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周文馨 赵志锋 早春时节,巍峨的积石山上依然白雪皑皑,而山脚下却已春意萌动。 3月15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召开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第一次现场推进会,标志着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法治日报》记者3月下旬走访发现,积石山灾后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安置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铺开,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 临夏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鹏介绍,全州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立足安置点阵地,扎实开展群众诉求接待、法律政策宣传、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为积石山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法治服务和法治保障。 “抗震前线110”昼夜坚守 3月19日一大早,芝世国便带领民辅警走进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居民安置点杨木洒家的板房内,开始了一天的入户走访。 “现在吃住上没有困难吧?” “目前吃住没有问题,感谢政府和大家的帮助。”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芝世国是临夏州永靖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目前在大河村居民安置点“抗震前线110”驻守。 “地震发生以来,县公安局已经换防了4批民警,他们一直都值守在这里,各方面服务都很好。”杨木洒说。 离开杨木洒家前,芝世国还专门按下了板房内一氧化碳检测器的按钮,刺耳的报警声随即响起。 “自动报警装置合适的,板房墙上的通风口要一直打开。”芝世国叮嘱说。 在各个安置点,“抗震前线110”组织开展“千警进万家”和“平安安置点”创建活动,民辅警走进村居、板房、帐篷、工地,用心用情服务灾区群众,努力当好安置点的“守夜人”。 虽已是早春,但积石山仍昼夜温差大。在刘集乡肖家村的执勤点位上,天水市公安局秦州分局民警晏小伟仍穿着厚厚的冬季执勤服,用沙哑的声音指挥过往车辆。 3月20日18时许,一名妇女带着受伤小孩焦急地跑到执勤点上:“我女儿玩耍时不小心把头弄破了,血流不止。” 晏小伟一边向肖红坪村“抗震前线110”汇报,一边急忙驾驶警车将受伤女童送至附近医院。 “送来得很及时,出血量不大,缝几针就好了。”医生给出治疗方案后,晏小伟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只要孩子没事,我就放心了。”21时,伤口终于处理完毕,晏小伟又将母女平安送回肖家村安置点。 21日下午,孩子母亲带着一面印着“心系百姓,为民服务”的锦旗送到警务室,以表达对民警的感激之情。 临夏州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马原介绍,目前,全州1300余名警力和80名天水特警组成的“抗震前线110”,驻守在131个居民安置点,实行24小时勤务模式,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在震区重建家园第一线。 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 “挖掘机拆除邻居危房的时候,把我家的羊圈砸坏了。”3月19日,积石山县石塬镇宋家沟村村民石某说。 原来,几天前,村里组织拆除危房,把石某家的羊圈砸坏了,正在养殖的40只羊一下子失去了住所。 羊圈受到损失的石某在寻求赔偿的过程中,与村委会、挖掘机司机等产生了纠纷。 “拆危排危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如不及时解决,一定程度会影响灾后重建进展。”参与调解的镇综治中心干事石学霞说。 在调解的过程中,镇综治中心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方法,先解决简单的邻里问题,后解决复杂的受损者与挖掘机司机的赔偿问题,最后解决受损者与村委会的问题,待几方意见基本达成一致后,在居民安置点进行当面调解,最终达成了赔偿协议。 据统计,地震发生以来,石塬镇综治中心共化解矛盾纠纷20件,其中绝大多数是邻里纠纷。 “有矛盾,找鹏虎!”在各个居民安置点,这样的红色标牌随处可见。 “鹏虎”即积石山县综治中心主任马鹏虎,是当地一名资深的调解能手。马某林和董某才之间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就是马鹏虎参与调解的一件典型案例。 马某林和董某才原来是朋友关系。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董某才因个人资金周转向马某林借款共4.2万元,并承诺于2020年5月底前还清。 2023年,董某才还款1.2万元后,剩余借款马某林多次催要无果。今年2月,马某林将董某才起诉至积石山县法院,法院将案件分流至县综治中心进行调解。 3月19日,马鹏虎组织当事双方进行调解,从情、理、法三个方面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阐释,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 当事人马某林说:“地震家里受了灾,灾后重建需要钱,钱能要回来我很欣慰。” 