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守护三江源》:以法治之笔细绘生态文明壮丽史诗
· 构建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典衔接研究框架
· 唐太宗错杀催生“五复奏”
· 应将技术解决方案与法律解决方案有机结合
· 从多元论转向一元论比较不同学说优劣

《守护三江源》:以法治之笔细绘生态文明壮丽史诗

( 2024-04-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王向群

  三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碧空如洗,绿草盈盈。这里是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的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从这里发源,奔流不息,使人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辽远意境。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野生动物的身影与生态管护员的足迹相互交织,一代又一代人矢志不渝地坚守在生态执法与生态司法的岗位上,人与自然在这片生命家园相守相望。
  4月18日至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栏目推出五集纪录片《守护三江源》,首次以法治视角记录三江源地区在立法、司法、执法各个环节为生态文明建设所倾注的不懈努力,全方位、多角度向观众真实呈现公检法、一线执法人员和普通牧民共同构成的保护生态第一战线,全面展现三江源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点滴之力汇流成磅礴之势,有力推动着高原地区生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聚光成芒,深挖平凡人物真实案例
  20世纪80年代,三江源地区一度饱受“盗采盗猎”之困,这些不法行为对高原生态平衡构成了严重威胁。为筑牢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地区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不仅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及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深刻影响着全球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生存状态。以此为主线,《守护三江源》采用大量纪实画面,通过真实案例记录良法善治在守护绿水青山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呈现生动直观的画面和感人肺腑的故事,将三江源的壮美景观、生物多样性与人文生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在视觉的震撼中深刻感悟自然之美,唤起对环境保护的情感共鸣。
  《守护三江源》通过实地拍摄、专家访谈、案例介绍等形式,生动展现了三江源地区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既记录了严肃的司法过程,体现了法治的刚性与力度,也展现出人性的柔性与温度。通过拍摄和采访真实的人物故事,节目以“第一视角”揭开森林公安执法、巡回检察机制推行、生态法庭亲民化审判等司法实例,案例选取丰富多元、具体鲜活,以真实的笔触刻画了一群热爱自然、坚守信念、担当奉献的守护者形象。各级司法机关如磐石般坚守法治之基,一线执法人员以无声的坚守捍卫生态之域,与当地居民牧民携手,汇聚起守护三江源的绿色力量。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力量,共同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态保护屏障,让法律的光芒照耀在高原。
多元叙事,展现生态守护传承力量
  近年来,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相关法律陆续出台实施,为三江源地区构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立体的法治遵循。历经多年探索与实践,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疮疤逐渐抚平,法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实现了从单纯的生态保护,转向全面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与以往关注该地区的作品不同,《守护三江源》首次从法治的视角记录三江源20年来生态保护的历史变迁,以案释法,深入聚焦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法治实践,展现生态守护的深远意义。五集节目分别从多主体司法故事切入,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故事穿插,叙事结构层层递进,通过悬念铺设和冲突营造来控制叙事节奏,对比鲜明,增强了节目的叙事张力与艺术效果。
  在多维度、立体化的叙事时间线中,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各主体在生态保护道路上从认知到行动、从被动到主动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普通大众从居民牧民到生态管护员的身份蜕变上,更体现在守护三江源的坚定意识与生态法治观念上,凸显了社会各界在生态守护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展现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力量。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生态法治保护的理念和精神得以薪火相传,人们自觉肩负起保护三江源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通过法治的力量推动环境保护行为的规范化和合法化,以坚定信念和实际行动,世代守护这片生态家园。
立意深远,映照中国生态法治硕果
  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密不可分。《守护三江源》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一个个小故事支撑起三江源生态保护大格局,如同一面面镜子,共同折射出这20多年里的艰辛探索、日新月异,彰显出生态文明保护的现实意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文艺创作领域长盛不衰的主题。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性艺术形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不容小觑。就传播价值而言,《守护三江源》展现司法保护下三江源生态的全貌,从地理、自然、社会、人文等不同视角切入,全面展示三江源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将笔墨重点用在以法律手段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非法行为、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之上,深入揭示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关键作用,引导观众认识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自觉担当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的时代责任,充分发挥了纪录片独特的教育与启发功能。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对此评价道:“《守护三江源》将弘扬法治精神和塑造法治信仰作为立意的基本出发点,为法治类纪录片的摄制创造了新的思想和艺术标准。”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推动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社会价值和重大战略意义,既是中国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与担当。节目着眼人类福祉与民族未来,为其他地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决心和成就。正如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评价的那样:“《守护三江源》不仅是一部关于环保的佳作,更是一部体现中国对环保事业坚定决心的力证。”这部纪录片无疑将成为推动中国生态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持续厚植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底蕴,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满足公众对优质生态环境和优美宜居产品的殷切期待,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