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泮永翔 余顺广
连续25年安全无事故,连续7年被公安部评为一级看守所,2019年被评为全国标兵看守所,2022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称号,2023年被评为全国智慧监管建设成效突出单位……这是浙江省台州市看守所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 台州市看守所秉持“法制化、智慧化、标准化”监管理念,正心化人,匠心做事,着力推动监管工作由单纯确保安全向安全文明并重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管理向智慧管理转变。不久前,《法治日报》记者实地探寻台州市看守所的“平安秘诀”。 创新智慧监管 智慧监管是台州市看守所科学文明管理一大亮点。 根据在押人员各项数据和各类要素,系统平台会自动生成“绿、蓝、黄、红”四色码,直观展示在押人员风险等级。管教民警依“码”办事——红码,“一人一策”落实风险管控措施;黄码,加强日常谈心谈话和教育引导;蓝码和绿码,落实常态管理措施。 根据“赋码”情况,结合所在监室集体表现评比结果,在押人员在代购物品、图书借阅、文娱活动等九方面有着不同的管理处遇。看守所所长吴开军告诉记者,“赋码”有效正向激励在押人员,从而降低监内风险。 “赋码”打破了“一切由管教民警定”的传统模式。管教民警、值班人员、巡诊医生等根据在押人员行为表现,录入或系统自动抓取进行计分,管理码对应分值变化实时转换颜色。“赋码”情况由驻所检察官全程监督,在押人员也可通过监室智能终端查看自己的加扣分及考核结果,从而保证信息公正透明。 吴开军介绍说,如果在押人员出现违规行为、异常表现,系统也会自动抓取并推送预警信息,管教民警可由此“一码知底”,采取相应措施。 在司法实践方面,“四色赋码”在羁押必要性审查、审查起诉、案件审判、减刑裁定、监狱考核等环节得到有效应用。 “四色赋码”只是台州市看守所变传统管理为智慧管理的一个缩影,2023年,该所采集数据4.6万条,落实管控措施2681条次,管控率达100%,被评为全国智慧监管建设成效突出单位。 医疗迭代升级 “第二监区的药品已发放完毕,准备进入第三监区。”上午10点半,监区里的医护人员通过对讲机汇报药物派发情况。 医疗问题,特别是突发疾病救治,一直是困扰看守所的一个难题。前些年,台州市看守所的医疗团队仅有几个人,且专业技术有限,一旦遇上心肌梗塞等突发疾病,只能紧急出所就医。 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台州市看守所内在押人员患病率较高,许多人员患有高血压、肺结核、糖尿病等,发病时需要出所就医,一年最多可达上百次。“出所就医,不仅耗费大量警力物力,还会增加安全风险,因此我们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等方面支持,在所内成立一支专业的医疗队伍。”台州市看守所副所长陈云波说。 2021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公安监管分院正式揭牌运营。医生、医技、护士、护工、药剂师,这个由22人组成的医护团队全部由市立医院派驻,采取“常驻+轮转”模式,全天候保障在押人员生命健康权。 陈云波告诉记者:“自从有了专业医疗团队,在押人员因病死亡风险和出所就医人数大幅下降。” 让陈云波印象深刻的是2023年救治一名中风在押人员。在一次日常巡查中,他和巡诊医生发现在押人员丁某行为异常,陈云波跟医生随即检查,初步判断其中风并立即出所就医。因送医及时,丁某脱离生命危险。 2023年,监管医院开展健康检查2200余人次,处置潜在危重病人20余人次,出所就医同比下降85.5%,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 用真情温暖人心 今年3月,在押人员陈某所在的监室再次获评文明监室,他是监室内考核分数最高的人。然而去年刚进看守所时,陈某还是个“刺头”,经常与他人发生争执。 对此,看守所将陈某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时常与其深入谈心,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多方面关爱。一段时间后,陈某感受到了来自看守所的温暖,渐渐作出改变,与同监室人员和睦相处,并保证一定服从管理。 在监区二楼的一个房间内,整齐摆放着全套直播设备,墙上还贴着年、月、周课程计划表。这里是台州市看守所开展集体教育的“正心演播室”,借助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社会帮教力量,邀请教师等专业从业人员授课,开展思想政治、普法宣传、健康宣教、道德文化、技能培训等课程,帮助在押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看守所内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民警组成心理疏导团队,为在押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实现自伤自残“零发生”。 在伙食方面,台州市看守所自行设计了一款集保温、消毒为一体的餐车,并实行分餐制,最大程度实现了快速、高效送餐,确保每人吃到的都是热乎的饭菜。而对于生病人员和未成年人,看守所还会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餐食,补充营养。
|
|
正心化人 匠心做事
|
探寻台州市看守所“平安秘诀”
|
|
|
