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窗口
8 2/8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
· “园区事园区办,园区问题园区了”
·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应对灾情
· “马扎调解”化干戈 “警网联动”促和谐
· 坚持能动复议 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园区事园区办,园区问题园区了”
佛山三水社会治理中心首进园区护航高质量发展

( 2024-06-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窗口
  ①
  ②
□ 本报记者   邓君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曹炜 胡凤兰
  
  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北部中心的大塘镇,是佛山聚焦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的桥头堡,辖区内大塘镇工业园区拥有企业400多家,已形成精细化工新材料、纺织印染、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居四大产业集群。
  “针对企业和大量新市民集聚园区的实际,如何靠前护航园区高质量发展,成为平安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打造‘枫桥式’园区是我们其中一个答案。”三水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延驰表示。
  围绕园区治理诉求,三水区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综治中心+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综合网格、“粤平安”云平台+其他综治力量)建设,高标准打造佛山首个工业园区社会治理中心——大塘镇工业园区社会治理中心(以下简称治理中心),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综合平台,打造风险联控、矛盾联调、平安联建的平安建设联盟,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园区问题园区了”。
案件分流首接首办一跟到底
  今年3月,大塘镇工业园区内某家具制造企业的林某与邓某夫妇,因家庭琐事产生争执并升级为家暴行为。治理中心将个案交由“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麦景桃法官工作室”处理,经多次实地走访及面对面调解,夫妻关系得到缓解。
  “做群众工作,这个经验、那个经验,不如见上一面;这个矛盾、那个矛盾,最怕无人过问。”在三水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群众遇到难题,110报警台成为诉求反映主要渠道。但是许多非警务警情,单靠公安是解决不了的。只要事情没有完全解决,随时都有可能发酵。”大塘镇党委副书记陈绍波介绍,治理中心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推行非警务警情矛盾纠纷分流处置,坚持首接首办、一跟到底、一揽子解决。
  随着电商发展,新业态务工形式从业人员激增。为应对电商销售周期,很多企业采用潮汐用工制度,仅大塘镇工业园区某电商物流企业,就有上万名劳务工人。由于劳务用工周期短、流动大,加之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涉新业态劳资纠纷不断,占当地110接报非警务警情总量的一半以上。为此,治理中心将企业纳入全科网格管理,各基层政法部门定期下沉走访、调处矛盾,做好普法宣传。
  “压实企业责任,推动企业建立外包公司考核机制,推动劳务公司集约化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做好风险防范。”陈绍波介绍说,一系列组合拳下来,该企业各类矛盾纠纷、刑事治安警情数同比下降61.1%。
以个案定分促类案批量止争
  今年初,三水区信访局经“粤平安”系统给治理中心转来一则预警信息:123名劳动者因企业欠薪和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等问题,不断重复上访。
  当时正临近春节,又事关老百姓“血汗钱”,治理中心迅速启动“吹哨报到”机制,向上级职能部门及平安建设联盟吹起“平安哨”。区委政法委、信访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随即下沉调处,先后6次研究并部署矛盾化解措施。
  经查,事件中的123名劳动者受雇于某建筑公司分包商王某、张某,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工程完工后,建筑公司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便提起劳动仲裁,却因“与建筑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被驳回仲裁申请。劳动者因此想通过信访“要说法”。
  “虽说123人的诉求都是讨薪,但是每个人的劳动时间、工价、合格率、返工情况等都不同。”三水区信访局副局长彭建武表示,工作组立即整合力量,研判案情、摸清底数、固定证据。
  得益于治理中心建立的会商研判机制,工作组很快厘清了用工情况。最终,在各方的配合协作下,历经15次调解会议,促成建筑公司与劳动者达成一致意见,建筑公司支付了相应的劳动报酬。
  为杜绝同类型案件发生,今年2月至3月,治理中心组织开展建筑工程劳资纠纷“源头治理”专项行动,监测施工单位工资发放、水电用量等,对园区26个建筑工地逐一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园区内26个建筑工地未发生因欠薪问题引发的群体性诉求事件。
借助行业专业力量高效解纷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更好定分止争,治理中心引入佛山市首个非营利性社会调解组织,推动5家行业调委会和215名调解员进网格,开展订单式上门法律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因应园区产业特点、人口结构、新业态现状等情况,治理中心还遴选辖区内企业14名热心新市民、商贸代表为特派调解员,构建“镇—园—商协会(企业)”三级调解机制。
  今年3月,因经济纠纷,广西某材料企业雇用货车堵塞了园区内某铝材加工企业的出入口。治理中心获悉后,迅速动员交通、交警等相关部门对堵塞出入口的货车及时处理,恢复了园区交通秩序。
  为化解两企业纠纷,治理中心联合非营利性社会调解机构对矛盾双方开展调解,进行普法教育,防止堵塞企业门口情况再次发生;同时治理中心还邀请商协会特派调解员,借助其专业知识,细致审查了双方签订的加工合同、价格、加工参数等关键内容,以判断是否符合行业规范。
  “症结在于加工误差引发双方对材料浪费和加工量的争议,我们邀请的特派调解员是大塘总商会会长、秘书长,他懂专业,熟悉行业,层层分析双方提出的问题,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大塘镇综治办副主任卢国明介绍说。
  据统计,2023年以来,园区每万人成诉率实现下降,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8.4%。
  “没有稳定何来发展?”陈绍波说,“以往跟着纠纷跑,忙着‘灭火’,治理中心规范运作后,社会治理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将纠纷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大家腾出了更多精力来发展经济。”

  图① 大塘镇工业园区社会治理中心为市民提供政务办理、信访调解等业务。
  图② 大塘镇工业园区社会治理中心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化解矛盾纠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