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13 3/13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司法之力守护民族根魂
· 第三十届全国海事审判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 打破区域壁垒 开展跨省协作
· 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会
· 北京高院发布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白皮书
· 葡萄架下的“检察护企”普法课
· 图片新闻
· 福建检察机关累计制发督促监护令5400余份
· 哈尔滨法院3年一审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640件

以司法之力守护民族根魂
陕西发挥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优势保护文化遗产

( 2024-06-0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 本报通讯员 张碧秀
  
  “检法两院提出的‘双建议’对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有极大促进作用。”近日,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制发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双建议书”,推动保护汉阴城墙(含文峰塔)的做法引发热议。
  汉阴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加强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推动形成文物保护合力。
  “把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检察机关责无旁贷。”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西安铁路运输分院分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勇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通过能动履职,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为守护民族根魂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检察协同
  2024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发布《陕西省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刊》,其中发布的4件典型案例中,两件为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以下简称陕西铁检分院)指导陕西省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与区划检察机关协同办理。
  栎阳古桥是双孔条石砌筑上承式石拱桥,始建于明天启年间,2001年2月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西安市阎良区人民检察院调查发现,清河引黄灌溉渠退水,造成大量泥沙沉积,古桥桥体受损严重,同时伴有防洪隐患。
  望夷宫是秦始皇建造的宫殿,著名的“望夷宫之变”就发生在这里,2003年被确定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咸阳市渭城区人民检察院发现,望夷宫遗址保护范围一条沟道内堆放共计约5.3万立方米建筑垃圾与渣土,不但污染生态环境,还对遗址历史风貌造成破坏。
  “这两起案件,两个区划检察院都针对案件事实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了检察建议,但行政机关经整改后,未能彻底解决问题,遂按照行政公益诉讼集中管辖规定移送我院审查起诉。”秦岭北麓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雷光霁介绍说。
  秦岭北麓检察院经过多次现场走访、调查核实,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判令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管保护职责。
  2020年8月,文旅部门组织清淤15000方;2021年4月,文旅部门再次围堰清淤、修建泄洪渠、新建河岸护坡、建立古桥巡查制度等;2021年6月,地方检察院、政府、水务局联合验收通过。目前,望夷宫遗址整治工作已完成。
  “栎阳古桥和望夷宫遗址都具有文化和生态价值双重属性。对整改不彻底、履职不到位的情形,需要通过公益诉讼展现检察建议的司法刚性。”秦岭北麓检察院分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斌表示,检察机关推动协同履职,取得了文物保护与生态环境改善双赢。
综合履职
  “盗掘古墓葬和倒卖文物犯罪往往关联,盗墓团伙大多流窜作案,具有典型的跨区划特点。而单纯追究盗掘古墓葬行为的刑事、民事责任,不足以全面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陕西省秦岭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分党组书记、检察长周兴安认为。
  在办理王某等4人盗掘古墓葬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暨督促保护寨子梁遗址行政公益诉讼案中,陕西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优势,成立由省检察院、陕西铁检分院和秦岭南麓检察院三级检察机关组成的跨区划保护文物办案团队,严厉打击陕北地区盗掘古墓葬犯罪,依法开展文物保护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工作。
  秦岭南麓检察院以王某等犯盗掘古墓葬罪依法提起公诉,同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针对有关行政机关未依法全面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线索,该院向当地文旅部门发出检察建议。
  收到检察建议后,文旅部门迅速加强属地管理和走访宣教。目前,被盗掘古墓葬已回填修复,当地文物库房、部分重点文保单位的消防及监控设施已安装升级,重要文物点和长城遗址数据库已启动建设,文物保护的日常宣传工作也在有序开展。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如何体现?王勇表示,发挥跨区划检察优势,刑事、行政、民事和公益诉讼“四大检察”综合履职是有效探索。
  数据显示,近年来,两级院办理涉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案件30件、起诉案件3件,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5份,涉及历史遗迹、古建筑、古墓葬、古树、铁路文物等。
品牌引领
  在秦岭终南山北麓楼观台景区,一棵古银杏树郁郁葱葱,吸引不少游客拍照合影、系上“祈愿带”。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据统计,生长在秦岭的古树名木共有45.5万余株。
  2021年8月,有群众在网络平台反映,秦岭北麓有上万棵古板栗树亟待保护。陕西铁检分院办案团队调查走访发现,秦岭南北麓的古树普遍存在枯死、病虫害、人为砍伐等自然受损和人为损害问题。
  针对查明的案件事实,陕西铁检分院向当地林业部门和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建议采取有力措施,严格履行古树保护职能。收到检察建议后,当地政府要求林业局牵头,聘请市级专家制定整改技术标准,各街道办、公安分局、财政局等各司其职,在全区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推进建立全区古树名木智慧化监测系统,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一林一警”制,完善涉林案件“行刑衔接”机制。
  据统计,3年来,针对古树名木保护不力问题,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已立案10件,发出检察建议11件,推动保护古树12000余棵,打造的“秦岭生态检察卫士”品牌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2024年初,督促保护秦岭古树生物多样性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百案评析”案例。
  “这是一条从守护走向传承的不能停歇之路。”最近,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梳理总结已经办理的一系列精品案例,提炼“检护文脉”检察品牌,继续以品牌引领推动检察履职,以司法守护推动构建更加全面、系统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