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张淑秋
“谋一面冰释前嫌,聚一堂惠风和畅”。在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东孚司法所,有一间茶调室,门口走廊上写着这句话。 与常见办公室不同,这里是让人十分轻松的布置,一张茶几两排沙发,茶具一应俱全。对于厦门人来说,泡茶是待客之道,是平心静气友好交流的开始。 “茶调室使用频次很高,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泡掉八斤茶。”东孚司法所所长陈明哲笑着说道。 陈明哲是一位80后,但他的基层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他说,工作中他们追求“村狗不叫”的极致状态。他解释说,为熟悉村情,调解员总往村里跑,到群众家里坐,去的多了,村里的狗也就熟悉了,竟也摇尾欢迎不叫了。 有了这样的状态,才能在“泡茶话仙”(“话仙”在闽南语中指聊天畅谈)中润物无声,风化于成。 在厦门市2022年平安建设责任制考评中,海沧区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位居全省各县(区、市)第一。 东孚街道地处厦门西门户,位于马銮湾西岸,肩负建设马銮湾新城,加快实施“跨岛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海沧区司法局局长黄国庆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东孚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各类复杂疑难纠纷呈井喷态势,传统解纷方式乏力,带来巨大社会治理压力。” 2019年,在海沧区司法局和东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共同谋划下,东孚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日常由街道综治中心和司法所共同管理。中心创新推出“聚、精、会、神”调解工作法,充分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优势,在各领域大量化解复杂疑难纠纷。“聚就是凝心聚力,运筹帷幄,变‘九龙治水’为‘攥指成拳’;精就是业精于勤,匠成于精,确保调解效能始终处于高位;会是指心有沟壑,手有方法,不断改进创新调解工作方法,促进矛盾纠纷社会自愈;神是指树立精神,不惧挑战,着力锻造调解队伍精、气、神。”陈明哲介绍。 据了解,截至2023年10月,中心已累计成功调处矛盾纠纷近3000起,为过去同期的27倍,至今未因民间矛盾纠纷新增非法信访,实现矛盾纠纷“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其中,成功调解征拆纠纷超400起,涉及7800余人,协议金额突破33亿元。 统计显示,在征拆最为集中的三年间(2019至2021年),年成功调解案件数分别同比增长69%、140%和98%,同期东孚法庭年受案量逐年下降。 2020年10月,原本关系亲密的七兄妹,因继承父亲的房屋征拆利益分配问题而大打出手。据了解,依据当地外嫁女不参与分家的惯例,郑某某(已故,育有七子女)生前以口头形式将其名下三处房产分别分配。但是面对1198万余元的巨额拆迁补偿利益,兄妹间产生嫌隙。四姐妹表示,她们亦享有继承权,要求参与分配,兄妹七人最终发生激烈冲突,此后互不往来。案涉房屋征拆工作也因此停滞。 陈明哲说,当时村民议论纷纷,“拆迁就是拆亲”的说法甚嚣尘上,造成负面影响。 调解之初,兄妹七人拒绝见面协商。调解员决定先采用“背靠背”调解策略,一普法,二释理,三共情,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各方当事人终于齐聚东孚司法所。经过12小时不间断的“鏖战”,各方当事人在调解员的协助下,综合考虑,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各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当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与调解协议,矛盾得到圆满化解。 据介绍,中心组建了一支由多名调解专家、10名专职调解员和5名律师组成的精英调解团队,兼具热情高、底数清、情况明、人脉广、反应快、效率高等特点,被群众称为“调解110”。中心还打通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民联调等机制关节,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制度,形成以中心为枢纽,全部门有机联动的大调解格局。 为确保调解效能始终处于高位,中心每日有律师值守,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为调解提供全程法律导航,中心还鼓励支持调解员参与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法律职业资格等培训、考试,着力培养调解“杂家”,确保队伍战斗力持续提升。同时,精准发力,提升细分领域解纷策略针对性;精益求精,建立调解协议合法性规范性审查机制,开通诉调对接绿色通道,实现纠纷解决闭环管理。 为了改进创新调解工作方法,中心广泛动员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提供专业指导,说“土话”,讲“土道理”,结合善良风俗,实现法、理、情有机融合。同时,借由“海沧e调解”微信小程序,广泛开展指尖调解,突破时空限制,促进解纷工作提质增效。中心还整理典型案例广泛宣传,实现了“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 在锻造调解队伍精、气、神方面,中心凝聚“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共识,调解力量“7×24小时”响应,遇难题即时即地开会研讨,群策群力,把受理的每一件纠纷都作为大事、急事、要事、自家事来办理。截至目前,中心累计收到群众所赠锦旗、牌匾、感谢信、表扬信等60余面(篇)。
|
|
没有什么矛盾是一杯茶调解不了的
|
厦门海沧东孚司法所“聚、精、会、神”化解疑难纠纷
|
|
|
