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政府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坚持线上线下拍卖监管制度一致性
· 一本“错题集”算清全省信访基础业务明白账
· 北京房山“我来办”变信访为信赖
· 图片新闻

推动建立信访工作全链条法治化体系
北京房山“我来办”变信访为信赖

( 2024-06-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本报记者   黄  洁 徐伟伦
□ 本报实习生 屈羿辰
  
  骑行途中突遇树木倾倒,被砸身亡,但树木管理单位不明……一起复杂的纠纷进入信访部门视线,很快一个由政法委、公路、属地政府、司法行政多元调解等多部门组成的专班成立,只用20天纠纷便顺利解决。这是北京市房山区信访工作“多元调解+我来办”机制运行的一个缩影。
  学校操场课后可免费向周边群众开放。这背后是辖区“我来办工作室”主动对接学校与居民所需,由辖区单位和居民共同出资解决学校老旧桌椅更新问题,学校则“投桃报李”开放校园设施与居民共享,成为房山信访“党建引领+我来办”和“平安好邻居+我来办”机制融合共促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房山区积极打造直通社区的三级信访“我来办”体系,社区村的“我来办工作室”成为基层矛盾预防化解的主阵地。在此基础上,房山区信访办进一步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信访综合协调的职能优势,推出由党建引领、多元调解、邻里互助、网格管理、政法保障、纪检监察组成的“六个我来办”机制,推动建立信访工作在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等全链条的法治化体系。
聚焦法治细节 调解质效倍增
  来京务工的何某骑行电动自行车时,被突然倾倒的绿化树木砸中,当场死亡。事后,何某的家属就此事进行信访。看似简单的案情背后,有着何某准驾不符、未按要求佩戴头盔、树木管辖单位不明等诸多复杂因素,导致事故责任认定一度停滞。为此,房山区信访办召开调度会,迅速联合多个职能部门成立工作专班,通过沟通,家属同意通过房山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调解,争取人身伤害赔偿。
  在“多元调解+我来办”机制的助推下,何某家属与事故发生地政府达成了调解协议,并申请法院对协议进行“一站式”司法确认,最终领取到了赔偿款。
  记者在房山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看到,经过调解的所有纠纷均附有专业案卷,里面不仅详细记录了纠纷情况,并且附有《虚假调解法律责任告知书》《申请司法确认承诺书》等多份法律文书。在电脑端,还通过视频的形式详细记录了当事人到场情况及调解过程。
  “整个过程均有据可查,我们也会对每一起纠纷进行调解回访,并记录在案卷中。”在房山区信访办主任王海艳看来,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正是由一个个的法治化工作细节组成,通过强化与调解组织的协调对接,构建“多元调解+我来办”机制,推动信访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联动,让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能做到依法推进。现如今,通过访调对接化解的纠纷,最快1个小时就可以“一站式”完成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调解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的能力,房山区与高校合作共建全市首家调解综合教育实体基地,打造房山“好邻居·我来办”调解学院,开设系统性、针对性、实操性课程,夯实矛盾纠纷法治化办理的基础。与此同时,房山区建立起“政法力量+我来办”机制,加强信访与政法系统融合衔接,借助法治化专业调解力量和“‘一站式’司法确认”等机制,助推信访办理法治化,并强化信访秩序维护,依法规范信访行为。
党员上门问需 邻居各尽其能
  “怎么一到二层就能闻到臭味?”带着疑惑,房山区苏庄三里社区党支部书记邵雪松敲开了居民宫先生的家门。宫先生反映说,这栋楼因年代久远,上下水管线腐蚀漏水的情况发生越来越频繁。然而,一条管线要改造,需要单元同一侧每家每户都同意,尤其会对底商产生停业影响,改造修缮计划因此一推再推。
  了解到这一矛盾,社区工作人员在“好邻居”群内发出求助,很快就得到了同为社区居民的一级建造师小刘的响应。经现场查看,小刘推测出相关问题并提出了无需一层商户停业的解决方案。这件困扰居民多年的“大麻烦”终于得以解决。
  在苏庄三里社区,像小刘这样的“好邻居”还有很多,而背后牵线的,正是社区“好邻居”实践站的党员干部们。按照“党员引领+我来办”机制,房山区从区级到社区,党员干部均需定期下沉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在苏庄三里社区,所有党员干部每周都要至少两次走进群众家中进行串门问需,热心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好邻居+我来办”机制成为构建社区互帮互助,打通解决居民生活难题“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台。
  据介绍,房山区将居民、商户、单位统一纳入“好邻居”概念,弘扬中华文化中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破解居民急难愁盼,同时提升村社区“好邻居”实践站的法治化水平,充分发挥法治志愿团队作用,在党员的引领下推动社区干部、网格员、各专业力量下沉,和“好邻居”们一道,化身问题解决员和矛盾化解员,将居民的诉求办理在前、化解在先,以此防止矛盾激化、减少信访上行。
网格精细服务 失职必被追责
  去年暑期,北京遭受持续性强降雨,在防汛救灾紧要关头,窦店镇苏村党总支书记董文革闻“汛”而行,依托网格员开展人员救助转移工作,做到从速安排、临危不乱。现如今,村里的网格员成为组织家园重建的中坚力量。
  回忆去年的汛期,董文革感慨道,幸亏有行之有效的“网格化+我来办”机制,否则光靠村干部,怎么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人员转移任务。如今,村里信访事项的预防和矛盾,也都靠网格先行办理。
  目前,房山区各级信访工作人员均已被编入基层治理的网格,推动信访工作朝着精细化发展。而且,这些信访网格员的工作会依据《房山区网格员管理办法》,按照“问题种类占比”“按时处置率”“按时结案率”等数据指标,依托网格管理信息平台自动生成考评结果。
  信访考核,在房山区并不仅限于对基层的信访办公室。今年开始,房山区正式推出“纪检监察+我来办”机制,强化信访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协调联动,聚焦基层普遍存在的监督力量“少”、同级监督“软”、群众监督“难”的问题,构建起三级立体监督体系,严管微权力、谨防微腐败,把明责、尽责、追责贯穿信访工作各环节全过程,树立有权必有责、权责相一致、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监督体系导向。日常工作中,监察专员会通过入村到户听取群众意见,每月与村(社区)干部、驻村(社区)干部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沟通,反馈群众意见建议,督促改进工作,共同推进群众合理诉求解决。
  房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暴剑表示,房山区将进一步强化信访与各单位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切实做到“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确保纾困解难无死角,推动“六个我来办”工作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