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法治
|
|
□ 本报记者 蔡岩红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海关总署对标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最新要求,聚焦市场主体和社会关切,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信用办法》),推出信用修复制度,对失信行为社会危害性程度,明确失信企业修复标准及程序,规定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失信企业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可向海关书面申请信用修复。 记者近日从多地海关了解到,为构建“放管结合、宽严相济、进退有序”的信用监管新格局,各地海关主动作为,对失信企业进行摸底梳理,有针对性地送政策上门,激发企业自主守信意愿,让失信企业及时了解并用好信用修复这一利企惠企政策。海关信用修复制度为失信企业重塑市场主体信用提供了新路径。 做好信用修复温馨提示 “我们是一家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年多的失信经历,让公司发展几乎陷入停滞,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诚信守法的重要性。海关企业信用修复制度就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带来了光明,更带来了信心。”北京某电子化学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关务负责人张先生感叹道。 记者了解到,北京海关全面落实海关总署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条措施,秉持“重点在威慑、关键在规范”的原则,在对失信主体实施惩戒措施的同时,充分发挥修复制度“治病救人”作用,帮助企业规范经营,摆脱困境。自2021年11月以来,北京地区失信企业数量由51家降至20家,同比减少60.8%,企业整体信用水平稳步提升。 信用修复有“提前申请修复”和“期满主动修复”两种模式。为了帮助失信企业规范经营、尽早修复信用,北京海关详细梳理企业名单,“接受申请”与“主动引导”双管齐下,将重点放在主动引导上。通过设立修复专员,实施滚动式筛查,建立“红绿灯”修复提示机制,北京地区符合修复条件的企业得到了一刻不停、一家不落的信用修复。 “北京海关经过筛查判别,认定我公司符合信用修复条件,主动上门向我们宣讲信用修复制度,贴心的服务为我们带来了信心。经过信用修复,公司通关效率提高了50%以上,出口退税周期缩短了120天,仅一个月内出口销售额就增长了120%,帮助我们重新占领了市场并逆势增长,重新回到了‘快车道’!”张先生说。 “失信企业”这个标签,每家企业都想早一天摘掉。北京海关优化信用修复流程,在认定失信企业前履行告知程序,实行“一降级一告知”,做好信用修复温馨提示,既把握了法度,又送去了“温度”。 北京市一家知名商业龙头企业业务负责人感慨地说:“幸好有信用修复政策,在我们被降级时,北京海关就向我们宣讲了修复制度,我们在被认定失信企业期满后就立即申请了信用修复。北京海关还加快办理速度,仅3天就恢复了原信用等级。” “我们建立直属海关——隶属海关两级联动机制,推动数据传输电子化,加快审批速度,为企业自新添信心、增动力。”北京海关企业管理处处长贾东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一年多来,北京海关共完成企业信用修复31家,其中12家提前“摘帽”。其中不乏承担国家支柱产业的大企业,更多的是中小微企业。修复制度对支持外贸稳定、促进企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贾东表示,下一步,北京海关将强化企业守法经营理念的培树,扎实推进信用修复制度,帮助失信企业重塑信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助力对外贸易经济高质量发展。 设立辖区失信企业台账 “海关及时向我们宣讲了信用修复政策,辅导我们准备申请材料,现在修复了信用,公司经营也步入正轨了。”前不久,浙江省嘉兴市一家服饰企业收到了信用修复决定书。该企业因违法行为受到海关的行政处罚,并被认定为失信企业。 “戴上失信的帽子后,我们进口的第一票货物就被查验,社会声誉受到了一定影响。”上述企业财务总管陈经理感慨,“我们公司痛定思痛,下决心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感谢嘉兴海关第一时间指导我们完成信用修复,让我们公司重新回到正轨。” 2022年10月,杭州海关所属钱江海关主动对辖区内一家进出口有限公司进行了信用等级修复。此前,该企业因进口货物未办理许可证被海关处罚,从而被降为失信企业。降为失信企业之后,进口通关查验率大幅提高,企业运营成本上升,企业进出口业务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为了尽快达到信用修复条件,该企业在强化自身合规守法经营主体责任落实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境外优质客户的选择,以规避在口岸环节再次发生违规行为的风险。 据了解,该企业信用修复后,海外订单增加了10%左右,进口货物电解铜在口岸通关环节提速明显,企业切实感受到了良好的企业信用带来的真正实惠。 自《信用办法》实施以来,杭州海关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工作,第一时间对失信企业进行梳理,设立辖区失信企业台账,明确修复时间点并及时提醒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动员指导,通过线上辅导、邮寄提交和网上办理的流程提升便利,切实帮助企业渡难关、增底气,重启良好信用,走稳规范经营之路。