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11/13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 再论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民事属性
· 2023年推进中国式刑事法治现代化回顾与展望
· 应以现有技术水平作为判断标准
· 可通过劳动法与数据法共同发力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 2024-01-0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高小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4月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2023年10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需要从坚持党的领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法治文化教育、筑牢法治宣传阵地,数字赋能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文化交流等方面完善法治文化建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将法治文化建设纳入总体规划,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创建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积极解决法治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为法治文化的深入推进提供坚强领导。其次,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实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以确保各方的有序协同推进。这一工作机制的设计要精细有序,确保各个环节协同配合,形成有力的推动力。最后,要强化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建设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实施法治人才教育计划,深入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理念。加强法治文化专业队伍建设,普法讲师团服务管理制度化,推进法治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强化法治报刊出版网络队伍建设,培训法治新闻采编人员。发展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培养学科带头人,完善法治文化人才培养评价体制机制。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先进的法治文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文化基础。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推进法治文化建设,需要深入研究中华法系优秀思想和制度,推动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推动法治文化研究阐发持续深化,古代中国对法治有着丰富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民为邦本、礼法并用、法令至行、公平无私、以道为常、以法为本、以和为贵、明德慎罚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体现出古代中国人在法治方面的优秀思想和理念。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传承中华法系,要注重研究我国古代法治文化传统和制度的成败得失,汲取营养、择善而用,持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阐发。
推进法治文化教育、筑牢法治宣传阵地
  推进法治文化教育,首先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地各部门要分级分类制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把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学习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激励机制,增加法治意识标准作为领导干部准入门槛,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经常化、制度化,其中尤其重视增强领导干部宪法意识,将宪法作为领导干部法治素养评估和年度述法的基本内容。
  公民法治素养的提高是提升法治社会建设水平的内在需求,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更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一方面要强化公众参与机制,激发公民法治参与热情,通过信息公开、执法互动、参与反馈等制度培育公民法治意识,进一步变动员性法治参与为自觉性法治参与;另一方面,“法立于上,教弘于下”,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注重法治文化教育的作用,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同时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充分发挥法律服务队伍在普法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数字赋能法治文化建设
  数字赋能法治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动法治文化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只是外在形式,内在本质仍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法治文化数字化过程中要充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人民群众在数字应用场景中体悟法治精神,以数字化形式呈现法治精神内涵与价值追求,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内化为法治信仰,外化为法治自觉。
加强法治文化交流,促进合作共赢
  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法治文化作用,加强法治文化国际交流,通过设立国际法治论坛、建立国际法治教育合作机制、成立国际法治文化组织等方式,加强法治文化国际交流的双向路径;另一方面,建立涉外工作法务制度,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和研究,进一步深化法律服务合作,积极为开展政治对话、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提供法律支持,以法治力量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外,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拓展法治文化国际交流的多重平台,推动法学院校间的法律学习交流项目,组织国际学生交流和合作课程,培养法治文化国际交流的高端人才,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真正走出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