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13 12/13 11 12 1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成都推进行政备案规范管理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拜泉法院落实执行局长接待日制度
· 莆田东庄派出所开展送法入企活动
· 泰州高港推行轻微刑案赔偿保证金制度
· 深圳马峦街道毒品预防教育进校园
· 嵊州供电为农用无人机系上“安全带”
· 双鸭山警企联动开展反窃电宣传
· 公告专栏
· 致歉声明
· 关于提供地雅集团、谭晓蓉案相关材料的公告
· 说 明

成都推进行政备案规范管理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2024-06-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近日,成都某建筑工程公司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同步在线提交质量监督备案材料,申报材料减少15%,办理时限压减25%。“以往都是先许可再备案,现在不仅并联办理、减材料减时间,还少跑好多路,真是太方便了。”该公司负责人说。
  这得益于四川省成都市推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备案手续与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联审联备”制度。依托该制度,成都市仅2023年就为相关市场主体节省申报材料3200余份,压减时间近1600天。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成都市将行政备案规范管理改革作为“小切口”和发力点,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行政备案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隐形壁垒,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023年12月,成都市获评“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城市位势能级全方位提升。
完善制度机制
提升行政备案规范化水平

  今年4月,成都市召开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审议《成都市行政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等议题。会上,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翔实汇报《办法》起草目的和过程,并就成都行政备案改革现状、面临困难及下一步工作建议,一一作了汇报。
  “行政备案改革涉及面广、条线多、难度大,要通过立法明晰标准、打通堵点、压实责任,以工作制度化推动便民利企规范化。作为在全国率先以政府规章形式对行政备案工作作出规范的城市,成都将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行政备案改革。”成都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为提高《办法》立法质量,成都市司法局依托25个市政府立法联系点,深入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健康医疗、体育文化等企业和行业商会,逐一听取市场需求和立法建议,累计征集意见建议57条,事项精简、便民服务等企业普遍关心的多条意见被采纳。
  此外,该局建立“12345”市长热线平台法治诉求衔接回应机制,从平台中关联筛选群众诉求6000余件。同时,成立工作专班,组织专人逐件翻阅研究,从中找出行政备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办法》坚持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备案作出全方位规制,明确要求大力推进行政备案简化优化,最大限度精简备案事项、规范办事程序、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同时,要求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和行政备案实施部门以“智慧蓉城”建设为契机,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持续优化业务办理系统,打通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加强行政备案“信息共享、数据互通、平台互联”,努力实现行政备案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的目标。
  此外,《办法》还指出,接受咨询或者办理行政备案事项的首位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负责解答或者办理。对不履行首问职责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成都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按照这一规定,压紧压实行政备案首问责任制,让企业和群众更加顺畅快捷地办理行政备案事项。今年以来,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累计办件57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
精简优化事项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成都市建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政企沟通联系“六项机制”,通过提高政府立法工作质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做好守法普法工作等多项举措,准确掌握企业和群众诉求。2023年以来,已围绕行政备案事项设立必要性、行政备案实施规范化、政务服务便捷度等方面,对150余家企业和行业商会进行问卷调查,“点对点”走访重点企业50余家,与79家企业召开政企沟通交流会,推动解决3个方面、17个具体问题。
  除与企业“面对面”沟通问需外,成都市还在全市5个产业园区、9个镇(街道)设立34个涉企行政执法观测点,直接服务各类企业357家,涵盖商贸、物流、医药、农业等10个行业领域。同时,组织48名行政执法监督员驻点观测,通过扫二维码“一键举报”、公布投诉电话等方式,对行政备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找准问题,还得摸清底数。“该减的行政备案事项都要减下来,才能真正为市场主体减负赋能。”成都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成都市已启动行政备案事项清单编制工作。该市对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全面清理实施的行政备案事项,逐一评估事项设立的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针对能够通过部门协同、信息推送、数据共享等方式获取信息的事项,或者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实现监督管理目的的事项,一律提出取消建议。经过初步清理,拟报请取消建议5项、取消市级设定依据不充分事项86项,拟通过调整监管方式取消事项25项。在此基础上,成都市将编制全市统一的行政备案事项清单,把市、县、镇三级行政备案全部纳入“一张清单”管理,做到“清单之外无备案”。
坚持智慧赋能
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以前得跑好几趟,现在可以在线办理,需要提交的材料一目了然,方便多了。”近日,刚办完机动车维修经营备案的成都市民周先生高兴地说。
  周先生感受到的便捷服务,是成都市大力推进行政备案“全程网办、简办快办”的具体展现。该市进一步拓展和强化“天府蓉易办”“天府市民云”等政务服务应用功能,目前已实现公司备案、零售商促销备案、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等5类、148小项的行政备案事项“全程网办”,90%的事项承诺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结,做到“指尖一点、即备即办”。此外,成都积极推进与德阳、眉山、资阳三地行政备案政务服务同城化、无差别受理,实现企业投资项目、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等14个行政备案事项“跨区通办、互认互办”。
  为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成都市持续优化行政备案政务服务举措,针对需要多部门、跨层级办理且可叠加办理的多个事项,重塑行政许可与行政备案办理流程,整合优化关联事项、重复材料、同频时段,大力推广“联审联备”制度。目前,已在交通运输、食品经营等领域推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推动行政许可与行政备案申请表单多表合一、线上一网申请、材料一次提交。
  此外,成都市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及“蓉系列”政务服务系统,推动行政备案事项“应接尽接、应上尽上”。目前,已实现89项备案事项“首备受理、后台流转、统一推送”,做到“一次备案、全程通用、多端获取”,推动行政备案从“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我们以‘智慧蓉城’建设为契机,建立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等高频证照‘数据池’。市场主体办理后续行政备案,需要提供营业执照、电子印章时,可直接由部门入‘池’提取,有效避免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成都市城市运行和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按照“一次提交、多次复用”原则,企业首次办事提交的纸质材料扫描“入库”后,在后续备案过程中可直接调用。目前,成都市134项行政备案事项材料精简率达64.7%。
  为努力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成都市探索建立“免申即享”惠企政策行政备案数据库。针对支持域外建筑企业成立子公司、鼓励服务业企业上台阶、鼓励文体娱乐企业成长等政策事项,推行“政策找企业”备案材料自动推送、智能适配机制,实现惠企政策兑现“材料零提交、政策精准享”,惠及企业523家,减少材料1133份。
强化监督检查
加强行政备案法治化建设

  成都市压实前端合法性审查、后端备案审查两个环节,确保行政决策合法合规,将行政备案纳入法治轨道。
  2023年,成都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招商引资协议等重点领域合法性审查要点指南编制试点工作,累计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协议、合同等合法性审查9320件次。同时,持续加大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纠错力度,纠正存在违规增设行政备案事项、随意排除或限制市场竞争等问题的文件13件。
  今年5月,该市印发《成都市2024年度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方案》,将行政备案实施情况作为第一项监督工作。市司法局工作人员通过查阅资料、核查问题、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围绕行政备案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协同化4类17个具体方面,对有关县(市、区)、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备案情况进行监督评价,现场指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努力实现“以督促改、以评增效”的目标。同时,建立健全行政备案定期通报制度,及时发布典型案例,以个案纠正推动类案整改。目前,已推动解决“以备案之名行许可之实”“违规增设隐形备案”“多头备案”等问题7个。
  接下来,成都市将以行政备案规范管理改革为契机,分领域制定办事指南,推动行政备案与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联合惩戒等数据共享,加快推动同一事项在市域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流程可视”。
蔡庆章 郭晋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