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院
|
|
□ 叶青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大家要做“华政精神”的新时代传承人,就算遭遇潇潇秋雨也能挥毫写出潇洒的诗句,即使身处瑟瑟秋风也能泼墨晕染绚丽的画卷。 “华政精神”一共有三句话,按照时间逻辑高度凝练了校史,也从中折射出了新中国法治建设发展史。第一句“逆境中崛起”,是讲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学校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在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由圣约翰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这在华东地区率先开启了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先河。第二句“忧患中奋进”,是指伴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风云变幻,学校也在起起落落中度过了曲折发展的20年,历经了“筹建”“合并”“再次筹建”到“再次被撤销”的历史命运。在这期间,命运多舛的华政迸发出了顽强的坚韧性和生命力,魏文伯、郑文卿、雷经天、赵野民等华政的创办者和老一辈的建设者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初创和法学教育模式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三句“辉煌中卓越”,是说1979年,伴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恢复与重建,华政迎来了第二次复校,迈入了辉煌的发展期。这40多年来华政人不懈努力,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同年,法律史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这也是上海首个法学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8年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行列。2022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一路走来,学校始终坚实扎根于华夏文明与海派文化的沃土,作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华政精神和校训精神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于一体,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办学传统,积淀了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沉淀为学校特有的发展内涵,内化为每一个华政人“吃苦耐劳”的坚定信念和精神特质。 关于如何在新时代弘扬“华政精神”,我认为要克服三点苦和难: 第一,要克服逆境中崛起的难。这是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苦,此时外部条件最为艰辛,要实现逆风翻盘,最重要的就是战胜痛苦、脱离困局的决心,此时人的意志力会得到鼓舞,潜力被无限激发。你们踏入大学校门,一时的挫败、失意容易让人陷入消极情绪、钻牛角尖,容易遭遇跋涉泥泞、力不从心的当下,会碰到浮云遮眼、身处其中的迷茫,但是经历过后回头再看,能够收获的只有美好的记忆和满满的自信。在2020年的毕业典礼上,我曾以“幸福下去,别辜负那些你所经历的痛苦”为题讲了“人须在事上磨”,说的就是我们从具体的事上学习了知识,积累了见识,随后增长胆识,最后才能扎实学识。 当然,在今日的中国,外在条件的艰苦早已不复存在,华政园始终重视学生学习生活品质的提升,一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第一、以学生为根本”的“帐篷精神”。大家要相信,个人眼前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对物质条件匮乏、硬件环境缺失的担忧完全可以打消。 第二,要克服忧患中奋进的难。这是面对前途迷茫、精神内耗的痛苦,此时外在环境已经改善,生存压力解除,最需要的就是对抗平庸的坚韧和淡然。大学校园五光十色、风云际会,同时又贴近社会生活、需要练达人情。在这里,会有人畏惧挑战,也会有人厌弃平庸。在这里,大家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并围绕自己的人生规划久久为功,千万不要为乱花迷眼的虚妄所搅扰,不要为一时失意的沮丧而空耗。欲当大事,必须笃实,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个体会因平凡而被埋没,我们真正能够掌握的,就是让自己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坦然面对小挫败,并稳控自己的能力和态度,就像弘一法师李叔同在杭州灵隐寺留下的那句话:“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第三,要克服辉煌中卓越的难。这是过尽千帆、洗尽铅华,取得成就后仍然能回归初心,是很不容易的。大家都知道“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那么学习的航船驶向的彼岸究竟是什么?有的人把“上岸”定义为考研或者考公的成功,以功利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为帆,顺风顺水时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经历一点风浪就会改弦更张、莫衷一是。大家作出的庄严宣誓应该是读大学的真正目的,就是在国家的辉煌中实现个人的卓越,以个人的卓越点亮国家的辉煌。今年我在西藏自治区调研时听到两位华政人的故事,在这两位华政人身上,我看到了“老西藏”精神,就是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也看到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华政情怀,这是华政人最深沉、最宝贵、最自信、最持久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更是不断推进自身事业走向卓越的价值追求和不竭动力。 亚运火炬传递到杭州,这是时隔13年亚运会再次登陆中国。今天,“华政精神”的火炬也传递到2023级新同学手上,作为校长,我希望你们对华政的热爱,能够始于颜值,陷于内涵,忠于品质,做好高举“华政精神”的新时代火炬手!希望你们能在好学不倦中“自讨苦吃”,在志愿服务中绽放光芒,在学术创新中乘风破浪,在强国实践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文章为作者在华东政法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节选)
|
|
做“华政精神”的新时代火炬手
|
|
|
|
