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石飞 □ 本报通讯员 李阔 杨畦 近日,在国家移民管理局等部门部署开展的平安边境模范系列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暨授牌仪式上,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力所拉祜族乡、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下金厂乡、保山市腾冲市滇滩镇获授首批平安边境模范县市、乡镇命名。 “这是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深化平安边境模范系列创建活动的成效之一。”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党委书记、总站长徐立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站稳人民立场,是总站做好平安边境模范系列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总站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全面深化边境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平安边境模范创建、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和普法强基补短板等工作,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确保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边境长治久安。 发动群众共治 “派出所吗?你们快来,我们看到有人鬼鬼祟祟在界碑附近,看到我们还想跑,被我们拦住了。”这是2023年9月13日,该总站保山边境管理支队滇滩边境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抓获涉嫌非法出境人员的一幕。 治国必先治边。作为边疆多民族省份,云南毗邻越南、老挝、缅甸,4060公里的边境线蜿蜒漫长、变化多样,历来是我国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的前沿阵地,如何在复杂的边境管控、基层治理工作中“破圈”? 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副总站长谢勇介绍说,该总站着力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工作新格局,探索“三抵联建”强边固防共同体,100%挂钩联系边境联防所,组建“民警+专职辅警+群防力量”巡逻防控队和“边境红袖标”、女子护村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出台《群众举报跨境违法犯罪奖励实施办法》,指导联防员联合边境派出所开展巡逻踏查10598次,接收处置警情案事件1019起2105人,边境联防联控机制运转顺畅,整体联动更加高效。 此外,总站坚持突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政治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构建党政统领、警地协同、科学合理、系统高效的边境管理领导体制机制,积极协调总站、支队、大队和边境派出所领导进入同级政法委、边防委、公安机关和乡(镇)党委班子,有效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议边管边制度落实落地,做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谢勇表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下,2023年,总站共查获走私案件3234起2740人、案值4.6亿元,缴获各类毒品8.39吨……一幅边防固、边境安、边关美、边民富的动人画卷在云岭大地徐徐展开。 靠前一步服务 “你之前还欠我一万元钱,这地多算我家一分怎么了。” “这是两码事,水池这边本来就是我家的,怎么可能给你。” 2023年11月10日,力所拉祜族乡村民岩某与叶某因土地地界认定问题发生纠纷,一时吵得不可开交。 了解情况后,总站普洱边境管理支队力所边境派出所协同乡综治办、乡司法所、村委会启动“四方联调机制”开展调解工作,成功化解了纠纷。 近年来,云南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随之衍生的涉法涉诉、山林土地、婚姻家庭等问题量大面广,难以在短时间内化解,给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新难题。 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云南边检总站给出了“云岭边境答卷”——警地协调、靠前服务、群众参与。 “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徐立告诉记者,总站立足云南边境地区的政治、文化、生态、经济等实际情况,建立重复警情多部门协商解决、风险隐患常态化排查、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等机制,分级分类落实防控化解措施,全面夯实边境管控基层基础根基。 同时,总站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在边境辖区建立“矛盾纠纷综合调解中心”“和谐调解团队”等群防群治组织,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合一”,建立“社区民警+网格员+群众”排查化解矛盾隐患靠前服务一体化机制,探索家庭纠纷积分管控模式,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形成了“格中有警、事在格中、稳在格内”的管控格局。 发挥边疆特色 “不懂法律害处大,如同盲人骑瞎马;法盲无端惹是非,违法犯罪受处罚。” 春节前夕,在总站文山边境管理支队下金厂派出所举行的普法文艺巡演上,前来观看的群众直言,这样的普法形式不仅通俗易懂,更喜人的是还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 据统计,下金厂乡连续10年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全乡104个自然村中91个连续三年零发案,乡村振兴的前景在平安和谐的环境中逐步实现。 “良好的治安环境与持之以恒的普法宣传教育密不可分。”文山边境管理支队下金厂派出所所长王世琦告诉记者,派出所通过组建普法文艺队、编排法治文艺节目、创作法治顺口溜等举措,组织民警和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到村寨庭院、田间地头开展“双语普法”,建立起了“网络全覆盖、资源共享、宣传零距离”的普法宣传新模式。 近年来,该总站联合云南省司法厅、省普法办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固边防”活动,选派694名民警担任辖区学校法治副校长,创建十大普法教育实践基地,组建389支普法服务队深入边境一线普法;持续打造“法治宣传固边防”特色品牌,“边疆法治文化长廊”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辖区7个边境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边境地区法治基础进一步筑牢。 “用易懂的话,普常用的法。”徐立说,总站党委历来把普法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法治宣传教育与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紧密结合,用各项工作成效充分反映和体现普法教育效果,打造了新时代边境法治建设新高地,提升了云南边境地区群众法律素养,奏响了边境线和谐音符,为边境管理和边疆安全稳定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
云南边检总站筑牢边境平安根基
|
