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经纬
13 8/13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我手机里的短信大多是垃圾短信”
· 新买的手机号怎么已染上一身“老毛病”?
· 下载前公司超万份简历出售获刑

新买的手机号怎么已染上一身“老毛病”?
上海奉贤检察院办理“接码”案推动诉源治理

( 2023-04-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 本报通讯员 孙晓光
  
  明明是新买的手机号,注册各类手机应用时却显示不是新用户,甚至接二连三收到各种广告推销电话和垃圾短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近期,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接连办理了多起通信业务经营者或从业人员窃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一些不法从业人员在为客户实名开通手机卡的过程中,擅自用实名认证后的新手机号注册多种软件,并将手机号码及相关验证码提供给上家获利,这类“接码”行为已经严重侵害公民个人信息。
短信验证码被偷走
  “您的手机号已绑定其他账号”“您好,我们公司有最新的理财产品”……
  接连收到上述短信后,上海市民孟女士十分纳闷:这个手机号码才刚开始用,就已充满使用痕迹——广告推销电话、垃圾短信,一些平台账号竟已被激活,甚至还更新了绑定手机。这个新手机号码平日里一直是自用,近期她也不曾修过手机,不知道这些骚扰电话与信息从何而来。
  直到民警找到孟女士,问及她是否曾在某通信店购买并实名认证新的手机卡,她才回忆起办手机卡要求实名制认证时,店主不仅要了身份证,还用她的手机操作认证校验流程。经警方告知,与她一样在这家店购买手机卡、新手机,甚至进店修手机的顾客,其手机号都被店主汤某用来“接码”赚外快了。
  实名制手机号码关联了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多种重要个人信息,除通信功能之外,还被广泛用于社交软件、银行理财软件、社会公共服务软件等以验明公民身份,属于重要的公民个人信息,与之相应的“接码”业务随之而生。
  “每个人的手机号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分别注册获取验证码。我在店里帮客户实名登记手机号,通过实名认证后就可以注册使用软件了。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下载短视频、购物等App并获取验证码,然后把这些验证码发给群里的上家,如果对方能够成功登录,就会给我转账或发红包。”在讯问时,汤某向办案检察官交代了赚外快的操作流程。
同步追责网络黑灰产
  为牟取非法利益,不少像汤某这样的“行业内鬼”,利用工作便利,将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在各购物网站、视频平台等注册新账户,各平台发送验证码后,一并将手机号和验证码提供给上家。
  据了解,如果是有效手机号,能够成功验证注册平台,“内鬼”们可获利1元到14元不等。带有即时验证码的手机号码若被提供给他人,手机卡主极有可能被冒用身份,其个人信息还可能经过层层转手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黑灰产业链。
  在办理“接码”类案件时,奉贤区检察院加强办案研究,明晰法律适用,破解办理难点;强化公检协作,与公安机关会签工作办法,实行类案指引,确定实名制认定信息等证据收集要点,明确证据规格。检察机关经审查认定,汤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出售并获利,情节严重,其行为已触犯刑法,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应当从重处罚。
  同时,因汤某经营通信器材店,其经营范围及服务人群为不特定群体,其违反国家规定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仅触犯了刑法,还违反了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造成众多不特定公民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侵害社会信息安全,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
  为此,奉贤检察院组建“刑事+公益诉讼”专业化办案团队协同履职,公益检察室同步介入刑事案件侦查,引导公安机关同步收集、固定民事侵权事实、公益受损程度等方面的证据,追究罚金刑、民事公益损害赔偿责任。
  2022年9月,奉贤区检察院对汤某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经过审理,法院判决汤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1.2万元。法院同时支持了公益诉讼起诉人全部诉讼请求,汤某对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损失6000元,并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诉源治理加强防范
  汤某一案后,奉贤区检察院又陆续办理4起类案,被告人均为第三方授权企业店员或个体经营者,他们也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
  案件虽已办结,综合治理工作并未止步。检察官调研了解到,手机号码开卡服务分为直营或授权,5起案件均反映出,被授权开卡业务的第三方经营者一定程度上存在流程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
  检察官走访涉事企业连锁门店,调研业务流程及员工管理培训情况,剖析企业经营管理漏洞,就发现问题向该企业宣告送达检察建议,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经营。
  针对手机通信个体经营者管理薄弱问题,奉贤区检察院与区通信公司座谈,分析手机卡开户实名制认证等环节的法律防范问题,就加强对授权经销代理商的管理、开展行业治理等提出建议,及时关注、及早预防,筑牢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业防线。
  此外,检察机关依法向相关监管部门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就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开展行政执法活动,加强行业监管,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在近日的检察建议“回头看”活动中,行政监管部门对侵犯消费者权利的违法行为立案调查,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相关企业完善并落实《客户信息安全管理办法》,明确业务办卡流程,定期开展员工法律培训等。经营门店落实公司现行管理制度,设立“开卡专员”并实行业务流程监督,店内屏幕滚动播放警示教育片,提醒店员遵守法律法规,严守行业规定。
  承办检察官说,售卖手机卡号的通信店、经办业务的营业厅等地是接触公民个人信息的第一道关卡,从业者应遵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行业也应加强对从业者法律教育,不要因为蝇头小利触犯法律,否则必将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