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广角
|
|
本报讯 记者廉颖婷 1月12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办公室组织行业有关专家和媒体代表共同评选出的2023年度“最美军工人”正式揭晓。 当选2023年度“最美军工人”的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超精密研磨特级技师叶辉、中国航发沈阳黎明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发动机装配特级技能师李志强、中国船舶集团第719研究所船舶动力研究员柯汉兵、中核地质科技有限公司矿岩分析正高级工程师李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钛合金材料研究员杨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数控加工研究员刘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焊接特级技师陈久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首席技师王士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飞机功能试验与检测特级技术专家姜文盛、北京理工大学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创制教授王博。 1、超精密研磨特级技师 叶辉 叶辉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特级技师、新中国第二代研磨师。他不断追求极致精度,为国之重器打造标准,在超精密研磨领域守护“中国精度”。 26载研磨之路,他耐得住寂寞,终日与长度标准为伴;意外突发,手筋断裂,被医生判定伤残,历经艰难康复,问鼎研磨巅峰,精度达头发丝直径的七千分之一;他爱国奋斗,淡泊名利,无视多家企业高薪诱惑,发挥“传帮带”作用,以一颗赤子之心续写“科技强军 航天报国”的奋斗华章。 2、航空发动机装配特级技能师 李志强 李志强是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发动机装配厂总装工段“李志强班”首任班长,公司特级技能师、高级技师。 他在航空发动机总体装配领域经验丰富,总结的“应力、缺陷、配合”三维分析法,成为装配检测基本分析模式;“李志强锁片钳”“李志强锁刻刀”等改进工具显著提高装配效率;他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为航空发动机生产和研制作出突出贡献。 3、船舶动力研究员 柯汉兵 柯汉兵是中国船舶集团第719研究所研究员,长期奋斗在船舶动力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一线,以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带领团队完成20余项国家重大专项、预先研究等重点项目攻关;主持突破多项技术难题,为国家船舶装备技术创新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4、矿岩分析正高级工程师 李婷 李婷作为中核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核心研究人员,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中,将核技术运用于深空研究,成功发现并确定中国第一个月球新矿物“嫦娥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现月球新矿物的国家。她已主导和参加发现“嫦娥石”、铌包头矿等7种新矿物,在科研路上展现着军工巾帼的“硬核”力量。 5、钛合金材料研究员 杨锐 杨锐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钛合金和钛基复合材料研究,在飞机、航空航天发动机和载人深潜器用新材料和成形技术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发明系列新材料和新成形方法,应用于“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长江1000航空发动机等工程型号任务中。 6、数控加工研究员 刘争 刘争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研究员,18年来,他扎根运载火箭零件制造车间一线从事工艺工作,面对多家单位抛出的高管高薪诱惑都不为所动,脚踏实地解决一个又一个制约型号研制生产的工艺技术问题。他自行开发出国内领先的角铣头五轴联动加工技术,让机床灵活高效,产品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为后续加工奠定了技术基础。 7、焊接特级技师 陈久友 陈久友作为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特级技师,是中国航天复杂构件高性能焊接专业领军人物。从业20多年,他始终扎根基层、埋首一线。 在他带领下,先后完成众多产品焊接攻关及课题技术研究,突破多项技术难题,大幅提升航天装备焊接质量和效率;成立以其名字命名的航天科工集团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 8、中国兵器首席技师 王士良 王士良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从业至今,只干了车工一件事,一干就是21年,做到择一事终一生精一业。他在苦练加巧练、练技与练胆中练就一身绝技。加工关键重要零件,其他工友用三四个小时才能选择出合适的刀具,他仅用几分钟就能迅速找到。3000多种刀具和刀片的型号、加工范围已刻在他的骨子里。他在岗位建功立业,攻克数百项难题,为企业节约创造价值近亿元。 9、飞机功能试验与检测特级技术专家 姜文盛 姜文盛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特级技术专家,30多年来,始终奋斗在航空工业技术一线,参与和主持多个型号飞机有关系统的工艺设计,为歼-10等专项任务提供技术支持保障。他带领团队成为听党话跟党走的排头兵、建新功立伟业的主力军、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10、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创制教授 王博 王博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和能源储存转化理论研究与设计,以及其在氢能、化学电源和绿色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他在氢能领域深耕细作,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带领团队为我国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发展以及能源动力系统革新贡献力量。
|
|
2023年度“最美军工人”揭晓
|
|
|
|
