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1/13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 发布新修订的《军队审计条例》
· 专业律师沉下去 服务质效提上来
· 司法保护让预付式消费更安全
· 以高质量审判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 2024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将于6月14日起报名
· 京津冀晋蒙会签数字检察跨区域协作意见
· “温暖法庭”温度何来
· 图片新闻
· 执法公信从扣好“第一粒扣子”抓起

“温暖法庭”温度何来
探访贵港桥圩法庭

( 2024-06-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王  宁 莫夏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素有“中国羽绒之乡”的美誉,在这里还有着一个似羽绒一般温暖的法庭——港南区人民法院桥圩人民法庭。“温暖法庭”的称号从何而来?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桥圩法庭实地探访。
  日前,桥圩法庭接到了数纸诉状,11名务工人员在为雇主王某某完成工程施工后,长达3年都没有拿到被拖欠的工资,王某某还经常不接他们电话,他们只能向法庭提起诉讼。
  桥圩法庭法官收到起诉材料后,考虑到务工人员经济困难,且迫切希望尽快拿到工资,走诉讼程序对他们来说成本过高且耗时较长,随即引导他们进行诉前调解。
  法官将这批案件委派给桥圩法庭的特邀调解员、一名原告户籍所在乡村的网格员进行调解。网格员与法官耐心向务工人员和王某某释法析理,分析利弊,让双方相互体谅,真心实意解决问题。经过数小时沟通协调,双方都做出让步,达成一致意见。“法院这么快就把工钱讨回来了,还不用交诉讼费,真的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11名追讨薪酬的务工人员说。
  “温暖法庭”,温暖在回应人民群众需求更有温度。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近年来,桥圩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办理案件中,找准审判工作服务社会切入点、着力点,精准“把脉”社会治理,开好司法建议“良方”,通过“小切口”发挥大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前端联动化解、源头预防减量,让矛盾化于未发、止于未诉,大大减轻当事人诉累。
  桥圩法庭还充分结合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法庭干警调解专业优势,依托贵港市“红格善治工程”,以网格化管理为“小支点”,组建由辖区基层专职网格员和法庭干警组成的诉源治理联调队伍,同时聘任15名网格员作为法院的特邀调解员,接受法院委托委派调解工作,构建“一张网”的治理格局。工作中,网格员重点调处网格内发生的家事纠纷、邻里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民事纠纷;对于网格内重大复杂或可能引发诉讼的矛盾纠纷,法官与网格员进网格联合调解。
  2023年以来,桥圩法庭诉前委派调解案件776件,诉前调解分流率达44.62%,成功调解529件,诉前调解成功率68.17%,形成“人在法格走,事在法格解”的生动局面,努力实现“化讼止争”到“无讼少讼”的美好社会愿景。
  “小妹,我想到法院起诉,你知道怎么在手机上操作吗?”
  “阿姨您别着急,我来教您吧!”
  辖区一名年迈老人想起诉子女要求支付赡养费,但因腿脚不便难以到桥圩法庭线下立案,于是到村委会求助网格员。网格员热情接待了老人,用手机扫描便民诉讼服务的二维码海报,一步步地帮助老人实现网上立案,法官接收到网上立案申请后也立即联系网格员,帮助老人开展诉前调解等后续工作。
  “温暖法庭”,还温暖在服务群众更有速度、更具关怀。
  近年来,桥圩法庭践行“如我在诉”的理念,大力开展便民诉讼服务工作,借助与网格搭建的“红格联调·诉源联治”平台,将最贴近基层、最靠近群众的网格员作为法庭与群众便捷联系的桥梁,实现群众“在家不出门,诉讼服务到万门”的目标。同时,桥圩法庭在辖区司法所、挂点帮扶村设置法官工作站、巡回审判点,进一步织密便民服务网络。
  “港南法院桥圩法庭将继续依托当地特色定位,赓续传统、守正创新,打造好‘柔暖羽绒’‘情暖人心’等‘温暖法庭’特色品牌,让‘温暖法庭’的光与热更好地照亮、温暖辖区企业、群众,以优质司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港南区法院副院长蒋沙伶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