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经纬
13 4/13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号称“春节不打烊”,快递却一直在路上
· 2100多万条吐槽中三成与“交通出行”有关

中消协公布2024年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2100多万条吐槽中三成与“交通出行”有关

( 2024-02-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本报记者 万静
  
  2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24年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在2月9日至18日共计10天监测期内,共收集到“消费维权”相关信息2157.5万条,日均约216万条。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交通出行、景区旅游、文化娱乐、消费服务等方面。“三亚返程机票价格”“傅园慧称包车被勒索”等热点事件再次被点名。
  中消协建议,各地须完善多部门协同长效管理机制,优化资源分配,进一步释放城市活力和消费空间;不断改进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畅通接诉即办、即诉即赔的渠道,健全应对有力的处置回应机制。
交通出行备受吐槽
景区旅游问题颇多

  2024年春节假期持续8天,形成史上最长春节假期,公众消费意愿空前高涨,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春节假期22.93亿人次跨区域流动,彰显假日经济活力与韧性,消费活力加速释放。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2024年春节档总票房破80亿,总观影人次1.62亿,总场次383.6万,票房、观影人次及场次三项关键数据创下中国影史新高。
  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2月9日至18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结果显示,今年春节交通出行、景区旅游、文化娱乐、消费服务等方面维权热度较高。公众消费信心、消费意愿以及消费能力大步提升,“泼天富贵”接不接得住、接不接得稳,是地方经济增长的巨大考验。
  其中“交通出行”负面信息占据首位,共41.3万条,占吐槽类信息的30.28%,日均4.1万条,峰值出现在返程高峰时段,2月18日达7.6万条。春节假期出行需求增长,火车票、机票供需失衡,价格波动明显。海南三亚因地理、天气等原因,“返程难”引发热议,此外列车超员问题再次出现。
  有关“景区旅游”负面信息排第二位,共35.6万条,占吐槽类信息的26.06%,日均信息量3.6万条。正月初三前后各地迎来出游量最高峰,部分景区出现导游司机严重违规、安全卫生意识缺失、运力不足等情况。2月18日达到峰值,为8.3万条,“傅园慧称包车被勒索”等事件引发公众广泛讨论。
  “文化娱乐”类负面信息排在第三位,共33.5万条,占吐槽类信息的24.52%,日均3.3万条。
  消费服务负面信息共8.6万条,占吐槽类信息的6.29%,日均0.9万条。话题集中在年夜饭、年礼等方面,美发、美甲,购买“新年战袍”已成为很多年轻人展现品位和个性的潮流。节假日的涨价、强制消费等行为频频招致网友吐槽。
供需矛盾依旧突出
强制购物宿弊难清

  中消协指出,综合分析监测期间的消费维权舆情和典型事例,不难看出:春节假期“供需矛盾”依旧为诸多舆情问题核心。一方面,新形势下既有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旺盛需求,旅游消费创下新高的背后,交通拥堵、景区运力不足等问题愈发凸显。另一方面,管理和服务固有观念亟须打破,服务意识有待提升,消费者对霸王条款、行业陈规等容忍度进一步下降,一些被无视的“常见”问题不断放大,导致集中投诉和吐槽。
  对于春节假期消费维权问题的梳理,中消协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强制购物、“固定套餐”等行为困扰消费者已久,多次专项整治后仍有顶风作案者出现。“一锤子买卖”“一直被曝光,从未有改变”背后,一方面是地方监管执行力的不足,另一方面是一些从业者长期以来服务意识的淡薄和对所谓行业“潜规则”的凭恃。此次“傅园慧被勒索”事件的火速解决,同“一家五口云南旅游同导游产生纠纷提前结束行程”形成鲜明对比,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角色代入感”,最终形成了“假如不是傅园慧呢?”的社会关切。出行被宰自认倒霉、年夜饭只有固定套餐、美甲含隐性消费、电影票节日必涨价等“司空见惯”的问题值得重新正视,地方监管部门需下猛药,加强从业人员“他律”,提升从业人员“自律”意识,实现市场规范和净化,让普通消费者能够舒心、安心、放心消费,不必成为“傅园慧”才可获得同等待遇。
  其次,春节旅游进一步加剧旺季时运力供给不足的矛盾。旅客出行受阻,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消费体验感的下降,并带来一些负面声音。此次春节,运力紧张的现象在哈尔滨、海南等多个热门旅游城市出现,海南尤为突出。数百万游客陆续涌入海南,对海南的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除出岛交通运输方式单一的客观原因外,航线配置不足、管理疏导方式待优化等制约了人员的快速流动。海南“离岛难”,既是对当地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也为民航、铁路、港口管理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在合理增加运力的同时,票务价格监管也需加大力度。
  第三,今年春节假期,返乡团聚、旅游过年成为趋势,四线以下城市地区消费活力进一步释放,各级景区客流显著增长。“小城年味”等个性化需求引领消费不断下沉,但“五台山景区桶装水是从女厕所水管接的”“天津景区男厕改女厕男子带队闯入”等事件,显露出地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难以满足假期增长的客流需求,相关景区及所在地城市除了要尽快提升服务水平外,还需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快速有效解决突发问题。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针对消费维权问题和文旅市场乱象,中消协提出了三点改进建议:
  多联动,完善多部门协同长效管理机制。
  各地应把恢复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从顶层设计角度,制定促进消费政策,优化资源分配,集中管理调度,进一步释放城市活力和消费空间。一是建立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工作靠前,就重点时期重点工作开展会商,形成管理共识。二是加强对消费市场的动态监管,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在类似春节等高峰期能够及时调整和调度资源,以缓解供需矛盾带来的诸多压力。三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搭建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科学分析、精准预测,为消费者提供更透明的商品价格、交通出行、旅游风险等实用信息,提升消费体验。
  抓细节,不断改进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看当下,更看长远,不贪图短期暴利,相关部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第一要素,向先进地区学习,不断改进细节,提升服务。一是实实在在做好引导和监管工作,切实打击重点消费场所欺客宰客、强制消费、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肃清“顽疾”。二是提升重点窗口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急群众之所急做好各类暖心服务。三是加大教育投入,对旅行社、导游、司机、商户、酒店等重点服务群体开展针对性培训,督促其坚守诚信底线。
  强引导,健全应对有力的处置回应机制。
  各地方政府部门面对消费投诉,应畅通接诉即办、即诉即赔的渠道,快速化解消费纠纷。面对运力瓶颈、景区拥堵,应提前进行旅游规划,通过宣传引导游客分散旅游目的地,避免热门景区和线路的过度拥挤。面对舆论焦点,在线下实质性解决维权诉求的同时,应清晰回应,给出结论性认定,传递主管部门认真对待、秉公处理的信号,安抚公众情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