积石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郭建军介绍,全县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组建矛盾纠纷调解专业团队,在各安置点公示调解服务热线,全县各级综治中心、调解组织共排查化解灾后矛盾纠纷1260件,有效维护了灾区和谐稳定。 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 石塬镇秦阴村居民安置点,一排排活动板房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板房之上炊烟袅袅升起。 3月20日清晨,村网格长马学忠带着下沉干部、包村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组成的网格员队伍,走进了安置点居民曹先生家。 “集中搬迁安置房的位置看了吧?” “看了,就在县城边上。” “那你还有啥顾虑?” “担心以后种地不太方便。” “这方面政府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土地流转,后续还会有产业扶持计划。” 马学忠的一席话,打消了曹先生的顾虑,于是在安置意愿登记协议书上签下了名字。 “政府对我们很好!”曹先生告诉记者,他父亲患有肺气肿,当地政府把他家列为安置点重点关照对象,专门分配了责任医生。 石塬镇是临夏州委政法委包抓联系镇。临夏州综治中心副主任马学忠作为下沉干部,在秦阴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目前正在村里开展政策宣传、安置意愿登记、拆危排危、春耕备耕等工作。 马学忠告诉记者,村网格员队伍采取“四到户两到人”工作方法,即政策宣传到户、排危拆危到户、重建安置到户、产业扶持到户,技能培训到人、生活保障到人,细化各级网格员职责任务,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最近十几天,马学忠和村里10余名网格员全员在岗,各自在网格内开展政策宣传、签订协议、群众问题登记上报等工作,目前村里120户已签订整体搬迁协议,签订完成率达97.5%。 “我们家一共5口人,选了四室的安置房。”村民韩英俊说,搬迁资金方面有国家补助和无息贷款,个人再自筹一些,年底前就可以入住新房了。 马学忠在入户走访期间接到群众反映,村里通往田间的路被地震损坏了急需修复。为此,村里专门召开会议商讨后,将田间道路全部整修了一遍,确保了春耕生产正常进行。 临夏州委政法委副书记梁栋介绍,各安置点均建立“专职网格员+治安员”的信息报送机制,在安置点划分247个辅助网格,配备321名辅助网格员,广大网格员采集基础信息20余万条,收集社情民意2.5万条,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1.2万起,确保了“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
|
|
安置点一线彰显政法担当
|
临夏州政法机关为灾后重建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
|
|
( 2024-04-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周文馨 赵志锋 早春时节,巍峨的积石山上依然白雪皑皑,而山脚下却已春意萌动。 3月15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召开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第一次现场推进会,标志着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法治日报》记者3月下旬走访发现,积石山灾后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安置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铺开,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 临夏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鹏介绍,全州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立足安置点阵地,扎实开展群众诉求接待、法律政策宣传、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为积石山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法治服务和法治保障。 “抗震前线110”昼夜坚守 3月19日一大早,芝世国便带领民辅警走进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居民安置点杨木洒家的板房内,开始了一天的入户走访。 “现在吃住上没有困难吧?” “目前吃住没有问题,感谢政府和大家的帮助。”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芝世国是临夏州永靖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目前在大河村居民安置点“抗震前线110”驻守。 “地震发生以来,县公安局已经换防了4批民警,他们一直都值守在这里,各方面服务都很好。”杨木洒说。 离开杨木洒家前,芝世国还专门按下了板房内一氧化碳检测器的按钮,刺耳的报警声随即响起。 “自动报警装置合适的,板房墙上的通风口要一直打开。”芝世国叮嘱说。 在各个安置点,“抗震前线110”组织开展“千警进万家”和“平安安置点”创建活动,民辅警走进村居、板房、帐篷、工地,用心用情服务灾区群众,努力当好安置点的“守夜人”。 虽已是早春,但积石山仍昼夜温差大。在刘集乡肖家村的执勤点位上,天水市公安局秦州分局民警晏小伟仍穿着厚厚的冬季执勤服,用沙哑的声音指挥过往车辆。 3月20日18时许,一名妇女带着受伤小孩焦急地跑到执勤点上:“我女儿玩耍时不小心把头弄破了,血流不止。” 