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音
|
|
基层是各类风险和隐患的集中地、大多数突发事件的发生地,因此,基层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前沿阵地,风险管控、应急处置都需要基层抓早、抓细 □ 张永理 民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力做好清明节祭扫安全管理,主动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风险。 当前正值清明节前夕,春夏之交是全国尤其是北方森林草原火灾高发的季节,为此,有关部门要求全力做好清明节祭扫安全管理,坚持把防范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健全清明节应急保障机制,对于确保清明节期间祭祀活动文明、健康、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做好清明节祭扫安全管理既是对基层应急管理中季节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又一次考验,也是有效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一个契机和切入点。今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为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基层应急管理有法治、有体制、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等,并且很多方面的制度建设越来越完善,现在最重要的是根据基层实际情况落实政策,核心点在于“早”“细”二字,要立足于:“早”字当头,从细节入手、从点滴抓起,促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 “早”字主要体现在:一是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国家政策多次强调“关口前移”,应急管理中防范工作位居首位,防范工作中风险控制又位居首位。在山火高发期、清明节前对山火要素的风险认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中每一步都要尽可能精确测算,集中开展安全大检查,确保精准定位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进而有重点地采取防范措施,加大防火巡查力度与密度,及时发布森林、草原火险和火灾信息,严格管理野外用火,消除安全隐患。 二是制定与完善应急预案。自2008年清明节被确定为全国法定节假日起,群众集中出行祭扫已经成为社会常态。为确保祭扫安全和平安清明,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原则,民政、公安、应急管理、交通、林业、气象、市场监管、宗教等部门应密切配合,根据《殡葬管理条例》《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等政策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应急能力,提早联合制定清明节文明祭扫应急预案,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并且以此为抓手,在制度上落实应急值守、每日报告、信息发布等制度和应急工作手册、人员疏散车辆疏导方案,设置祭扫观察点加强动态管理和监测,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解决。 三是人员队伍早准备,实战能力早提高。清明节前要根据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手册,深入学习和领会殡葬管理、防火安全等有关法规政策,组织有关队伍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疏散避险、应急处置演练,根据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完善预案内容、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科学完善各项安全保障措施。 “细”字主要体现在:一是细化协同应对机制。这种协同既包括党政、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也包括党政部门与社会力量之间,共同形成一种应急管理的合力。清明节祭扫在我国是一种具有传统性、普遍性、群众性、定期性甚至带有某些自发性的社会活动。因此,清明节公民祭扫活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众多,需要党政部门如民政、应急管理(消防)、公安、交通运输、林业和草原、气象、自然资源、信访等部门资源信息共享和通力合作,再加上社会组织、城乡社区、公民个人等对政府部门的配合,这些都需要细化多个机制才能够真正形成“一盘棋”,进而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二是细化科技支撑手段。当今时代是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时代。随着我国应急产业的发展,无人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农村应急广播等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与工具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基层突发事件应对中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能力,但是现在使用人员技能受限和科技工具部分闲置等问题,阻碍了其应有的预期效果,因此,需要进一步细化现有科技手段的操作技能,充分发挥科技工具的卓越功能。 基层是各类风险和隐患的集中地、大多数突发事件的发生地,因此,基层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前沿阵地,风险管控、应急处置都需要基层抓早、抓细,才能有效防范化解灾害风险、及时处置灾害事故,以最低的行政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
|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重在抓早抓细
|
|
|
|
( 2024-04-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声音 |
|
基层是各类风险和隐患的集中地、大多数突发事件的发生地,因此,基层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前沿阵地,风险管控、应急处置都需要基层抓早、抓细 □ 张永理 民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力做好清明节祭扫安全管理,主动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风险。 当前正值清明节前夕,春夏之交是全国尤其是北方森林草原火灾高发的季节,为此,有关部门要求全力做好清明节祭扫安全管理,坚持把防范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健全清明节应急保障机制,对于确保清明节期间祭祀活动文明、健康、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做好清明节祭扫安全管理既是对基层应急管理中季节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又一次考验,也是有效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一个契机和切入点。今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为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基层应急管理有法治、有体制、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等,并且很多方面的制度建设越来越完善,现在最重要的是根据基层实际情况落实政策,核心点在于“早”“细”二字,要立足于:“早”字当头,从细节入手、从点滴抓起,促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 “早”字主要体现在:一是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国家政策多次强调“关口前移”,应急管理中防范工作位居首位,防范工作中风险控制又位居首位。在山火高发期、清明节前对山火要素的风险认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中每一步都要尽可能精确测算,集中开展安全大检查,确保精准定位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进而有重点地采取防范措施,加大防火巡查力度与密度,及时发布森林、草原火险和火灾信息,严格管理野外用火,消除安全隐患。 二是制定与完善应急预案。自2008年清明节被确定为全国法定节假日起,群众集中出行祭扫已经成为社会常态。为确保祭扫安全和平安清明,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原则,民政、公安、应急管理、交通、林业、气象、市场监管、宗教等部门应密切配合,根据《殡葬管理条例》《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等政策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应急能力,提早联合制定清明节文明祭扫应急预案,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并且以此为抓手,在制度上落实应急值守、每日报告、信息发布等制度和应急工作手册、人员疏散车辆疏导方案,设置祭扫观察点加强动态管理和监测,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解决。 三是人员队伍早准备,实战能力早提高。清明节前要根据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手册,深入学习和领会殡葬管理、防火安全等有关法规政策,组织有关队伍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疏散避险、应急处置演练,根据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完善预案内容、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科学完善各项安全保障措施。 “细”字主要体现在:一是细化协同应对机制。这种协同既包括党政、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也包括党政部门与社会力量之间,共同形成一种应急管理的合力。清明节祭扫在我国是一种具有传统性、普遍性、群众性、定期性甚至带有某些自发性的社会活动。因此,清明节公民祭扫活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众多,需要党政部门如民政、应急管理(消防)、公安、交通运输、林业和草原、气象、自然资源、信访等部门资源信息共享和通力合作,再加上社会组织、城乡社区、公民个人等对政府部门的配合,这些都需要细化多个机制才能够真正形成“一盘棋”,进而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二是细化科技支撑手段。当今时代是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时代。随着我国应急产业的发展,无人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农村应急广播等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与工具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基层突发事件应对中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能力,但是现在使用人员技能受限和科技工具部分闲置等问题,阻碍了其应有的预期效果,因此,需要进一步细化现有科技手段的操作技能,充分发挥科技工具的卓越功能。 基层是各类风险和隐患的集中地、大多数突发事件的发生地,因此,基层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前沿阵地,风险管控、应急处置都需要基层抓早、抓细,才能有效防范化解灾害风险、及时处置灾害事故,以最低的行政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