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经纬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湖北强化法治引领呵护“一江水”
· 这些社交软件何以充斥涉诈信息?

流域综合执法改革 组建专业执法队伍 公益诉讼集中管辖
湖北强化法治引领呵护“一江水”

( 2024-06-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本报记者 刘志月 刘欢

  红色的钢梁跨桥、白墙黛瓦的峡江民居,交相辉映;山上果园中,枇杷、李子、桃子,可劲儿生长……《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进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莲沱村,遇见这片动人风情。
  莲沱村地处长江与横溪河流域的交汇处。多年前,这里砂石码头遍布,违规排污行为随处可见;如今,莲沱村实现美丽蝶变,滨江公园拔地而起,吸引不少人前来打卡。
  近年来,宜昌扛牢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立规之地”的政治责任,积极应对新变化、新挑战,切实增强长江大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依法呵护一江碧水奔腾东流。
  成效显而易见。2.1万平方公里土地、232公里长江岸线上,山水迤逦、蜿蜒起伏。莲沱故事正在宜昌处处上演。
推进流域执法改革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夏日,漫步在黄柏河边,满目深深浅浅的绿,碧水逶迤东去,汇入长江。
  紧邻黄柏河修建的夷陵区黄柏河法治文化公园里,镌刻在石壁上的《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全文,引人瞩目。
  黄柏河是宜昌境内长江一级支流,也是宜昌人民心中的“母亲河”。
  这条长162公里的河流,承担着宜昌200万人生产生活和100万亩农田灌溉供水的重任,却因流经磷矿腹地,沿线曾遍布磷矿企业,一度饱受污染之痛。
  2018年2月,湖北省首部流域保护地方性法规《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构建法治保障顶层设计,推动流域保护有法可依。
  法律实施需要一支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
  宜昌市在湖北省率先实施流域综合执法改革,成立河流水生态保护综合执法局,设立流域水生态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流域综合执法体制。
  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授权,综合执法支队在黄柏河流域核心区471.2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行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海事涉及水生态保护的138项行政执法权。
  “流域综合执法改革真正实现以流域为管理单元、有固定机构队伍、有独立主体资格的综合执法体制,解决了职能交叉、多头执法弊端,破解了‘九龙治水’难题。”宜昌市流域水生态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韩卫星说。
  2022年初,某公司一项目选址黄柏河上游,当地地形复杂且工业场地狭窄,需完成防洪评价、涉河建设、环境影响等诸多行政审批手续。
  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人员得知后,主动发挥部门渠道优势,协调水利行业专家到项目现场指导,并多次前往水利、环保等部门代为咨询政策,帮助搜集相关基础数据资料。当年11月,该公司顺利完成各项行政审批,较常规审批办理时限提前3个月以上。
  2023年,黄柏河流域18个市控生态补偿监测断面Ⅱ类水质达标率为98.50%,入长江口国控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各部门齐抓共管、系统施治,探索出以地方立法、综合执法、水质“约法”、生态补偿为特色的流域治理“黄柏河样本”。2022年11月,宜昌市“创新流域水生态保护综合执法改革”获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以黄柏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蓝本,宜昌市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农架林区、荆州市等地签订跨市州生态保护补偿方案,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宜昌市还出台《宜昌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明确刚性管控“底图单元”和负面清单,形成“三级强管控、四级重实施、五级治末梢”机制,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编制《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规划》,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四水共治”。
  公开资料显示,宜昌全市34个省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达100%,长江出境断面总磷浓度逐年降低。
创设食药环森专干
打击涉江违法犯罪

