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1/13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一键上诉”跑出二审立案“加速度”
· 贺州法院积极营造公平透明法治化营商环境
· 贵州册亨:“说”出美好幸福新生活 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 重庆垫江创新“政务服务大众点评”机制
· 信阳平桥区“泥土情”调解室解民忧
· 温岭检察:盯住问题种子迎来满田稻香
· 海南警方开展“送牌送考”下乡便民利企服务行动
· 濉溪五沟镇坚持“一次办结、马上就办”信访责任制

“一键上诉”跑出二审立案“加速度”
泰安中院二审立案改革试点取得扎实成效

( 2023-11-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梁平妮
□ 本报通讯员 唐 娜 李潇男

  “真没想到二审立案能这么快,还这么方便!”这是当事人张女士在接到二审立案成功通知后,通过12368诉讼服务热线向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表达的由衷赞叹和感谢。
  自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开展民事、行政第二审案件网上立案试点工作以来,泰安中院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下推动试点改革顺利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前三季度,泰安中院共审核民事、行政二审网上立案申请3456件,占全部二审民事、行政立案申请数的93%,立案平均用时20天,与试点前的二审平均立案周期60天相比缩短66%,实现了二审民事、行政案件从上诉审核到立案再到审理的全流程无纸化。
坚持问题导向“破难题”
  “以往二审立案都是当事人以线下方式向一审法院提交,一审法院完成审核送达,再向中院移送纸质卷宗,这种方式受时间、空间限制较大,节点多流转慢耗时长,现在当事人‘一键’提起上诉后,中院可以直接在网上办理。”泰安中院立案一庭法官助理张梦丽介绍说。
  作为二审诉讼的第一道关口,上诉立案工作开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上诉案件的流转天数。因此,如何适应新的二审立案模式,提高上诉案件流转效率,更显著缩短流转天数,成为试点工作开展后泰安中院亟须解决的一道“难题”。
  对此,泰安中院党组高度重视,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孙晋梅在听取专题汇报后,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有解”思维,将二审立案改革试点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全市法院“一盘棋”统筹协调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泰安中院组建了二审立案审核团队,相应加强了案件登记、送达的力量配备和设备保障,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面对改革初期工作量增加、流程衔接不畅等问题,泰安中院积极开展调研,最终确定了加快流程衔接和数字赋能提速两个工作方向,为二审立案试点工作明确了“路线图”。
规范流程打通“中梗阻”
  二审立案审核工作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当事人高效实现诉权、减轻诉累的重要保障。从2022年试点至今,泰安中院二审立案实现了更加规范化、智能化、便民化的转变。
  在二审立案过程中,上诉材料流转时间节点不清晰、信息反馈不及时,当事人查不到案件实时信息是困扰二审立案工作中的“中梗阻”。
  为此,泰安中院及时梳理分析二审立案全流程各环节,排查程序堵点,保障审核、送达、立案、分案工作有序衔接。同时,对一审卷宗整理、上诉申请审核、送达、上诉立案等环节均列明了办理时限和责任人,进一步强化节点控制,将责任内容落实到岗、明确到人、具体到事。
  二审立案流程改革涉及上下级法院以及法院内部多个部门,协调联动尤为重要。对于二审立案改革实践中遇到的诉讼程序及系统运行等方面的新问题,泰安中院对上积极请示汇报,按照省法院指导意见及时查缺补漏,完善工作流程;对内加强部门联动,与审判管理、信息部门和业务庭室合力推进,确保尽快适应改革后新的工作要求。
数字赋能质效“双提升”
  全流程网上办案及电子卷宗同步生成是二审立案流程改革的基础。泰安中院聚焦上诉案件信息推送共享和随案卷宗生成不及时等难点,专人保障上诉系统运行,并对一体化办案平台与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网的系统衔接进行了再优化,同时,就卷宗扫描归档、送达信息录入等向基层法院多次通报调度。向电子送达要速度,积极引导当事人、代理人优先选择电子送达方式接收诉讼材料,全力提高电子送达的利用率。
  “二审立案改革是法院信息化建设和立案工作深度融合的成果体现,也是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泰安中院副院长刘琴说。
  二审立案流程改革试点在减轻当事人诉累的同时,也切切实实为基层法院减少了负担。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负责人李冉对此颇有感触:“上诉卷宗流转中的审核、送达和报送工作,原本都需要基层法院至少一名专人办理,耗时费力且反复移送情况较多,改革后基层法院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解决纠纷、办理案件。”
  “二审立案试点改革是方便当事人依法行使上诉权,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务实举措。”孙晋梅表示,泰安中院将以“公正与效率”为切入点,以“如我在诉”的责任意识,实打实减少程序内“空转”,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打通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