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件
|
|
□ 本报记者 石飞 □ 《法制与新闻》见习记者 陆敏
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挤进拥挤的公交车、地铁,年轻人涌入人山人海的音乐节现场,老年人频顾车水马龙的集贸市场……所有稀松平常的瞬间,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守护。 他们是警察,出现在人前却是“环卫工”“流动商贩”“路人甲”。他们俗称“便衣民警”“反扒战士”,因为有他们的守护,云南省昆明市扒窃警情连年下降,在细节中尽显安宁祥和。 日常巡逻守护安全 突降大雨。刚搭乘扶梯出地面的李女士望着地铁站外哗哗的大雨愣神之际,身旁一男子已撑起了伞,大步流星地欲往外走。突然,一声喝令在李女士身后响起:“你走不了了,把东西还给她!”李女士定睛一看,只见一大哥已经将这名撑伞男子擒住,而自己原本揣在外套口袋里的手机却出现在该男子手中。 事后,缓过神的李女士方才得知和自己擦身而过的男子是一名伺机而动的扒手,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热心大哥其实是昆明市公安局城市轨道交通分局(以下简称轨道分局)刑侦大队的便衣民警。 事实上,当扒手游荡于地铁站内寻找“猎物”时,按照日常工作惯例“巡车、巡站、巡车辆段”的轨道分局的民警就已发现并掌握其不法行径。便衣民警一路尾随,只为在扒手出手的瞬间立即将其制服。 “轨道公安作为一支伴随昆明轨道交通发展孕育而生的全新警种,是云南全省截至目前唯一一支专司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专业队伍。虽然工作阵地是‘地下’,但肩负的职责和其他警种一样,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轨道分局政治处副主任蒋云昆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轨道公安遵循高效完善的联勤联动机制,借助高科技的检测手段等铲除隐患的同时,便衣民警们更是用日复一日的隐秘奉献守护着群众安全。 据介绍,在轨道分局等各方合力的共同努力下,昆明轨道交通区域内治安秩序平稳可控。今年以来,管辖区域内扒窃警情仅此一例。 “挂彩”是工作常态 “城市发展壮大,涌入这座城市生活谋发展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反扒战场随着公交线路的增多不断扩张,也随着人民出行方式的转变从公交车上扩张到了地面。”昆明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分局(以下简称公交分局)刑侦大队队长冯玄宗说。 反扒并不轻松,危险可能来自方方面面。 “因为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抓捕过程中,扒手高某快速将盗得的手机扔进了一旁的水沟中,并用拳打脚踢的方式拒捕,为了不让他逃脱,我只能用尽全力将他压在身下直至赶来的队友一同将他制服。等队友把我扶起来时才发现衣服早被抓烂了,身上全是伤。”提起抓捕过程中和扒手搏命的经历,反扒民警老盛直言,“挂彩”是工作常态。 反扒民警“大王”曾在抓捕过程中被热心市民当作了歹徒:“当时我正在抓捕一名实施扒窃的六旬老太太,见自己不法行径暴露,她就呼救说我要抢劫她,两名过路的热心青年瞬间扑过来把我暴打一顿,直到有民警闻声赶来他们才停住了手。” 还有一次,难得休假的“大王”带孩子去踢球,结果在公交车上遇上了扒手。小声叮嘱让孩子退到安全地方后,“大王”冲上前将其一把制服。把扒手移交给赶来的队友时,扒手恶狠狠地说,知道“大王”孩子长什么样了。面对这样的威胁,“大王”说:“我们队里不知有多少人被扒手以各种形式威胁过了,可谁都没有因为惧怕而后退。” 与时俱进打击犯罪 趁早晚高峰挤上一趟又一趟公交车,辗转于市区几个人流涌动的公交车站台间,或是在摇晃公交车上,或是在乘客下上车的瞬间故意制造拥挤感趁机扒窃;算着日子赶赴城郊几个著名的“乡街子”(云南特色集市),佯装爱看热闹的闲散人员伺机顺走赶集人的钱财…… 今年57岁的田某持续几十年都活跃在反扒民警列出的“惯偷”名单上。7月26日,因犯偷盗罪服刑期满刚出狱的田某手又痒了,趁着公交车上乘客昏昏欲睡的瞬间,他又将手伸向了一名82岁老者的裤兜。从老人身上偷到了被手帕里外包了三层的30元现金后,田某还没来得及感慨就被便衣民警老徐抓了个正着。 针对人们出行、消费方式的变化,反扒民警打击犯罪的形式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扒手走下公交车,将作案范围扩大到赶集市场、音乐节,甚至结合云南各地传统民俗节日编制作案地图,通过搭乘高铁、飞机跨地域行窃,公交分局就联合机场、铁路公安等协同作战;有的“毛贼”善于利用吞食异物或因各类疾病来逃避打击,昆明警方就联合民政、医疗、教育等各方力量形成联动工作机制,专门成立“自伤自残人员收治工作组”,处置此类人员;当下,手机成为扒手行窃的主要目标,为了消除证据、逃避打击,“毛贼”们往往选择迅速销赃,针对此类案件,公交分局联合其他警力采取对收销赃环节进行打击的方式,将扒窃和末端收销赃者一网打尽…… “我们的目标就是‘天下无贼’。”公交分局政治处主任樊济东介绍,在反扒民警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今年以来,全市扒窃警情同比下降44.38%,社会治安环境得到不断净化,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漫画/高岳
|
|
“路人甲”及时出手制服扒手
|
记昆明便衣民警一线反扒故事
|
|
|
