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社会
|
|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见习记者 吴良艺
芳菲四月,和煦的阳光洒过每一寸土地,希望的种子在八桂大地悄然萌芽。 “今天是个好日子,亲朋好友来相聚。家家把门开,随你去哪家。”临近广西“壮族三月三”,在南宁市公益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示范点海豚班教室里,11名脑瘫患儿用稚嫩的童声唱出节日的喜悦,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近日,“中央媒体走基层”采访团先后深入南宁、钦州、北海等地进行实地探访,了解广西如何书写残疾人事业答卷,让残疾人在壮乡八桂共享发展成果,共沐温暖阳光。 康复救助确保应救尽救 4年前,一场车祸将梁女士一家击落谷底。梁女士的儿子小鹏(化名)当时只有两个月,经过抢救,小鹏的命保了下来,但大脑严重受损。 “当时听到医生说恢复情况很不乐观,我感觉天都要塌了。”不愿服从命运安排的梁女士决定带小鹏来到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进行康复。 “4年多时间里,我们每天带孩子进行十几个项目的康复训练。现在他已经可以独立行走,并能与人简单交流了。”回忆起小鹏第一次喊出“爸爸”两个字时,梁女士泣不成声。 儿童期是康复的黄金时期,通过康复救助,多数残疾儿童能显著改善功能,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甚至能正常上学、就业,实现自身价值。钦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沫介绍说,目前钦州市有12家残疾人儿童救助定点机构,全市享受救助项目的在训儿童有841人,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在训儿童有97人。 记者了解到,广西已建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全区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格局,基本实现了残疾儿童“应救尽救”的目标。 同时,广西从2018年开始,就将救助对象从国家规定的0岁至6岁扩大为0岁至17岁,且不设家庭经济等任何限制条件,对广西户籍和持广西居住证的残疾儿童实现救助全覆盖。2018年至2022年,广西共救助0岁至17岁各类残疾儿童6.32万人次,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 助残就业增进民生福祉 对残疾人而言,就业不仅意味着获得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更是融入社会、突破自我、追求幸福生活的可贵途径。 目前,广西有各类持证残疾人130万人,其中持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约63.6万人。近年来,广西通过拓宽资金支持渠道、搭建各类残疾人就业平台,32.69万名持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51.39%。 “因为身体原因,以前找工作常常碰壁,有了‘小梁送工’,我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企业招聘信息,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南宁市隆安县震东社区的残疾人张丽君说起“小梁送工”赞不绝口。 据悉,隆安县残联与震东社区等部门通过“小梁送工”模式、“蚕豆工坊”公益助残创业就业基地、扶贫车间等,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1864名残疾人就业问题。 从找工作“跑断腿”,到家门口就“有岗来”。残疾人群体求职方式的转变,是广西大力优化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一个缩影。 在南宁市区国手陶进盲人按摩工作室,几名盲人按摩师正在给客户进行按摩,由于技艺精湛,服务热情周到,按摩诊所吸引了大批“回头客”。 在广西灵山县春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37名残疾员工正熟练地制作小工艺品,公司采取按计件计酬模式,让他们干起活来格外有动力。 …… 广西壮族自治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黄丽娟表示,下一步,广西将深入实施《广西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围绕助残就业十大行动,开展“助残就业·桂在行动”系列活动,打好稳就业保民生攻坚战,充分发挥“广西爱心助残就业联盟”作用,统筹社会力量帮扶残疾人就业,多措并举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多元选择绘就多彩人生 残疾群体不止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工作,他们能做的工作超乎我们的想象。 “给直播间的各位朋友们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壮乡的民族文化瑰宝——壮锦。”在南宁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异地就业机构,主播熹熹(化名)坐着轮椅,手拿壮锦,进行直播带货。 今年20岁的熹熹5年前因脊髓炎导致下肢瘫痪,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让她一蹶不振。“我是个网络达人,相信在网络时代,我能有一番作为。”熹熹告诉记者,自己在此就业机构上了3个月的直播培训班,最近刚上岗开播就有了2000多名粉丝。 再把视线转到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邱屋村,患有视力残疾的村民邱福宁正在采摘成熟的黄瓜,通过大棚种植辣椒、哈密瓜、黄瓜等农作物,如今他年收入达10万元,还建起了一栋三层楼房。 “二哥”卢德成喜欢别人称他为“工匠”。卢德成在钦州承坭斋陶艺有限公司工作已有15年,虽身患残疾,但经过刻苦钻研,他制作的模具让人赞不绝口。在这里,像卢德成一样的残疾员工共有12名,主要负责坭兴陶拉坯、修坯、雕刻等精细工作。 近年来,广西创建自治区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突破帮扶残疾人就业的传统模式,变“输血”为“造血”,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千方百计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实现残疾人就业创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多方合力共盼春暖花开 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过程中,广西鼓励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个人投入其中,形成联动合力。 广西成立“广西爱心助残就业联盟”,发动安置残疾人就业的龙头企业、热心公益助残事业的企业和社会机构加入联盟,广泛统筹社会各行各业助残资源。目前61家联盟单位已安排948名残疾人就业,还将为残疾人提供900个就业岗位。 南宁市残联与爱心企业联手打造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异地就业车间”、南宁市残疾人就业创业直播基地,帮助近百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银海区侨港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及日间照料中心是北海市残联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12个“爱心车间”之一,实现了残疾人就业、企业安置、社会管理“三赢”目标,探索出一条辅助性就业的新路。 2022年2月24日,南宁市盲人按摩行业工会联合会揭牌,这是全国首家联合盲人按摩行业从业者的基层联合工会,盲人姑娘罗祥燕担任南宁市盲人按摩行业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希望能通过这个工会,帮助我们的盲人按摩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盲人群体实现就业。”自己走出了“黑暗”,也希望更多人能走出“黑暗”,这是罗祥燕加入工会的初衷。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暖阳之下,壮乡儿女共聚“春天的事业”,用心用情为残疾人撑起一方晴空,共盼种子生根发芽,春暖花开。
|
用心用情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
|
壮乡儿女同聚“春天的事业”
|
|
|
|
( 2023-04-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
|
图为残疾人工匠卢德成在制作坭兴陶模具。 吴良艺 摄 |
|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见习记者 吴良艺
芳菲四月,和煦的阳光洒过每一寸土地,希望的种子在八桂大地悄然萌芽。 “今天是个好日子,亲朋好友来相聚。家家把门开,随你去哪家。”临近广西“壮族三月三”,在南宁市公益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示范点海豚班教室里,11名脑瘫患儿用稚嫩的童声唱出节日的喜悦,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近日,“中央媒体走基层”采访团先后深入南宁、钦州、北海等地进行实地探访,了解广西如何书写残疾人事业答卷,让残疾人在壮乡八桂共享发展成果,共沐温暖阳光。 康复救助确保应救尽救 4年前,一场车祸将梁女士一家击落谷底。梁女士的儿子小鹏(化名)当时只有两个月,经过抢救,小鹏的命保了下来,但大脑严重受损。 “当时听到医生说恢复情况很不乐观,我感觉天都要塌了。”不愿服从命运安排的梁女士决定带小鹏来到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进行康复。 “4年多时间里,我们每天带孩子进行十几个项目的康复训练。现在他已经可以独立行走,并能与人简单交流了。”回忆起小鹏第一次喊出“爸爸”两个字时,梁女士泣不成声。 儿童期是康复的黄金时期,通过康复救助,多数残疾儿童能显著改善功能,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甚至能正常上学、就业,实现自身价值。钦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沫介绍说,目前钦州市有12家残疾人儿童救助定点机构,全市享受救助项目的在训儿童有841人,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在训儿童有97人。 记者了解到,广西已建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全区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格局,基本实现了残疾儿童“应救尽救”的目标。 同时,广西从2018年开始,就将救助对象从国家规定的0岁至6岁扩大为0岁至17岁,且不设家庭经济等任何限制条件,对广西户籍和持广西居住证的残疾儿童实现救助全覆盖。2018年至2022年,广西共救助0岁至17岁各类残疾儿童6.32万人次,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 助残就业增进民生福祉 对残疾人而言,就业不仅意味着获得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更是融入社会、突破自我、追求幸福生活的可贵途径。 