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中国行·国际博物馆日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 六朝古都南京,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备案在册的博物馆有70多家,位居全国前列,堪称“博物馆之城”。 在南京六朝博物馆,领略六朝的风采和历史;在江宁织造博物馆,欣赏灿若云霞的云锦,体会《红楼梦》的缠绵悱恻;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近距离观看非遗传承人展示非遗技艺;在南京市博物馆,感受“金陵第一胜迹”的魅力…… 近年来,南京各博物馆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推出社会教育课程、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等方式,推动博物馆成为“行走的课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埋下保护文化遗产的种子 21世纪初,南京发现了迷失千余年的六朝都城遗址,经过精心设计,在六朝建康城遗址上建成六朝博物馆,于2014年8月11日对公众开放。六朝博物馆设置了“六朝帝都”“六朝风采”“六朝人杰”等展厅,从都城建设、居民生活、文化艺术、精英人物等方面,将六朝的历史展现在游客面前。 “六朝博物馆是中国目前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统的专题博物馆。它填补了素有‘六朝古都’之誉的南京没有六朝专题馆的缺憾,逐渐发展成为南京文化新名片。”六朝博物馆副馆长贺湘说。 六朝尚“青”,六朝博物馆志愿者因此得名“六朝青”,青少年志愿者被称为“小青莲”。 “2020年,六朝博物馆启动‘小青莲’志愿服务项目,让孩子们参与到守护国宝文物、宣传文化故事的行列中。博物馆会在每件重点文物旁设置守护者的牌子,‘小青莲’只要能讲好这件文物的故事,就能成为这件文物的专属守护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在他们心中埋下保护文化遗产的种子。”贺湘说。 近年来,六朝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文旅融合、跨界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试先行,每年举办社教活动近300场,推出19个不同主题、不同类别的社会教育系列课程。 助力中国文化更好“走出去” 在南京市长江路上,建于江宁织造旧址之上的江宁织造博物馆,展示着江宁织造的辉煌历史,讲述着红楼梦的悲欢离合。 “江宁织造”是清代专门织造御用和官用缎匹的官办机构,从康熙到乾隆时期,江宁织造为皇帝南巡行宫,规模空前。康雍年间,曹氏家族在江宁织造任上近60年的兴衰荣辱引人瞩目,也见证了文学家曹雪芹的早期成长历程,而织造机房则造就了中国云锦工艺的辉煌。 江宁织造博物馆常设“江宁织造复原陈列”“江宁织造历史陈列”“云锦天衣”“红楼梦曲”“中国旗袍”五个展馆,主要讲述织造的历史、云锦的发展和分类、多媒体展示红楼梦中的故事以及中国旗袍之美。 《红楼梦》有跨越国界的魅力。江宁织造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晨介绍说,《红楼梦》目前已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国外有众多“粉丝”。博物馆为此组建了特殊的外籍志愿者团队,举办《红楼梦》主题品读活动,为国际友人提供多语种作品、分享感悟的平台。而外籍志愿者们也成了“文化摆渡人”,助力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近年来,江宁织造博物馆活化利用《红楼梦》和南京云锦两大IP,向世界讲述好中国故事。”黄晨说。 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谁家九十九间半,直把秦淮烟雨收。”甘熙宅第是清代知名文人、方志学家甘熙的故居,也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俗称“九十九间半”。 坐落于甘熙宅第的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目前有150余件馆藏文物精品在2000多平方米的多进穿堂式特色展厅中展出,同时馆内展览展示南京市级以上非遗项目277项,设立南京剪纸、秦淮灯彩、南京云锦、南京绒花等20个南京特色非遗项目,以传承人工作室的独特形式,给观众带来融展示、展演和互动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 在博物馆内,非遗传承人与游客零距离交流,让游客真切感受非遗的魅力。此外,博物馆还会安排非遗传承人走进多所学校,传承非遗。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每年在馆内外开展非遗教学活动300多场,“500娃娃学非遗”等教学活动深受欢迎。 “孩子们通过学习非遗,爱上了博物馆,爱上了传统文化。”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刘媛之说,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已成为保护、研究、展示、传承南京非遗和民俗的“双博馆”。 让古建筑和文物产生联系 坐落于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有馆藏文物十万余件,上溯远古,下迄民国,藏品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我们所在的朝天宫建筑群,本身也是极具价值的‘国保’建筑。”南京市博物馆馆长吴阗说,朝天宫为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素有金陵第一胜迹之美誉,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吴阗介绍说,南京市博物馆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古建筑和馆藏文物产生巧妙联系。今年,该馆推出了“中国龙——甲辰年贺岁展”,在展出馆藏100余件龙题材文物及民俗展品的同时,还鼓励观众在观展结束后去寻找古建筑群中的“龙九子”等龙元素,让观众在游戏中感受文物的魅力。 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南京市博物馆探索出“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文化传承方式——一方面,博物馆结合学校课程,去学校开设讲座;另一方面,与学校合作举办“到博物馆玩”活动,把学生们带到博物馆近距离接触文物。 “近年来,我们探索将博物馆打造成青少年的‘第二课堂’,让学生们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吴阗说。
|
|
南京推动博物馆 成为“行走的课堂”
|
|
|
|