  刷短视频也能发现线索。
  宜昌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和森林资源犯罪侦查支队副支队长陈浩指着某视频账号简介,对记者说:“简介上说卖的鱼来自非禁捕河道、非保护动物,但从渔获物的产量来看,肯定使用了禁用工具。”
  记者注意到,该账号密集推送了黄辣丁、泥鳅、白缘鰑(俗名水蜂子)等渔获视频,有时一天发两条。
  “这些年随着长江大保护、长江禁渔深入实施,涉江违法犯罪逐渐由干流向支流转移,由禁捕区向非禁捕区转移,线索发现越来越难。”面对新挑战,陈浩和同事们尝试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大数据推送机制发现办案线索。
  据了解,宜昌市公安局立足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实战需要,以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为契机,组建食药环森支队,专司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和森林资源保护领域刑事执法工作,并在全市113个公安派出所探索建立“食药环森专干”机制。
  今年1月,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食药环森专干谭超在日常巡场中发现,当地菜市场一鱼贩摊位上,每天早上都有清江野生鱼售卖。“当时我觉得很可疑,于是向支队汇报了这一线索。”谭超回忆说。
  经摸排,一个涉及宜昌、恩施等地的跨区域非法捕捞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3月16日,宜昌警方组织100余名警力,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开展联合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48名,现场查获非法捕捞的渔获物6000多斤,涉案价值200多万元。
  经查,相关犯罪嫌疑人长期组织宜昌当阳漳河、长阳清江、恩施清江3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附近村民,实施非法捕捞犯罪行为,并长期收购周边村民非法渔获物出售给商贩,最终流入餐饮和农贸市场,形成“捕、购、贩、运、销”五级犯罪链条。
  “新机制运行以来,全市公安派出所食药环森业务专干在线索摸排、日常巡防、案件协办等执法办案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浩说。
  前不久,宜昌市宜都市公安局枝城派出所食药环森专干熊奡君接到群众报警称,池塘鱼大面积死亡。他实地查看发现,鱼塘上布满黑色油污,散发阵阵恶臭。
  原来是外地公司将含机油的废水倾倒在枝城镇的枯井里,后污水随雨水流入池塘、河流,造成严重污染。食药环森支队及时联系专业公司清理油污,成功将污染拦截在汇入长江前。
  不止内部挖潜,宜昌公安还积极做好“公安+”文章。
  宜昌市公安局持续深化完善“环保+公安”“江地联合执法”“河湖警长”等机制,协同推进沿江城市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强化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定期会商研判、案件提前介入、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措施,切实推动行刑衔接走深走实。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共同发现、共同查处、共同治理问题,利用公安机关技术优势、侦查优势,最大限度打击涉江违法犯罪。”陈浩说。
开展交叉巡回检察
优化执法司法机制

  流水潺潺,水中藻荇清晰可见,两岸绿柳如茵,白鹭悠闲捕食、嬉戏。6月18日上午,在宜昌市伍家岗区柏临河猫子咀断面附近,记者看到这样一幅山水画卷。
  柏临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是宜昌市重要的城中河,全长57.3公里,流经夷陵区、宜昌高新区和伍家岗区。曾经,这里污染严重,河水颜色浑浊,排放口泛着白沫,恶臭扑鼻。
  伍家岗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俞维至今记得,此前他蹲下身子到河边取样时直接被熏吐了,“当时还戴着口罩”。
  经调查,检察官发现症结所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辖区污水管网老化,部分污水难以得到及时处理,直排柏临河。检察官依法能动履职,督促伍家岗区修缮污水管网,有效堵住漏洞。
  然而,柏临河的水质仍然没有明显改善。经过3个多星期蹲点,检察官摸清了原因,原来是其他行政辖区雨污混排污染了柏临河。
  跨行政区域案件,该怎么办?俞维和同事们犯了难。
  “针对办案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成立长江大保护检察工作办公室,创新开展交叉巡回检察。”宜昌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朱俊介绍,该院指定伍家岗区检察院对涉柏临河流域公益诉讼案件进行集中管辖。
  伍家岗区检察院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守护柏临河检察官办公室”。河道治理、补植复绿、水质监测……检察官对柏临河进行全方位守护。
  截至目前,猫子咀断面各污染物平均浓度明显降低,水质类别稳定达到Ⅲ类,摘掉了“全市34个国省考唯一不达优良水体断面”的帽子。
  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生态保护实际情况,近年来,宜昌市不断创新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走深走实。
  宜昌市委政法委强化统筹协调,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在湖北率先就市域范围内的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案件司法标准达成共识,依法严惩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非法捕捞犯罪。
  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湖北率先实行涉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归口审判模式,加快推进专门审判机构实质化运行;指导基层法院将涉及环境和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的执行案件纳入专业审理范围,实行环境资源类案件集中归口审理和执行,打造“四合一”工作模式。
  宜昌市检察院建立长江三峡生态检察官制度,成立16个长江大保护检察工作办公室,推行“刑事打击先导、公益诉讼主导、民事行政跟进”的系统办案模式,创新“属地检察+交叉检察+巡回检察”检察模式,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修复、系统治理。
  宜昌市公安局在全市公安机关设置市、县、乡镇(街办)三级警长,着力构建上下联动、一体运行的生态警长机制。其中,市公安局局长担任生态总警长,市公安局其他党委班子成员担任生态副总警长,为一级警长;各县、市、区公安(分)局局长担任二级警长;各公安派出所所长担任三级警长。
  宜昌市司法局构建全链条生态保护法治保障机制,从地方立法、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公共法律服务、普法依法治理等各环节入手,推动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行政执法人员、村居“法律明白人”等开展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打造一批生态特色鲜明、法治元素厚重的生态法治文化公园等阵地,将法治意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3年,宜昌经济增速居湖北前列。
  现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在武汉学习室内装饰的王磊便是其中之一。
  他将自家位于莲沱村头的老房子改造成艺术餐厅,清新的装修风格、优美的峡湾风光,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
  “旺季时,店里常常一桌难求。”对于未来,王磊充满期待,“江水越来越清,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漫画/高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