目前,广西有各类持证残疾人130万人,其中持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约63.6万人。近年来,广西通过拓宽资金支持渠道、搭建各类残疾人就业平台,32.69万名持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51.39%。 “因为身体原因,以前找工作常常碰壁,有了‘小梁送工’,我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企业招聘信息,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南宁市隆安县震东社区的残疾人张丽君说起“小梁送工”赞不绝口。 据悉,隆安县残联与震东社区等部门通过“小梁送工”模式、“蚕豆工坊”公益助残创业就业基地、扶贫车间等,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1864名残疾人就业问题。 从找工作“跑断腿”,到家门口就“有岗来”。残疾人群体求职方式的转变,是广西大力优化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一个缩影。 在南宁市区国手陶进盲人按摩工作室,几名盲人按摩师正在给客户进行按摩,由于技艺精湛,服务热情周到,按摩诊所吸引了大批“回头客”。 在广西灵山县春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37名残疾员工正熟练地制作小工艺品,公司采取按计件计酬模式,让他们干起活来格外有动力。 …… 广西壮族自治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黄丽娟表示,下一步,广西将深入实施《广西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围绕助残就业十大行动,开展“助残就业·桂在行动”系列活动,打好稳就业保民生攻坚战,充分发挥“广西爱心助残就业联盟”作用,统筹社会力量帮扶残疾人就业,多措并举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多元选择绘就多彩人生 残疾群体不止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工作,他们能做的工作超乎我们的想象。 “给直播间的各位朋友们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壮乡的民族文化瑰宝——壮锦。”在南宁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异地就业机构,主播熹熹(化名)坐着轮椅,手拿壮锦,进行直播带货。 今年20岁的熹熹5年前因脊髓炎导致下肢瘫痪,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让她一蹶不振。“我是个网络达人,相信在网络时代,我能有一番作为。”熹熹告诉记者,自己在此就业机构上了3个月的直播培训班,最近刚上岗开播就有了2000多名粉丝。 再把视线转到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邱屋村,患有视力残疾的村民邱福宁正在采摘成熟的黄瓜,通过大棚种植辣椒、哈密瓜、黄瓜等农作物,如今他年收入达10万元,还建起了一栋三层楼房。 “二哥”卢德成喜欢别人称他为“工匠”。卢德成在钦州承坭斋陶艺有限公司工作已有15年,虽身患残疾,但经过刻苦钻研,他制作的模具让人赞不绝口。在这里,像卢德成一样的残疾员工共有12名,主要负责坭兴陶拉坯、修坯、雕刻等精细工作。 近年来,广西创建自治区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突破帮扶残疾人就业的传统模式,变“输血”为“造血”,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千方百计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实现残疾人就业创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多方合力共盼春暖花开 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过程中,广西鼓励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个人投入其中,形成联动合力。 广西成立“广西爱心助残就业联盟”,发动安置残疾人就业的龙头企业、热心公益助残事业的企业和社会机构加入联盟,广泛统筹社会各行各业助残资源。目前61家联盟单位已安排948名残疾人就业,还将为残疾人提供900个就业岗位。 南宁市残联与爱心企业联手打造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异地就业车间”、南宁市残疾人就业创业直播基地,帮助近百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银海区侨港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及日间照料中心是北海市残联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12个“爱心车间”之一,实现了残疾人就业、企业安置、社会管理“三赢”目标,探索出一条辅助性就业的新路。 2022年2月24日,南宁市盲人按摩行业工会联合会揭牌,这是全国首家联合盲人按摩行业从业者的基层联合工会,盲人姑娘罗祥燕担任南宁市盲人按摩行业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希望能通过这个工会,帮助我们的盲人按摩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盲人群体实现就业。”自己走出了“黑暗”,也希望更多人能走出“黑暗”,这是罗祥燕加入工会的初衷。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暖阳之下,壮乡儿女共聚“春天的事业”,用心用情为残疾人撑起一方晴空,共盼种子生根发芽,春暖花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