( 2024-05-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文化中国行·国际博物馆日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 六朝古都南京,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备案在册的博物馆有70多家,位居全国前列,堪称“博物馆之城”。 在南京六朝博物馆,领略六朝的风采和历史;在江宁织造博物馆,欣赏灿若云霞的云锦,体会《红楼梦》的缠绵悱恻;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近距离观看非遗传承人展示非遗技艺;在南京市博物馆,感受“金陵第一胜迹”的魅力…… 近年来,南京各博物馆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推出社会教育课程、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等方式,推动博物馆成为“行走的课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埋下保护文化遗产的种子 21世纪初,南京发现了迷失千余年的六朝都城遗址,经过精心设计,在六朝建康城遗址上建成六朝博物馆,于2014年8月11日对公众开放。六朝博物馆设置了“六朝帝都”“六朝风采”“六朝人杰”等展厅,从都城建设、居民生活、文化艺术、精英人物等方面,将六朝的历史展现在游客面前。 “六朝博物馆是中国目前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统的专题博物馆。它填补了素有‘六朝古都’之誉的南京没有六朝专题馆的缺憾,逐渐发展成为南京文化新名片。”六朝博物馆副馆长贺湘说。 六朝尚“青”,六朝博物馆志愿者因此得名“六朝青”,青少年志愿者被称为“小青莲”。 “2020年,六朝博物馆启动‘小青莲’志愿服务项目,让孩子们参与到守护国宝文物、宣传文化故事的行列中。博物馆会在每件重点文物旁设置守护者的牌子,‘小青莲’只要能讲好这件文物的故事,就能成为这件文物的专属守护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在他们心中埋下保护文化遗产的种子。”贺湘说。 近年来,六朝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文旅融合、跨界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试先行,每年举办社教活动近300场,推出19个不同主题、不同类别的社会教育系列课程。 助力中国文化更好“走出去” 在南京市长江路上,建于江宁织造旧址之上的江宁织造博物馆,展示着江宁织造的辉煌历史,讲述着红楼梦的悲欢离合。 “江宁织造”是清代专门织造御用和官用缎匹的官办机构,从康熙到乾隆时期,江宁织造为皇帝南巡行宫,规模空前。康雍年间,曹氏家族在江宁织造任上近60年的兴衰荣辱引人瞩目,也见证了文学家曹雪芹的早期成长历程,而织造机房则造就了中国云锦工艺的辉煌。 江宁织造博物馆常设“江宁织造复原陈列”“江宁织造历史陈列”“云锦天衣”“红楼梦曲”“中国旗袍”五个展馆,主要讲述织造的历史、云锦的发展和分类、多媒体展示红楼梦中的故事以及中国旗袍之美。 《红楼梦》有跨越国界的魅力。江宁织造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晨介绍说,《红楼梦》目前已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国外有众多“粉丝”。博物馆为此组建了特殊的外籍志愿者团队,举办《红楼梦》主题品读活动,为国际友人提供多语种作品、分享感悟的平台。而外籍志愿者们也成了“文化摆渡人”,助力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近年来,江宁织造博物馆活化利用《红楼梦》和南京云锦两大IP,向世界讲述好中国故事。”黄晨说。 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谁家九十九间半,直把秦淮烟雨收。”甘熙宅第是清代知名文人、方志学家甘熙的故居,也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俗称“九十九间半”。 坐落于甘熙宅第的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目前有150余件馆藏文物精品在2000多平方米的多进穿堂式特色展厅中展出,同时馆内展览展示南京市级以上非遗项目277项,设立南京剪纸、秦淮灯彩、南京云锦、南京绒花等20个南京特色非遗项目,以传承人工作室的独特形式,给观众带来融展示、展演和互动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 在博物馆内,非遗传承人与游客零距离交流,让游客真切感受非遗的魅力。此外,博物馆还会安排非遗传承人走进多所学校,传承非遗。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每年在馆内外开展非遗教学活动300多场,“500娃娃学非遗”等教学活动深受欢迎。 “孩子们通过学习非遗,爱上了博物馆,爱上了传统文化。”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刘媛之说,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已成为保护、研究、展示、传承南京非遗和民俗的“双博馆”。 让古建筑和文物产生联系 坐落于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有馆藏文物十万余件,上溯远古,下迄民国,藏品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我们所在的朝天宫建筑群,本身也是极具价值的‘国保’建筑。”南京市博物馆馆长吴阗说,朝天宫为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素有金陵第一胜迹之美誉,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吴阗介绍说,南京市博物馆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古建筑和馆藏文物产生巧妙联系。今年,该馆推出了“中国龙——甲辰年贺岁展”,在展出馆藏100余件龙题材文物及民俗展品的同时,还鼓励观众在观展结束后去寻找古建筑群中的“龙九子”等龙元素,让观众在游戏中感受文物的魅力。 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南京市博物馆探索出“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文化传承方式——一方面,博物馆结合学校课程,去学校开设讲座;另一方面,与学校合作举办“到博物馆玩”活动,把学生们带到博物馆近距离接触文物。 “近年来,我们探索将博物馆打造成青少年的‘第二课堂’,让学生们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吴阗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