( 2024-01-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
|
本报讯 记者廉颖婷 1月12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办公室组织行业有关专家和媒体代表共同评选出的2023年度“最美军工人”正式揭晓。 当选2023年度“最美军工人”的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超精密研磨特级技师叶辉、中国航发沈阳黎明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发动机装配特级技能师李志强、中国船舶集团第719研究所船舶动力研究员柯汉兵、中核地质科技有限公司矿岩分析正高级工程师李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钛合金材料研究员杨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数控加工研究员刘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焊接特级技师陈久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首席技师王士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飞机功能试验与检测特级技术专家姜文盛、北京理工大学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创制教授王博。 1、超精密研磨特级技师 叶辉 叶辉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特级技师、新中国第二代研磨师。他不断追求极致精度,为国之重器打造标准,在超精密研磨领域守护“中国精度”。 26载研磨之路,他耐得住寂寞,终日与长度标准为伴;意外突发,手筋断裂,被医生判定伤残,历经艰难康复,问鼎研磨巅峰,精度达头发丝直径的七千分之一;他爱国奋斗,淡泊名利,无视多家企业高薪诱惑,发挥“传帮带”作用,以一颗赤子之心续写“科技强军 航天报国”的奋斗华章。 2、航空发动机装配特级技能师 李志强 李志强是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发动机装配厂总装工段“李志强班”首任班长,公司特级技能师、高级技师。 他在航空发动机总体装配领域经验丰富,总结的“应力、缺陷、配合”三维分析法,成为装配检测基本分析模式;“李志强锁片钳”“李志强锁刻刀”等改进工具显著提高装配效率;他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为航空发动机生产和研制作出突出贡献。 3、船舶动力研究员 柯汉兵 柯汉兵是中国船舶集团第719研究所研究员,长期奋斗在船舶动力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一线,以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带领团队完成20余项国家重大专项、预先研究等重点项目攻关;主持突破多项技术难题,为国家船舶装备技术创新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4、矿岩分析正高级工程师 李婷 李婷作为中核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核心研究人员,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中,将核技术运用于深空研究,成功发现并确定中国第一个月球新矿物“嫦娥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现月球新矿物的国家。她已主导和参加发现“嫦娥石”、铌包头矿等7种新矿物,在科研路上展现着军工巾帼的“硬核”力量。 5、钛合金材料研究员 杨锐 杨锐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钛合金和钛基复合材料研究,在飞机、航空航天发动机和载人深潜器用新材料和成形技术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发明系列新材料和新成形方法,应用于“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长江1000航空发动机等工程型号任务中。 6、数控加工研究员 刘争 刘争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研究员,18年来,他扎根运载火箭零件制造车间一线从事工艺工作,面对多家单位抛出的高管高薪诱惑都不为所动,脚踏实地解决一个又一个制约型号研制生产的工艺技术问题。他自行开发出国内领先的角铣头五轴联动加工技术,让机床灵活高效,产品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为后续加工奠定了技术基础。 7、焊接特级技师 陈久友 陈久友作为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特级技师,是中国航天复杂构件高性能焊接专业领军人物。从业20多年,他始终扎根基层、埋首一线。 在他带领下,先后完成众多产品焊接攻关及课题技术研究,突破多项技术难题,大幅提升航天装备焊接质量和效率;成立以其名字命名的航天科工集团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 8、中国兵器首席技师 王士良 王士良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从业至今,只干了车工一件事,一干就是21年,做到择一事终一生精一业。他在苦练加巧练、练技与练胆中练就一身绝技。加工关键重要零件,其他工友用三四个小时才能选择出合适的刀具,他仅用几分钟就能迅速找到。3000多种刀具和刀片的型号、加工范围已刻在他的骨子里。他在岗位建功立业,攻克数百项难题,为企业节约创造价值近亿元。 9、飞机功能试验与检测特级技术专家 姜文盛 姜文盛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特级技术专家,30多年来,始终奋斗在航空工业技术一线,参与和主持多个型号飞机有关系统的工艺设计,为歼-10等专项任务提供技术支持保障。他带领团队成为听党话跟党走的排头兵、建新功立伟业的主力军、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10、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创制教授 王博 王博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和能源储存转化理论研究与设计,以及其在氢能、化学电源和绿色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他在氢能领域深耕细作,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带领团队为我国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发展以及能源动力系统革新贡献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