( 2023-12-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案件 |
|
□ 本报记者 石飞 □ 《法制与新闻》见习记者 陆敏
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挤进拥挤的公交车、地铁,年轻人涌入人山人海的音乐节现场,老年人频顾车水马龙的集贸市场……所有稀松平常的瞬间,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守护。 他们是警察,出现在人前却是“环卫工”“流动商贩”“路人甲”。他们俗称“便衣民警”“反扒战士”,因为有他们的守护,云南省昆明市扒窃警情连年下降,在细节中尽显安宁祥和。 日常巡逻守护安全 突降大雨。刚搭乘扶梯出地面的李女士望着地铁站外哗哗的大雨愣神之际,身旁一男子已撑起了伞,大步流星地欲往外走。突然,一声喝令在李女士身后响起:“你走不了了,把东西还给她!”李女士定睛一看,只见一大哥已经将这名撑伞男子擒住,而自己原本揣在外套口袋里的手机却出现在该男子手中。 事后,缓过神的李女士方才得知和自己擦身而过的男子是一名伺机而动的扒手,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热心大哥其实是昆明市公安局城市轨道交通分局(以下简称轨道分局)刑侦大队的便衣民警。 事实上,当扒手游荡于地铁站内寻找“猎物”时,按照日常工作惯例“巡车、巡站、巡车辆段”的轨道分局的民警就已发现并掌握其不法行径。便衣民警一路尾随,只为在扒手出手的瞬间立即将其制服。 “轨道公安作为一支伴随昆明轨道交通发展孕育而生的全新警种,是云南全省截至目前唯一一支专司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专业队伍。虽然工作阵地是‘地下’,但肩负的职责和其他警种一样,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轨道分局政治处副主任蒋云昆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轨道公安遵循高效完善的联勤联动机制,借助高科技的检测手段等铲除隐患的同时,便衣民警们更是用日复一日的隐秘奉献守护着群众安全。 据介绍,在轨道分局等各方合力的共同努力下,昆明轨道交通区域内治安秩序平稳可控。今年以来,管辖区域内扒窃警情仅此一例。 “挂彩”是工作常态 “城市发展壮大,涌入这座城市生活谋发展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反扒战场随着公交线路的增多不断扩张,也随着人民出行方式的转变从公交车上扩张到了地面。”昆明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分局(以下简称公交分局)刑侦大队队长冯玄宗说。 反扒并不轻松,危险可能来自方方面面。 “因为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抓捕过程中,扒手高某快速将盗得的手机扔进了一旁的水沟中,并用拳打脚踢的方式拒捕,为了不让他逃脱,我只能用尽全力将他压在身下直至赶来的队友一同将他制服。等队友把我扶起来时才发现衣服早被抓烂了,身上全是伤。”提起抓捕过程中和扒手搏命的经历,反扒民警老盛直言,“挂彩”是工作常态。 反扒民警“大王”曾在抓捕过程中被热心市民当作了歹徒:“当时我正在抓捕一名实施扒窃的六旬老太太,见自己不法行径暴露,她就呼救说我要抢劫她,两名过路的热心青年瞬间扑过来把我暴打一顿,直到有民警闻声赶来他们才停住了手。” 还有一次,难得休假的“大王”带孩子去踢球,结果在公交车上遇上了扒手。小声叮嘱让孩子退到安全地方后,“大王”冲上前将其一把制服。把扒手移交给赶来的队友时,扒手恶狠狠地说,知道“大王”孩子长什么样了。面对这样的威胁,“大王”说:“我们队里不知有多少人被扒手以各种形式威胁过了,可谁都没有因为惧怕而后退。” 与时俱进打击犯罪 趁早晚高峰挤上一趟又一趟公交车,辗转于市区几个人流涌动的公交车站台间,或是在摇晃公交车上,或是在乘客下上车的瞬间故意制造拥挤感趁机扒窃;算着日子赶赴城郊几个著名的“乡街子”(云南特色集市),佯装爱看热闹的闲散人员伺机顺走赶集人的钱财…… 今年57岁的田某持续几十年都活跃在反扒民警列出的“惯偷”名单上。7月26日,因犯偷盗罪服刑期满刚出狱的田某手又痒了,趁着公交车上乘客昏昏欲睡的瞬间,他又将手伸向了一名82岁老者的裤兜。从老人身上偷到了被手帕里外包了三层的30元现金后,田某还没来得及感慨就被便衣民警老徐抓了个正着。 针对人们出行、消费方式的变化,反扒民警打击犯罪的形式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扒手走下公交车,将作案范围扩大到赶集市场、音乐节,甚至结合云南各地传统民俗节日编制作案地图,通过搭乘高铁、飞机跨地域行窃,公交分局就联合机场、铁路公安等协同作战;有的“毛贼”善于利用吞食异物或因各类疾病来逃避打击,昆明警方就联合民政、医疗、教育等各方力量形成联动工作机制,专门成立“自伤自残人员收治工作组”,处置此类人员;当下,手机成为扒手行窃的主要目标,为了消除证据、逃避打击,“毛贼”们往往选择迅速销赃,针对此类案件,公交分局联合其他警力采取对收销赃环节进行打击的方式,将扒窃和末端收销赃者一网打尽…… “我们的目标就是‘天下无贼’。”公交分局政治处主任樊济东介绍,在反扒民警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今年以来,全市扒窃警情同比下降44.38%,社会治安环境得到不断净化,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漫画/高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