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13 8/13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群众“赶集” 法治入心
· App主办者应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 重点规范整治安全底线失守等问题
· 自主公示行政处罚信息等纳入修复范围
· 新疆警方去年以来破获经济犯罪案件2400余起
· 兰州公安发布打击经济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 嘉兴南湖绘就“共治警务”新画卷
· 图片新闻

嘉兴南湖绘就“共治警务”新画卷

( 2024-05-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 本报通讯员 陆 娟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区分局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不断创新“共治警务”运行新机制,全力打造“枫桥经验”南湖新样板,开拓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在南湖畔绘就了一幅幅壮丽的实践新画卷。
做专红船义警
  “安全知识心中记牢,幸福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近日,一群穿着定制小警服的小朋友一登场表演,台下就传来阵阵的欢呼声。这是来自南湖公安的“红船小义警”,正在首届平安浙江文化周暨红船义警十周年主题活动上宣传演出。
  2014年,南湖公安组建起全省首支红船义警群防群治队伍。“10年来,这支队伍从52人发展至上万人,从最初的单一巡逻队到如今的无人机、水上救援、法律援助、防身术指导、冯警官说安全艺术宣传等12支专业义警队,已经成为维护平安南湖的重要基层力量。”南湖区公安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莫剑卫介绍说。
  2023年2月,一位六旬老人在南湖西南水域不慎落水。正在巡逻的红船义警高之大立即跳入冰冷刺骨的河中,与前来处警的民警、辅警一起将老人救援上岸。高之大来自水上救援义警队,这支队伍承担起了南湖水域周边的巡逻执勤、水域救援及防溺水宣传等任务。2019年1月水上救援义警队成立以来,共开展1500多场次的义警活动,24小时救援备勤,共参加过各类救援活动100多场次。
  为激发义警参与平安南湖建设的积极性,南湖公安还通过智慧化管理模式,自主研发“红船E义警”小程序,引入积分制让义警参与活动“可视化”。每年组织优秀义警评比,开展集中生日会等活动,让红船义警更有荣誉感、获得感。
做强红色联盟
  “七一所综合指挥室,纪念馆南广场临水绿化带有人晕倒了。”“综合指挥室收到,请纪念馆警务医疗服务队前往处置。”这是七一派出所与嘉兴市第一医院建立“警医联盟”后的一场演习拉练。南湖景区及周边如发生群众、游客突发疾病、偶发落水等事件,专业医疗力量将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为群众筑起一条反应迅捷的“安康通道”。
  南湖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2017年7月以来,南湖公安相继在辖区内治安复杂、人员密集的场所成立三个“反恐联盟”,分别“落户”南湖景区、嘉兴火车站、八佰伴购物商场。
  警企联盟、警物联盟、警校联盟……在南湖,“红色联盟”遍地开花,打造推出“平安集市”“平安夜校”“平安义联盟”等系列安防品牌,形成警物、警商、警企等多元共治机制,抓好群防群治工作核心,全面筑起“小基层大治理”新格局。
做实红色阵地
  “没想到这么快就调解成功了,效率实在高。”近日,市民周先生点赞南湖天地联勤警务室“民声议事厅”的调解,仅用15分钟就化解他与商家的消费纠纷。
  南湖公安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公安主导、部门协同、区域联防、群众共治”的基层治理模式,梳理社会治理难点、痛点、堵点,将“红色阵地”建设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红色阵地”着力打造幸福便民“桥头堡”。南湖天地联勤警务室围绕商圈实际需求,建立起警务一窗办、民声一键办、服务一站办“三个一”工作机制,推出12大类警务、政务和纠纷化解服务事项,实行“7×24”工作模式。前移“一窗通拍”、活动报审、无人机飞行报审等事项,针对性解决商户“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已接待群众2000余人次,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
  在七星街道,由七星派出所、中建八局、湘都社区等多方携手共建的“湘安吾事”平安共治党建联建阵地,在维护平安的同时,着力帮助解决工地工人的一些实际困难。这样具有特色的“红色阵地”,在南湖还有很多,用小平安汇聚成大力量,以“家门口”的平安阵地,守护居民群众的“小确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