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文化
8 8/8 7 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30年后,假使秋菊遇上行政复议
· 生命的坚韧与感悟
· 心语
· 满目金黄书香伴
· 大自然风情
· 岸柳
· 母亲的茶水摊
· 扬州美

生命的坚韧与感悟

( 2023-05-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文化
  □ 季宏林
  
  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是一次与灵魂的对话,就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叩问。
  20出头的年纪,却因瘫痪而失去自由和欢乐,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磨难,让他陷入深深的绝望……正是在痛苦、绝望的时候,是地坛给了他生的勇气和希望。
  在史铁生眼中,地坛——这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园,仿佛注定成为他宿命中的救赎主。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与他有着心灵上的高度契合,那是一种追逐阳光的生命律动,予以他不屈的勇气和奋进的力量。从雨燕、蝉到蚂蚁,从林里散步的夫妇到爱唱歌的小伙子,从饮者到女工程师,从长跑家到弱智女孩,无论是鸟雀、虫子还是人类,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都应得到善待和尊重,尽管现实中有着许多无奈和缺憾。
  在园中,史铁生无数次思索过“生与死”的问题,最终他悟出: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只是一个事实,而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既然生与死早已都是命里注定,那么死亡也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从困惑中得以解脱,从绝望中重获新生,恰恰昭示着“生命偶然,但不能轻视”这样一个主题。
  当然,最能打动人的,还是属于母亲的那些片断。对于一个母亲而言,年轻的儿子忽然残疾,她所承受的痛苦常人其实无法体会。当他有一天终于醒悟,发出“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的喟叹时,我的双眼再一次湿润。在这方面,我也有着真切的感受。有一回,我做了个手术,痛不欲生,夜不能寐,昼夜服侍我的母亲,背地里含着泪跟同病房的一个奶奶诉说,宁愿生病的是她,而不是她的儿子,她愿替她的儿子承受所有的病痛。
  母亲的爱向来是深沉的,很少表现在语言上。对于史铁生肉体上、心灵上的痛楚,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一遍遍默默地扶着儿子的轮椅,一次次目送着他去往古园的方向,直至他从她的视线里彻底消失。在古园里的每时每刻,一个做母亲的又是何其担心,视力不好的她无数次悄无声息地走进古园寻找她的儿子,她的足迹遍布古园的每一处角落。而那时,她的儿子表现出的倔强和羞涩,让本来就焦急万分的母亲的心头压上了一块沉沉的石头。以至于多年后,史铁生悔恨地说:“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当他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时,母亲却早已离开人世。他不禁感叹,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古语来。话虽这么说,可是,在世上所有的母亲的眼里,自己为子女所做的一切永远只是付出,从来就没有指望过有回报的那一天。
  在古园里,史铁生参悟人生,给我们留下许多哲理性的话语: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这或许,就是史铁生留给我们的,对人生、对世事的最好的答案。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市公安局交警大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