( 2023-12-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张淑秋
“谋一面冰释前嫌,聚一堂惠风和畅”。在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东孚司法所,有一间茶调室,门口走廊上写着这句话。 与常见办公室不同,这里是让人十分轻松的布置,一张茶几两排沙发,茶具一应俱全。对于厦门人来说,泡茶是待客之道,是平心静气友好交流的开始。 “茶调室使用频次很高,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泡掉八斤茶。”东孚司法所所长陈明哲笑着说道。 陈明哲是一位80后,但他的基层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他说,工作中他们追求“村狗不叫”的极致状态。他解释说,为熟悉村情,调解员总往村里跑,到群众家里坐,去的多了,村里的狗也就熟悉了,竟也摇尾欢迎不叫了。 有了这样的状态,才能在“泡茶话仙”(“话仙”在闽南语中指聊天畅谈)中润物无声,风化于成。 在厦门市2022年平安建设责任制考评中,海沧区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位居全省各县(区、市)第一。 东孚街道地处厦门西门户,位于马銮湾西岸,肩负建设马銮湾新城,加快实施“跨岛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海沧区司法局局长黄国庆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东孚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各类复杂疑难纠纷呈井喷态势,传统解纷方式乏力,带来巨大社会治理压力。” 2019年,在海沧区司法局和东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共同谋划下,东孚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日常由街道综治中心和司法所共同管理。中心创新推出“聚、精、会、神”调解工作法,充分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优势,在各领域大量化解复杂疑难纠纷。“聚就是凝心聚力,运筹帷幄,变‘九龙治水’为‘攥指成拳’;精就是业精于勤,匠成于精,确保调解效能始终处于高位;会是指心有沟壑,手有方法,不断改进创新调解工作方法,促进矛盾纠纷社会自愈;神是指树立精神,不惧挑战,着力锻造调解队伍精、气、神。”陈明哲介绍。 据了解,截至2023年10月,中心已累计成功调处矛盾纠纷近3000起,为过去同期的27倍,至今未因民间矛盾纠纷新增非法信访,实现矛盾纠纷“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其中,成功调解征拆纠纷超400起,涉及7800余人,协议金额突破33亿元。 统计显示,在征拆最为集中的三年间(2019至2021年),年成功调解案件数分别同比增长69%、140%和98%,同期东孚法庭年受案量逐年下降。 2020年10月,原本关系亲密的七兄妹,因继承父亲的房屋征拆利益分配问题而大打出手。据了解,依据当地外嫁女不参与分家的惯例,郑某某(已故,育有七子女)生前以口头形式将其名下三处房产分别分配。但是面对1198万余元的巨额拆迁补偿利益,兄妹间产生嫌隙。四姐妹表示,她们亦享有继承权,要求参与分配,兄妹七人最终发生激烈冲突,此后互不往来。案涉房屋征拆工作也因此停滞。 陈明哲说,当时村民议论纷纷,“拆迁就是拆亲”的说法甚嚣尘上,造成负面影响。 调解之初,兄妹七人拒绝见面协商。调解员决定先采用“背靠背”调解策略,一普法,二释理,三共情,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各方当事人终于齐聚东孚司法所。经过12小时不间断的“鏖战”,各方当事人在调解员的协助下,综合考虑,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各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当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与调解协议,矛盾得到圆满化解。 据介绍,中心组建了一支由多名调解专家、10名专职调解员和5名律师组成的精英调解团队,兼具热情高、底数清、情况明、人脉广、反应快、效率高等特点,被群众称为“调解110”。中心还打通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民联调等机制关节,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制度,形成以中心为枢纽,全部门有机联动的大调解格局。 为确保调解效能始终处于高位,中心每日有律师值守,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为调解提供全程法律导航,中心还鼓励支持调解员参与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法律职业资格等培训、考试,着力培养调解“杂家”,确保队伍战斗力持续提升。同时,精准发力,提升细分领域解纷策略针对性;精益求精,建立调解协议合法性规范性审查机制,开通诉调对接绿色通道,实现纠纷解决闭环管理。 为了改进创新调解工作方法,中心广泛动员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提供专业指导,说“土话”,讲“土道理”,结合善良风俗,实现法、理、情有机融合。同时,借由“海沧e调解”微信小程序,广泛开展指尖调解,突破时空限制,促进解纷工作提质增效。中心还整理典型案例广泛宣传,实现了“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 在锻造调解队伍精、气、神方面,中心凝聚“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共识,调解力量“7×24小时”响应,遇难题即时即地开会研讨,群策群力,把受理的每一件纠纷都作为大事、急事、要事、自家事来办理。截至目前,中心累计收到群众所赠锦旗、牌匾、感谢信、表扬信等60余面(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