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法治周末》记者 刘希平
明亮的阳光照射在金色国门上,一块横卧在广场的花岗石上,镌刻着“中国阿拉山口”六个红色大字,一些游客纷纷来此拍照留念。 11月4日,四季看新疆之走进口岸看新疆大型采访团来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山口市。这里是有名的“风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这句民谚是阿拉山口气候的真实写照。“8级以上的大风,平均每年要刮180天,外面的树好多都是‘歪脖子’树。” 2012年批准建市的阿拉山口市,至今不到11岁,这里有我国重要的边境口岸之一——阿拉山口口岸。阿拉山口口岸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口岸,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这座国境线上的口岸新城,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黄金通道”。 在阿拉山口口岸,记者看到繁荣的边境贸易,感受到阿拉山口从戈壁风口到口岸新城的蜕变。 中欧班列线路已达113条 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在阿拉山口国境站编组场上整装待发;一堆堆的集装箱整齐有序地码放在仓库库房里,这是记者11月4日在阿拉山口国境站集装箱换装库看到的一幕。 阿拉山口是中欧班列的“黄金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运距最短、用时最少、运费最低的国际贸易大通道。为了提升通行效率,这里建有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铁路室内集装箱换装库——换23库。换23库总面积1.97万平方米,长822.8米,宽24米,是具备“一关两检”功能的全天候换装库。 在换23库里,记者看到仓库中并列铺着轨距不同的“标准轨”和“宽轨”。中欧班列出入境为什么要“换装”?换装货运员白兆鑫向记者解释,因为中方使用的是标准轨,而相邻的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使用的是国际宽轨,由于轨距不同,中欧班列在出入境时就要进行换装。 “从欧洲回程的班列进入阿拉山口国境站换装库后,龙门吊的作业人员会将集装箱从哈萨克斯坦的‘宽轨’平板车平移到国内的‘标准轨’平板车上,这就是‘换装’。”白兆鑫说,一列中欧班列入境后最快1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换装。 如今,阿拉山口的枢纽作用越发凸显。阿拉山口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李江林向记者透露,2011年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年通行量由最初的17列增加至目前的近6000列,累计通行班列3.05万余列、占全国通行总量近五成。“通行中欧班列线路已达113条,覆盖全国25个省区市,可到达21个国家,搭载的货物涉及汽车及配件、棉纱、木材等8大类200余种。” 新业态带动贸易“加速跑” 阿拉山口市是国家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口岸,也是新疆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在阿拉山口市一些企业采访时,已经感受到了边境贸易给企业发展带来的蓬勃生机。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这是新疆第1个、全国第16个综合保税区。阿拉山口综保区是全国唯一实现货物宽准轨换装作业、首创了宽轨装车始发业务并运行的综保区。目前,园区内共有企业813家。 阿拉山口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就设立在保税区内,11月4日,记者在该中心的一个大型仓库中看到,工人们正在将一批电脑显示器搬上大卡车。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批电脑显示器来自深圳,将要发往国外。 据悉,阿拉山口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通过发展“互联网+外贸”的形式,切实发挥了阿拉山口联通中亚、欧洲最短铁路线运输“黄金线”作用,目前平台累计服务50.8万家电商企业。 “去年生产总值6个亿,今年预估有10个亿。”在阿拉山口金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泉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致富经”。 这家同样开设在保税区内的企业,2019年才开始投产,主营粮油饲全产业链精深加工。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葵花剥壳工厂,国内葵花籽油加工企业十强,该企业拥有发明专利30余项。 “新业态新模式的协同快速发展,带动阿拉山口对外贸易实现‘加速跑’。”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唐波对记者说。 打造边关法治工作品牌 随着口岸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交往程度加深,经济纠纷、民事纠纷随之增多。阿拉山口市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社会组织协同作用和群众参与主体作用,全力打造具有边境口岸特色的涉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了边境口岸元素。 来自河南省安阳市的李龙飞,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新疆工作。2015年,李龙飞考入阿拉山口市司法局,之后调入阿拉山口市人民法院工作。如今,他已是法院立案庭庭长。 “我们这里人口不多,但边境贸易繁荣,法院受理的案件以合同纠纷为主。”李龙飞向记者介绍,2013年挂牌成立的阿拉山口市人民法院目前全院只有7名员额法官。虽然人员不多,但在如何化解边境矛盾纠纷方面,法院和其他职能部门都下足了功夫。 为全方位服务跨境企业,阿拉山口市人民法院制定了相关服务措施,聘请国际贸易、海关、检验检疫、铁路运输等领域10名专家学者搭建“智库”,对涉及跨境电子商务主体认定、电子合同效力、跨境电子支付、知识产权保护、安全保障与争议解决等重点领域的法律问题,进行前瞻性、预判性调研,同时建立领导干部包联、走访电商企业制度,召开跨境电商企业座谈会,详细掌握相关企业经营现状、司法需求。 “我们政法机关通力合作,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边关法治工作品牌,为口岸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阿拉山口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子英对记者说。

|
|
阿拉山口:从戈壁风口到口岸新城
|
|
|
|