( 2024-04-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泮永翔 余顺广
连续25年安全无事故,连续7年被公安部评为一级看守所,2019年被评为全国标兵看守所,2022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称号,2023年被评为全国智慧监管建设成效突出单位……这是浙江省台州市看守所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 台州市看守所秉持“法制化、智慧化、标准化”监管理念,正心化人,匠心做事,着力推动监管工作由单纯确保安全向安全文明并重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管理向智慧管理转变。不久前,《法治日报》记者实地探寻台州市看守所的“平安秘诀”。 创新智慧监管 智慧监管是台州市看守所科学文明管理一大亮点。 根据在押人员各项数据和各类要素,系统平台会自动生成“绿、蓝、黄、红”四色码,直观展示在押人员风险等级。管教民警依“码”办事——红码,“一人一策”落实风险管控措施;黄码,加强日常谈心谈话和教育引导;蓝码和绿码,落实常态管理措施。 根据“赋码”情况,结合所在监室集体表现评比结果,在押人员在代购物品、图书借阅、文娱活动等九方面有着不同的管理处遇。看守所所长吴开军告诉记者,“赋码”有效正向激励在押人员,从而降低监内风险。 “赋码”打破了“一切由管教民警定”的传统模式。管教民警、值班人员、巡诊医生等根据在押人员行为表现,录入或系统自动抓取进行计分,管理码对应分值变化实时转换颜色。“赋码”情况由驻所检察官全程监督,在押人员也可通过监室智能终端查看自己的加扣分及考核结果,从而保证信息公正透明。 吴开军介绍说,如果在押人员出现违规行为、异常表现,系统也会自动抓取并推送预警信息,管教民警可由此“一码知底”,采取相应措施。 在司法实践方面,“四色赋码”在羁押必要性审查、审查起诉、案件审判、减刑裁定、监狱考核等环节得到有效应用。 “四色赋码”只是台州市看守所变传统管理为智慧管理的一个缩影,2023年,该所采集数据4.6万条,落实管控措施2681条次,管控率达100%,被评为全国智慧监管建设成效突出单位。 医疗迭代升级 “第二监区的药品已发放完毕,准备进入第三监区。”上午10点半,监区里的医护人员通过对讲机汇报药物派发情况。 医疗问题,特别是突发疾病救治,一直是困扰看守所的一个难题。前些年,台州市看守所的医疗团队仅有几个人,且专业技术有限,一旦遇上心肌梗塞等突发疾病,只能紧急出所就医。 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台州市看守所内在押人员患病率较高,许多人员患有高血压、肺结核、糖尿病等,发病时需要出所就医,一年最多可达上百次。“出所就医,不仅耗费大量警力物力,还会增加安全风险,因此我们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等方面支持,在所内成立一支专业的医疗队伍。”台州市看守所副所长陈云波说。 2021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公安监管分院正式揭牌运营。医生、医技、护士、护工、药剂师,这个由22人组成的医护团队全部由市立医院派驻,采取“常驻+轮转”模式,全天候保障在押人员生命健康权。 陈云波告诉记者:“自从有了专业医疗团队,在押人员因病死亡风险和出所就医人数大幅下降。” 让陈云波印象深刻的是2023年救治一名中风在押人员。在一次日常巡查中,他和巡诊医生发现在押人员丁某行为异常,陈云波跟医生随即检查,初步判断其中风并立即出所就医。因送医及时,丁某脱离生命危险。 2023年,监管医院开展健康检查2200余人次,处置潜在危重病人20余人次,出所就医同比下降85.5%,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 用真情温暖人心 今年3月,在押人员陈某所在的监室再次获评文明监室,他是监室内考核分数最高的人。然而去年刚进看守所时,陈某还是个“刺头”,经常与他人发生争执。 对此,看守所将陈某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时常与其深入谈心,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多方面关爱。一段时间后,陈某感受到了来自看守所的温暖,渐渐作出改变,与同监室人员和睦相处,并保证一定服从管理。 在监区二楼的一个房间内,整齐摆放着全套直播设备,墙上还贴着年、月、周课程计划表。这里是台州市看守所开展集体教育的“正心演播室”,借助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社会帮教力量,邀请教师等专业从业人员授课,开展思想政治、普法宣传、健康宣教、道德文化、技能培训等课程,帮助在押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看守所内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民警组成心理疏导团队,为在押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实现自伤自残“零发生”。 在伙食方面,台州市看守所自行设计了一款集保温、消毒为一体的餐车,并实行分餐制,最大程度实现了快速、高效送餐,确保每人吃到的都是热乎的饭菜。而对于生病人员和未成年人,看守所还会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餐食,补充营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