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经济法治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历经三十年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已达1400余家
· 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 加强中药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

立足全局抓谋划 开拓新局促转型
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 2023-09-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经济法治
  图为武汉经开区街头的无人驾驶运营车辆。 本报记者 刘志月 摄
  □ 本报记者 刘志月 李立娟

  全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建设,规划建设武汉新城;
  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与创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晋级国家级;
  持续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连续三年在国家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十年来全省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分别累计下降30%、40%。
  统计显示,2022年,湖北省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第8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1698.43亿元,占GDP比重达21.77%。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荆楚儿女正在加快将湖北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的“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蓝图变为现实。
区域协调加紧布局
  6月6日,包括“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空间”在内、总投资300亿元的武汉新城中轴线十大标志性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今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武汉新城规划建设。2月7日,湖北省发改委正式发布《武汉新城规划》。
  武汉新城是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启动中轴线十大项目,意味着切实按下了武汉新城建设的加速键。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建设推进会上强调,要全力推进武汉新城建设、在打造主引擎上聚力突破,高标准落实规划,高质量建设中轴线,高效率推进项目实施,尽快规划建设一批引领性、支撑性重大项目,做到能开尽开、能快则快。
  规划建设武汉新城,是湖北立足全局抓谋划、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
  湖北省委提出大力发展三大都市圈,加快建设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增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湖北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将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
  湖北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
  湖北大力发展“宜荆荆”都市圈,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辐射江汉平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
发展方式加快转型
  依法取缔123个非法码头后,黄石港迎来涅槃重生。
  2014年11月,历经5年、19轮谈判,黄石与深圳盐田港正式牵手共建黄石新港。通过合作,黄石以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区位交通等优势与盐田港集团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渠道资源实现强强联合。
  2022年,黄石新港完成吞吐量2930万吨。黄石新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全市进出口总额长期位居湖北省第二。
  黄石新港的变化,是黄石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新中国的工业粮仓”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2年,黄石拥有湖北省百强企业10家,制造业百强企业15家,数量均位居湖北省第2;先后4次在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根据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湖北坚持将国家所需、湖北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有机结合起来,找准自身定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
  作为湖北省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汽车工业的顶梁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三十而立之年,扛起“二次创业”大旗,重点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军山新城,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承担起包括“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等在内的五大国家创新使命。
  作为世界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中国唯一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已开通14条客运航线以及10条国内、6条国际货运航线,打开了内陆湖北的“空中出海口”。
  襄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在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襄阳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新路径,通过创新不同的乐园产品、创办丰富的节庆活动、打造原创的乐园IP体系,以现代都市娱乐新业态的独特魅力,让襄阳千年古城再绽芳华。
美好生活加速实现
  两山之间,集中连片的水稻长势喜人,一眼望不到边。
  大暑时节,黄冈市罗田县河铺镇林家咀村的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制种示范基地里,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仁山一脸喜色。
  武汉大学(中国)—旁遮普大学(巴基斯坦)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罗田基地就落户在林家咀村。
  2021年4月,受罗田县“教授回乡”计划招引,朱仁山回乡在河铺镇发展红莲型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基地1200亩。
  刚回村里时,朱仁山发现,村里多是50岁至60岁的老人,喜欢插秧。他悄悄把此前购买的2台机械插秧机收起来,改用这些年龄大、在村里的老人们帮忙插秧,以增加一部分老人们的收入。
  朱仁山怀揣着一个梦想:通过技术服务与订单协议,将乡亲们从种粮户变成制种专业户,带动他们增收。
  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得益于河铺镇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制种基地不断发展壮大,从2021年的1200亩已增长到2023年的近7000亩。
  湖北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茅圻村外来的媳妇儿余巧发动群众创立“余巧工作室”,聚集了代购、修理、纠纷调解、课后托管等志愿者103人,更好地服务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
  从罗田县统计局局长岗位退休后,丁汗平老人返乡助农,发动群众将老家苍葭冲由一个脏乱差、破旧凋敝的自然村变成了“荆楚家学第一村”“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精选试点村”。
  夜幕降临,荆江北岸灯光闪烁,一座城乡共享乐园鲜活而热烈地呈现在眼前。“以前这里的环境很脏乱,都是一些旧厂房和破房子。”当地居民魏女士说。
  曾经的废弃厂房,到现如今市民夜游的标志,这得益于2016年起,荆州市政府启动了荆江沙市段(柳林洲大市场—沙市汽渡码头)生态修复与保护PPP项目,并于2019年正式开始建设与改造,将项目名称定为“沙市洋码头文创园”。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性规划修缮和生态环境整治,将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集岸线整治保护、生态环境呵护、历史建筑维护、文化艺术守护的“荆州示范”,使曾经的“工业锈带”变身为如今的“生活秀带”,彻底改变了荆州的滨江风貌。
  “没有群众参与,投资再多钱都没有用。只有发动群众自己干、一起干,才能实现成果共享。”正如丁汗平所说,无论是环境改善还是产业发展,美好生活的变化离不开每位村民的努力,是大家“共同缔造”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