云岭大地呈现边防固边境安动人画卷
|
|
|
|
( 2024-03-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石飞 □ 本报通讯员 李阔 杨畦 近日,在国家移民管理局等部门部署开展的平安边境模范系列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暨授牌仪式上,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力所拉祜族乡、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下金厂乡、保山市腾冲市滇滩镇获授首批平安边境模范县市、乡镇命名。 “这是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深化平安边境模范系列创建活动的成效之一。”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党委书记、总站长徐立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站稳人民立场,是总站做好平安边境模范系列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总站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全面深化边境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平安边境模范创建、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和普法强基补短板等工作,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确保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边境长治久安。 发动群众共治 “派出所吗?你们快来,我们看到有人鬼鬼祟祟在界碑附近,看到我们还想跑,被我们拦住了。”这是2023年9月13日,该总站保山边境管理支队滇滩边境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抓获涉嫌非法出境人员的一幕。 治国必先治边。作为边疆多民族省份,云南毗邻越南、老挝、缅甸,4060公里的边境线蜿蜒漫长、变化多样,历来是我国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的前沿阵地,如何在复杂的边境管控、基层治理工作中“破圈”? 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副总站长谢勇介绍说,该总站着力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工作新格局,探索“三抵联建”强边固防共同体,100%挂钩联系边境联防所,组建“民警+专职辅警+群防力量”巡逻防控队和“边境红袖标”、女子护村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出台《群众举报跨境违法犯罪奖励实施办法》,指导联防员联合边境派出所开展巡逻踏查10598次,接收处置警情案事件1019起2105人,边境联防联控机制运转顺畅,整体联动更加高效。 此外,总站坚持突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政治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构建党政统领、警地协同、科学合理、系统高效的边境管理领导体制机制,积极协调总站、支队、大队和边境派出所领导进入同级政法委、边防委、公安机关和乡(镇)党委班子,有效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议边管边制度落实落地,做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谢勇表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下,2023年,总站共查获走私案件3234起2740人、案值4.6亿元,缴获各类毒品8.39吨……一幅边防固、边境安、边关美、边民富的动人画卷在云岭大地徐徐展开。 靠前一步服务 “你之前还欠我一万元钱,这地多算我家一分怎么了。” “这是两码事,水池这边本来就是我家的,怎么可能给你。” 2023年11月10日,力所拉祜族乡村民岩某与叶某因土地地界认定问题发生纠纷,一时吵得不可开交。 了解情况后,总站普洱边境管理支队力所边境派出所协同乡综治办、乡司法所、村委会启动“四方联调机制”开展调解工作,成功化解了纠纷。 近年来,云南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随之衍生的涉法涉诉、山林土地、婚姻家庭等问题量大面广,难以在短时间内化解,给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新难题。 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云南边检总站给出了“云岭边境答卷”——警地协调、靠前服务、群众参与。 “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徐立告诉记者,总站立足云南边境地区的政治、文化、生态、经济等实际情况,建立重复警情多部门协商解决、风险隐患常态化排查、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等机制,分级分类落实防控化解措施,全面夯实边境管控基层基础根基。 同时,总站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在边境辖区建立“矛盾纠纷综合调解中心”“和谐调解团队”等群防群治组织,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合一”,建立“社区民警+网格员+群众”排查化解矛盾隐患靠前服务一体化机制,探索家庭纠纷积分管控模式,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形成了“格中有警、事在格中、稳在格内”的管控格局。 发挥边疆特色 “不懂法律害处大,如同盲人骑瞎马;法盲无端惹是非,违法犯罪受处罚。” 春节前夕,在总站文山边境管理支队下金厂派出所举行的普法文艺巡演上,前来观看的群众直言,这样的普法形式不仅通俗易懂,更喜人的是还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 据统计,下金厂乡连续10年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全乡104个自然村中91个连续三年零发案,乡村振兴的前景在平安和谐的环境中逐步实现。 “良好的治安环境与持之以恒的普法宣传教育密不可分。”文山边境管理支队下金厂派出所所长王世琦告诉记者,派出所通过组建普法文艺队、编排法治文艺节目、创作法治顺口溜等举措,组织民警和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到村寨庭院、田间地头开展“双语普法”,建立起了“网络全覆盖、资源共享、宣传零距离”的普法宣传新模式。 近年来,该总站联合云南省司法厅、省普法办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固边防”活动,选派694名民警担任辖区学校法治副校长,创建十大普法教育实践基地,组建389支普法服务队深入边境一线普法;持续打造“法治宣传固边防”特色品牌,“边疆法治文化长廊”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辖区7个边境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边境地区法治基础进一步筑牢。 “用易懂的话,普常用的法。”徐立说,总站党委历来把普法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法治宣传教育与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紧密结合,用各项工作成效充分反映和体现普法教育效果,打造了新时代边境法治建设新高地,提升了云南边境地区群众法律素养,奏响了边境线和谐音符,为边境管理和边疆安全稳定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