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军事广角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名场面再现
· 景海鹏:
· 从大学老师到飞天战士
· 首个载人飞行任务载荷专家

朱杨柱:
从大学老师到飞天战士

( 2023-05-3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占  康
  
  5月29日,作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一员,朱杨柱首次在东风航天城问天阁亮相,成熟稳重、自信阳光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他的特殊身份更是引起国内外关注。
  朱杨柱先后攻读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阶段,他参与研究的项目获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曾任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副教授,2020年9月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并作为首个航天飞行工程师执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
  从一名普通大学老师成长为一名飞天战士,朱杨柱说,他是幸运的,赶上了一个新时代,让每一位努力奋斗的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和价值。
  由于空间站任务的紧迫需求,朱杨柱和队员们训练进度紧张、训练量大。首先是二三十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好比一年内上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
  手控交会对接,被称为“太空穿针”。刚开始,没有空中飞行经验的朱杨柱操控起来非常吃力。航天员公寓里,放置了一台手控交会对接桌面式训练器,这里便成了朱杨柱课后加练的地方。经过上千小时训练,他可以精准操作手控交会对接。
  72小时睡眠剥夺试验对航天员的意志也是不小的考验。在一个密闭房间里三天三夜不睡觉,其间还要在电脑上做大量测试题,一不小心就会神思恍惚。有项眼动仪测试,需要将下巴放在托架上,两眼直直地盯着屏幕。面对这些挑战,团队人员相互协作,想尽招数保持清醒。通过实验,朱杨柱悟出一个道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出征太空,朱杨柱充满期待。他期待调整好状态,尽快适应太空失重环境;他更期待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精准的操作,完成好每项工作、维护好每件设备、开展好每项实验,早出、多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科技强国、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在工作之余,我也会眺望美丽的地球家园,感受失重带来的乐趣,与家人分享我的太空体验,激情满血,梦圆九天。”朱杨柱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