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9 3/9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
· 表达“侵害孩子者,必严惩不贷”鲜明态度
· 司法部召开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座谈会
· 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授衔仪式
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等三校同步举行
· 为“中原农谷”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 图片新闻
· 加强协同联动治理校园欺凌
· 做深做实“严管”“厚爱” 持续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

最高法发布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意见
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

( 2024-05-3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本报北京5月30日讯 记者张昊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人民法院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
  《意见》共5个部分42条,分别从总体要求,加强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推动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实质化,促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加强组织保障等五个方面,对当前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要求。
  《意见》要求,人民法院要“抓前端、治未病”,高度重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要积极探索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方式,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化解、消除可能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各种消极因素。在审理涉未成年人婚姻家事案件以及涉及学校保护民事、行政案件中,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放在更重要位置予以考量。
  《意见》强调,精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准确把握和判断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导致犯罪的深层次原因等,最大限度挽救涉案未成年人。对于主观恶性深、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绝不姑息纵容,坚决依法惩治,确保司法公正。
  《意见》要求,刑事、民事、行政一体保护,全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建立“三审合一”审判机制,贯通民事、行政、刑事一体追责机制,建立线索移送机制、刑民衔接机制、公益诉讼衔接机制,充分整合审判资源,促进纠纷一次性解决、源头治理。对因未达到责任年龄等种种原因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侵权案件,依照民法典确定赔偿范围;对监护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甚至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对宾馆、酒店、电竞酒店等场所及互联网平台违反法定义务,对诱发未成年人犯罪或被侵害存在过错等案件,细化相关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督促相关主体切实履行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职责,确保涉及未成年人的问题有人管,被侵害权益的救济途径畅通无阻。
  《意见》强调,促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人民法院通过引领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从严处理学生欺凌、妥善处理校园纠纷等促推家庭保护与学校保护不断落实;通过构建犯罪成因逐案分析、强制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相关场所法定义务落实情况分析报告机制和网络保护专项分析报告机制,促推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将相关工作举措由“可选项”变为“必选项”,不仅对相关案件逐案分析,还要在评议案件时加以说明,以此加大司法履职力度,从关注事后追责惩处向事前事中事后保护、预防并重转变,有效避免“小错”酿成违法犯罪、轻微侵害演变为犯罪侵害,为未成年人构筑全链条、多层次、见实效的防护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