晏小伟一边向肖红坪村“抗震前线110”汇报,一边急忙驾驶警车将受伤女童送至附近医院。 “送来得很及时,出血量不大,缝几针就好了。”医生给出治疗方案后,晏小伟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只要孩子没事,我就放心了。”21时,伤口终于处理完毕,晏小伟又将母女平安送回肖家村安置点。 21日下午,孩子母亲带着一面印着“心系百姓,为民服务”的锦旗送到警务室,以表达对民警的感激之情。 临夏州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马原介绍,目前,全州1300余名警力和80名天水特警组成的“抗震前线110”,驻守在131个居民安置点,实行24小时勤务模式,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在震区重建家园第一线。 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 “挖掘机拆除邻居危房的时候,把我家的羊圈砸坏了。”3月19日,积石山县石塬镇宋家沟村村民石某说。 原来,几天前,村里组织拆除危房,把石某家的羊圈砸坏了,正在养殖的40只羊一下子失去了住所。 羊圈受到损失的石某在寻求赔偿的过程中,与村委会、挖掘机司机等产生了纠纷。 “拆危排危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如不及时解决,一定程度会影响灾后重建进展。”参与调解的镇综治中心干事石学霞说。 在调解的过程中,镇综治中心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方法,先解决简单的邻里问题,后解决复杂的受损者与挖掘机司机的赔偿问题,最后解决受损者与村委会的问题,待几方意见基本达成一致后,在居民安置点进行当面调解,最终达成了赔偿协议。 据统计,地震发生以来,石塬镇综治中心共化解矛盾纠纷20件,其中绝大多数是邻里纠纷。 “有矛盾,找鹏虎!”在各个居民安置点,这样的红色标牌随处可见。 “鹏虎”即积石山县综治中心主任马鹏虎,是当地一名资深的调解能手。马某林和董某才之间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就是马鹏虎参与调解的一件典型案例。 马某林和董某才原来是朋友关系。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董某才因个人资金周转向马某林借款共4.2万元,并承诺于2020年5月底前还清。 2023年,董某才还款1.2万元后,剩余借款马某林多次催要无果。今年2月,马某林将董某才起诉至积石山县法院,法院将案件分流至县综治中心进行调解。 3月19日,马鹏虎组织当事双方进行调解,从情、理、法三个方面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阐释,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 当事人马某林说:“地震家里受了灾,灾后重建需要钱,钱能要回来我很欣慰。” 积石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郭建军介绍,全县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组建矛盾纠纷调解专业团队,在各安置点公示调解服务热线,全县各级综治中心、调解组织共排查化解灾后矛盾纠纷1260件,有效维护了灾区和谐稳定。 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 石塬镇秦阴村居民安置点,一排排活动板房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板房之上炊烟袅袅升起。 3月20日清晨,村网格长马学忠带着下沉干部、包村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组成的网格员队伍,走进了安置点居民曹先生家。 “集中搬迁安置房的位置看了吧?” “看了,就在县城边上。” “那你还有啥顾虑?” “担心以后种地不太方便。” “这方面政府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土地流转,后续还会有产业扶持计划。” 马学忠的一席话,打消了曹先生的顾虑,于是在安置意愿登记协议书上签下了名字。 “政府对我们很好!”曹先生告诉记者,他父亲患有肺气肿,当地政府把他家列为安置点重点关照对象,专门分配了责任医生。 石塬镇是临夏州委政法委包抓联系镇。临夏州综治中心副主任马学忠作为下沉干部,在秦阴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目前正在村里开展政策宣传、安置意愿登记、拆危排危、春耕备耕等工作。 马学忠告诉记者,村网格员队伍采取“四到户两到人”工作方法,即政策宣传到户、排危拆危到户、重建安置到户、产业扶持到户,技能培训到人、生活保障到人,细化各级网格员职责任务,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最近十几天,马学忠和村里10余名网格员全员在岗,各自在网格内开展政策宣传、签订协议、群众问题登记上报等工作,目前村里120户已签订整体搬迁协议,签订完成率达97.5%。 “我们家一共5口人,选了四室的安置房。”村民韩英俊说,搬迁资金方面有国家补助和无息贷款,个人再自筹一些,年底前就可以入住新房了。 马学忠在入户走访期间接到群众反映,村里通往田间的路被地震损坏了急需修复。为此,村里专门召开会议商讨后,将田间道路全部整修了一遍,确保了春耕生产正常进行。 临夏州委政法委副书记梁栋介绍,各安置点均建立“专职网格员+治安员”的信息报送机制,在安置点划分247个辅助网格,配备321名辅助网格员,广大网格员采集基础信息20余万条,收集社情民意2.5万条,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1.2万起,确保了“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