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编者按
· 以审判之力守护生物多样之美
· 用公益之诉护佑万千生灵家园
· 履职尽责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

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打击危害生态安全违法犯罪
履职尽责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

( 2024-05-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本报记者 杜洋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不仅关乎自然环境的平衡与美丽,更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统筹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国家安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国家生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有效消除风险隐患。5月20日,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国家安全机关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近年发生的多起典型案件,提醒群众增强防范意识,全力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共同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020年4月20日,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群众杨某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称,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可疑的外国人活动。国家安全机关迅速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核查处置。经查,外籍人员奥某某与中国籍同伴吴某某受境外机构指使,先后数十次赴我国多个自然保护区,非法采集上千种野生植物物种标本和种子样本,向境外售卖数千次,获利数十万元。经有关专家鉴定,奥某某采集的多种植物,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020年4月21日,有关部门在某自然保护区将奥某某等两人当场抓获。
  据国家安全机关有关负责人介绍,盗采者通过社交媒体联系境外买家,按照对方需求,从2013年开始,前后数十次赴我国四川、云南等地的24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非法挖掘采集500多种野生植物的根茎、种子,以非法渠道运往境外近2000次,交易流水近百万元,获利数十万元。盗采者既采集植物活体标本、根茎,还搜集植物种子,基本上是能采尽采。为了逃避检查,他们向非法快递中介付费,以虚设公司或组织的名义,由非法快递中介寄送植株或种子包裹以逃避海关监管。
  据了解,购买者由境外知名大学、植物协会、学术研究机构等组织和大量境外人员组成,其高度关注我国境内稀有的野生植物,指使在华境外人员盗采售卖植株或种子,可能用于研究我国生物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等,给我国非传统领域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举报人杨某的极高警惕性和举报行为,有效维护了国家生态安全。在确凿证据前,奥某某对盗采我国野生植物的行为供认不讳,相关部门依法对其作出处理。
  据了解,奥某某与吴某某的行为并非孤例,非法搜集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案例时有发生。
  云南省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李某从云南省内多地向某国邮寄大量昆虫标本,情况较为可疑。在又一次向国外邮寄标本时,李某和未婚妻被国家安全机关当场截获。国家安全机关现场查获其邮寄飞蛾、蝴蝶等昆虫标本4500份。经依法调查,国家安全机关掌握了两人受利益驱使搜集、制作、邮寄各类昆虫标本7万余件,获利人民币数十万元的事实。
  原来,外国人甲某以旅游的名义到云南昆明、大理等地对生物资源进行考察,其间在某酒店住宿时认识了酒店服务员李某。甲某请李某带其到昆明的花鸟市场购买了很多飞蛾工艺品。交流中,甲某表示,若李某能帮其搜集云南当地特色“工艺品”,将支付丰厚的报酬。
  在高额报酬诱惑下,李某答应了甲某的要求。李某的行为被发现后,有关单位依据相关法规对其进行了处理。甲某公开身份为某国医学、生物学领域研究人员,其指挥李某搜集、邮寄我国昆虫标本,可能是用于研究云南省生态环境,进行医学研究,并以标本牟利。该行为可能导致我国特有生物资源流失海外,成为境外人员研究我国生物物种、生态环境的样本,对我国生物科学等方面研究造成被动,影响和危害我国生物安全。
  云南省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掌握,曾有大量境外人员在不同季节前往云南进行昆虫捕捉活动,还以经济利益为诱饵,收买我国内人员为其捕捉昆虫并制作标本。经相关部门长期、大量、细致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此种情况已经逐年减少。
  2021年,山东省某市市民陈某发现,境外非政府组织“某研究院”以开展生物物种相关调研为名在我国招募志愿者,大肆搜集各地的生物物种分布数据信息,并要求参与者下载专用手机软件,上传采集到的数据。由于多次接受国家安全宣传教育,陈某意识到,“某研究院”的行为并非单纯的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可能涉嫌危害我国生态安全。随即,他拨通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反映了自己发现的情况。
  根据陈某提供的线索,国家安全机关对此事进行了依法调查。调查发现,该境外组织打着科研项目的名义,误导诱使很多志愿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搜集我国生物物种分布信息,并刻意绕开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审核,通过专用软件将搜集到的大量信息实时传输到境外,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了潜在危害。国家安全机关联合相关主管部门,及时查明所谓的“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项目背景,开展了相应的防范处置,有效制止了我国生物物种分布数据信息的外泄。
  “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境外势力非法搜集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样本及相关数据,严重危害了国家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机关对此依法开展相关打击行动,有力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筑牢了国家生态安全防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莫纪宏注意到,群众的参与在国家安全机关打击相关犯罪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建议,要继续加强相关法治宣传教育,增加群众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增强群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使更多人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中来,形成生态安全保护合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