( 2023-11-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法治周末》记者 刘希平
明亮的阳光照射在金色国门上,一块横卧在广场的花岗石上,镌刻着“中国阿拉山口”六个红色大字,一些游客纷纷来此拍照留念。 11月4日,四季看新疆之走进口岸看新疆大型采访团来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山口市。这里是有名的“风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这句民谚是阿拉山口气候的真实写照。“8级以上的大风,平均每年要刮180天,外面的树好多都是‘歪脖子’树。” 2012年批准建市的阿拉山口市,至今不到11岁,这里有我国重要的边境口岸之一——阿拉山口口岸。阿拉山口口岸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口岸,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这座国境线上的口岸新城,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黄金通道”。 在阿拉山口口岸,记者看到繁荣的边境贸易,感受到阿拉山口从戈壁风口到口岸新城的蜕变。 中欧班列线路已达113条 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在阿拉山口国境站编组场上整装待发;一堆堆的集装箱整齐有序地码放在仓库库房里,这是记者11月4日在阿拉山口国境站集装箱换装库看到的一幕。 阿拉山口是中欧班列的“黄金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运距最短、用时最少、运费最低的国际贸易大通道。为了提升通行效率,这里建有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铁路室内集装箱换装库——换23库。换23库总面积1.97万平方米,长822.8米,宽24米,是具备“一关两检”功能的全天候换装库。 在换23库里,记者看到仓库中并列铺着轨距不同的“标准轨”和“宽轨”。中欧班列出入境为什么要“换装”?换装货运员白兆鑫向记者解释,因为中方使用的是标准轨,而相邻的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使用的是国际宽轨,由于轨距不同,中欧班列在出入境时就要进行换装。 “从欧洲回程的班列进入阿拉山口国境站换装库后,龙门吊的作业人员会将集装箱从哈萨克斯坦的‘宽轨’平板车平移到国内的‘标准轨’平板车上,这就是‘换装’。”白兆鑫说,一列中欧班列入境后最快1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换装。 如今,阿拉山口的枢纽作用越发凸显。阿拉山口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李江林向记者透露,2011年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年通行量由最初的17列增加至目前的近6000列,累计通行班列3.05万余列、占全国通行总量近五成。“通行中欧班列线路已达113条,覆盖全国25个省区市,可到达21个国家,搭载的货物涉及汽车及配件、棉纱、木材等8大类200余种。” 新业态带动贸易“加速跑” 阿拉山口市是国家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口岸,也是新疆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在阿拉山口市一些企业采访时,已经感受到了边境贸易给企业发展带来的蓬勃生机。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这是新疆第1个、全国第16个综合保税区。阿拉山口综保区是全国唯一实现货物宽准轨换装作业、首创了宽轨装车始发业务并运行的综保区。目前,园区内共有企业813家。 阿拉山口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就设立在保税区内,11月4日,记者在该中心的一个大型仓库中看到,工人们正在将一批电脑显示器搬上大卡车。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批电脑显示器来自深圳,将要发往国外。 据悉,阿拉山口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通过发展“互联网+外贸”的形式,切实发挥了阿拉山口联通中亚、欧洲最短铁路线运输“黄金线”作用,目前平台累计服务50.8万家电商企业。 “去年生产总值6个亿,今年预估有10个亿。”在阿拉山口金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泉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致富经”。 这家同样开设在保税区内的企业,2019年才开始投产,主营粮油饲全产业链精深加工。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葵花剥壳工厂,国内葵花籽油加工企业十强,该企业拥有发明专利30余项。 “新业态新模式的协同快速发展,带动阿拉山口对外贸易实现‘加速跑’。”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唐波对记者说。 打造边关法治工作品牌 随着口岸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交往程度加深,经济纠纷、民事纠纷随之增多。阿拉山口市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社会组织协同作用和群众参与主体作用,全力打造具有边境口岸特色的涉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了边境口岸元素。 来自河南省安阳市的李龙飞,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新疆工作。2015年,李龙飞考入阿拉山口市司法局,之后调入阿拉山口市人民法院工作。如今,他已是法院立案庭庭长。 “我们这里人口不多,但边境贸易繁荣,法院受理的案件以合同纠纷为主。”李龙飞向记者介绍,2013年挂牌成立的阿拉山口市人民法院目前全院只有7名员额法官。虽然人员不多,但在如何化解边境矛盾纠纷方面,法院和其他职能部门都下足了功夫。 为全方位服务跨境企业,阿拉山口市人民法院制定了相关服务措施,聘请国际贸易、海关、检验检疫、铁路运输等领域10名专家学者搭建“智库”,对涉及跨境电子商务主体认定、电子合同效力、跨境电子支付、知识产权保护、安全保障与争议解决等重点领域的法律问题,进行前瞻性、预判性调研,同时建立领导干部包联、走访电商企业制度,召开跨境电商企业座谈会,详细掌握相关企业经营现状、司法需求。 “我们政法机关通力合作,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边关法治工作品牌,为口岸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阿拉山口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子英对记者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