( 2023-09-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
□ 叶青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大家要做“华政精神”的新时代传承人,就算遭遇潇潇秋雨也能挥毫写出潇洒的诗句,即使身处瑟瑟秋风也能泼墨晕染绚丽的画卷。 “华政精神”一共有三句话,按照时间逻辑高度凝练了校史,也从中折射出了新中国法治建设发展史。第一句“逆境中崛起”,是讲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学校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在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由圣约翰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这在华东地区率先开启了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先河。第二句“忧患中奋进”,是指伴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风云变幻,学校也在起起落落中度过了曲折发展的20年,历经了“筹建”“合并”“再次筹建”到“再次被撤销”的历史命运。在这期间,命运多舛的华政迸发出了顽强的坚韧性和生命力,魏文伯、郑文卿、雷经天、赵野民等华政的创办者和老一辈的建设者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初创和法学教育模式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三句“辉煌中卓越”,是说1979年,伴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恢复与重建,华政迎来了第二次复校,迈入了辉煌的发展期。这40多年来华政人不懈努力,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同年,法律史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这也是上海首个法学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8年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行列。2022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一路走来,学校始终坚实扎根于华夏文明与海派文化的沃土,作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华政精神和校训精神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于一体,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办学传统,积淀了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沉淀为学校特有的发展内涵,内化为每一个华政人“吃苦耐劳”的坚定信念和精神特质。 关于如何在新时代弘扬“华政精神”,我认为要克服三点苦和难: 第一,要克服逆境中崛起的难。这是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苦,此时外部条件最为艰辛,要实现逆风翻盘,最重要的就是战胜痛苦、脱离困局的决心,此时人的意志力会得到鼓舞,潜力被无限激发。你们踏入大学校门,一时的挫败、失意容易让人陷入消极情绪、钻牛角尖,容易遭遇跋涉泥泞、力不从心的当下,会碰到浮云遮眼、身处其中的迷茫,但是经历过后回头再看,能够收获的只有美好的记忆和满满的自信。在2020年的毕业典礼上,我曾以“幸福下去,别辜负那些你所经历的痛苦”为题讲了“人须在事上磨”,说的就是我们从具体的事上学习了知识,积累了见识,随后增长胆识,最后才能扎实学识。 当然,在今日的中国,外在条件的艰苦早已不复存在,华政园始终重视学生学习生活品质的提升,一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第一、以学生为根本”的“帐篷精神”。大家要相信,个人眼前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对物质条件匮乏、硬件环境缺失的担忧完全可以打消。 第二,要克服忧患中奋进的难。这是面对前途迷茫、精神内耗的痛苦,此时外在环境已经改善,生存压力解除,最需要的就是对抗平庸的坚韧和淡然。大学校园五光十色、风云际会,同时又贴近社会生活、需要练达人情。在这里,会有人畏惧挑战,也会有人厌弃平庸。在这里,大家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并围绕自己的人生规划久久为功,千万不要为乱花迷眼的虚妄所搅扰,不要为一时失意的沮丧而空耗。欲当大事,必须笃实,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个体会因平凡而被埋没,我们真正能够掌握的,就是让自己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坦然面对小挫败,并稳控自己的能力和态度,就像弘一法师李叔同在杭州灵隐寺留下的那句话:“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第三,要克服辉煌中卓越的难。这是过尽千帆、洗尽铅华,取得成就后仍然能回归初心,是很不容易的。大家都知道“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那么学习的航船驶向的彼岸究竟是什么?有的人把“上岸”定义为考研或者考公的成功,以功利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为帆,顺风顺水时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经历一点风浪就会改弦更张、莫衷一是。大家作出的庄严宣誓应该是读大学的真正目的,就是在国家的辉煌中实现个人的卓越,以个人的卓越点亮国家的辉煌。今年我在西藏自治区调研时听到两位华政人的故事,在这两位华政人身上,我看到了“老西藏”精神,就是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也看到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华政情怀,这是华政人最深沉、最宝贵、最自信、最持久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更是不断推进自身事业走向卓越的价值追求和不竭动力。 亚运火炬传递到杭州,这是时隔13年亚运会再次登陆中国。今天,“华政精神”的火炬也传递到2023级新同学手上,作为校长,我希望你们对华政的热爱,能够始于颜值,陷于内涵,忠于品质,做好高举“华政精神”的新时代火炬手!希望你们能在好学不倦中“自讨苦吃”,在志愿服务中绽放光芒,在学术创新中乘风破浪,在强国实践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文章为作者在华东政法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节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