凝聚力让警务组的实战能力不断提升,年轻干警的职业获得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
  “监狱系统从原先的三级管理到现在的二级管理,在扁平化管理效率提升的情况下,党支部规模却有些偏大,导致基层党建工作精细化程度不够,党小组建设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畅达了基层干警思想教育的‘最后一米’,为提升实战团队的凝聚力注入‘黏合剂’。”四岔河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林彭说。
  为此,《实施意见》要求按照“实战实效、应建尽建”的原则,在党员人数超过20人的党支部,分设若干党小组。并专门制定了“理论武装、组织生活、实战攻坚、思想研判、关心关爱”五大工作机制,即“1+5+3”之“5”,有效发挥党组织优势,持续提升凝聚力,真正将楼面警务组建成实战技能、教育改造、应急处突和化解矛盾的主阵地。
  《实施意见》下发10个月来,上海监狱和戒毒系统的党小组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基层党建持续做深做实,队伍凝聚力大幅增强,教育改造和教育戒治效能持续提升。
加注“润滑油”增强向心力
  近日,青东戒毒所三大队举办了一场庆功会,民警达娃身上贴满了党小组队友们送上的“加油”贴纸。此前他参加省际消防技能比武竞赛上海赛区选拔赛,获得三等奖,下一步他将代表上海出征全国比武。他说:“这份成绩是大家的,尽管赛场上是我一个人在战斗,但背后是整个党小组,从训练备战到步入赛场,队友们一直陪在我身边激励着我。”
  “近年来,基层一线‘重业务、轻党建’‘重形式、轻实效’现象有所凸显,干警队伍的向心力不够强,从而影响战斗力的发挥,给基层治理带来难题。”青东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吕朝晖说,通过同步建立党小组,有效解决了监戒一线思想认识不准确、工作实践不平衡、考核机制不健全、队伍建设不过硬等现实难题。
  为此,《实施意见》专门配套创设了“组长工程”“先锋工程”“争优工程”等“三大工程”,即“1+5+3”之“3”,充分营造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有效提振队伍向心力,同时通过给平台、给资源、给机会,加强党小组组长培养,使之成为干部成长的重要阶梯,为民警职业发展提供新路径。此举进一步强化了党的组织功能,确保优秀人才能发现、善培养,作战单元既做精、又做强,从而有效破解基层一线党建与业务脱节的问题。
  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蒋毅说:“我们充分发挥党小组‘小’而‘精’的特点,坚持严管厚爱、人事相宜,不断提升干警队伍干事创业的精神自觉和行动自觉,持续增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团队向心力,确保党的领导在基层‘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添加“催化剂”激发战斗力
  拿到新鲜出炉的杂志《心悟》,外籍犯罗伯特(化名)颇感激动。这是一本由青浦监狱某监区第一党小组组长、警务责任区警长孔祥兵创办的中英文杂志。孔祥兵说:“我们监区是上海唯一一个关押外籍犯的监区,罪犯涉及30多个国家。党小组的设立极大地激发了警务组的战斗力,在积极探索外籍犯教改新模式,建立健全狱情犯情收集、研判、化解新机制的同时,利用英语专业优势创办杂志,持续提升文化教改效能。”
  青浦监狱是“党小组建在警务责任区”的试点单位,试点以来持续夯实教育改造的基层基础,不断激发干警队伍的动力活力,为“未来三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党小组建设是监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可以将伟大的建党精神融于干警的血液中,落在具体的行动上。”青浦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李强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广大干警学会了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党的方法论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应对复杂斗争的能力水平,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为此,上海各监狱和戒毒所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和监狱高质量发展高度融合,积极创新“党小组+业务”及“大事小情”党小组协商等新机制,充分激发党的组织力量,把困难和问题解决在党小组,做到“小事不出监组,难事不出楼面,大事不出监区”。
  同时,随着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建设,“一党小组一品牌”的聚合效应持续凸显,一大批特色教改品牌在原有基础上被赋予强大的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周浦监狱的“徐徐工作室”、军天湖监狱的“天湖印象工作室”、吴家洼监狱的“阳光工作室”、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施宇锋工作室”、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境聚里”社戒社康工作室等。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市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东晟说:“基层党建创新将持续强化干警队伍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敏锐性,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确保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安全首位意识,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升综合保障能级,锻造过硬监狱铁军,护航推进监狱系统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