2022年至今,杭州海关已帮助142家失信企业顺利完成信用修复,逐步实现辖区失信企业清零。 《信用办法》在海关业务领域正式建立了企业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失信企业纠正行为、消除影响、诚信经营,通过合法路径提升信用等级。“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好信用修复机制,是我们应当持续推进的。”杭州海关企管处副处长陈峻说。 组织失信企业专题培训 “现在终于摘掉了‘失信企业’这顶帽子,修复了信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近日,青岛一家公司的贸易主管刘成峰拿到了青岛海关签发的《准予信用修复决定书》后说。据悉,这也是今年以来青岛海关完成的首例失信企业信用修复。 据了解,这家公司主营塑料篷布等产品的加工贸易业务,因在保税货物管理方面出现走私行为被海关行政处罚,2021年12月被认定为失信企业。 “企业信用等级下调后,我们的进出口货物查验率几乎达到100%,加工贸易业务要全额提供担保,经营成本增加,通关时间变长,交货时间没有了保障,老客户有怨言,新客户开发受阻,真是寸步难行。”刘成峰深有感触地说,“要想企业做得长久,就得守法经营,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该企业此前因走私行为被海关行政处罚,根据规定,需在被认定为失信企业满1年后,提出修复申请。“失信满1年后,海关及时指导我们完成信用修复,公司终于重回正轨,也重塑了开拓市场的信心。”刘成峰说,将来企业一定会遵纪守法好好干,把以前失去的商机和市场找回来。 为帮助失信企业更好地利用信用修复政策,青岛海关依据海关总署信用管理制度修订了信用修复流程,明确信用修复具体环节要求。定期梳理关区失信企业名单,组织失信企业信用修复专题培训,线上线下多形式开展政策宣贯,助力符合条件的企业重塑信用。2022年,青岛海关共为关区16家失信企业完成了信用修复。
|
各地海关主动作为激发企业自主守信意愿
|
信用修复为失信企业开启诚信重塑之门
|
|
|
|
( 2023-04-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经济法治 |
|
□ 本报记者 蔡岩红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海关总署对标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最新要求,聚焦市场主体和社会关切,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信用办法》),推出信用修复制度,对失信行为社会危害性程度,明确失信企业修复标准及程序,规定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失信企业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可向海关书面申请信用修复。 记者近日从多地海关了解到,为构建“放管结合、宽严相济、进退有序”的信用监管新格局,各地海关主动作为,对失信企业进行摸底梳理,有针对性地送政策上门,激发企业自主守信意愿,让失信企业及时了解并用好信用修复这一利企惠企政策。海关信用修复制度为失信企业重塑市场主体信用提供了新路径。 做好信用修复温馨提示 “我们是一家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年多的失信经历,让公司发展几乎陷入停滞,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诚信守法的重要性。海关企业信用修复制度就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带来了光明,更带来了信心。”北京某电子化学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关务负责人张先生感叹道。 记者了解到,北京海关全面落实海关总署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条措施,秉持“重点在威慑、关键在规范”的原则,在对失信主体实施惩戒措施的同时,充分发挥修复制度“治病救人”作用,帮助企业规范经营,摆脱困境。自2021年11月以来,北京地区失信企业数量由51家降至20家,同比减少60.8%,企业整体信用水平稳步提升。 信用修复有“提前申请修复”和“期满主动修复”两种模式。为了帮助失信企业规范经营、尽早修复信用,北京海关详细梳理企业名单,“接受申请”与“主动引导”双管齐下,将重点放在主动引导上。通过设立修复专员,实施滚动式筛查,建立“红绿灯”修复提示机制,北京地区符合修复条件的企业得到了一刻不停、一家不落的信用修复。 “北京海关经过筛查判别,认定我公司符合信用修复条件,主动上门向我们宣讲信用修复制度,贴心的服务为我们带来了信心。经过信用修复,公司通关效率提高了50%以上,出口退税周期缩短了120天,仅一个月内出口销售额就增长了120%,帮助我们重新占领了市场并逆势增长,重新回到了‘快车道’!”张先生说。 “失信企业”这个标签,每家企业都想早一天摘掉。北京海关优化信用修复流程,在认定失信企业前履行告知程序,实行“一降级一告知”,做好信用修复温馨提示,既把握了法度,又送去了“温度”。 北京市一家知名商业龙头企业业务负责人感慨地说:“幸好有信用修复政策,在我们被降级时,北京海关就向我们宣讲了修复制度,我们在被认定失信企业期满后就立即申请了信用修复。北京海关还加快办理速度,仅3天就恢复了原信用等级。” “我们建立直属海关——隶属海关两级联动机制,推动数据传输电子化,加快审批速度,为企业自新添信心、增动力。”北京海关企业管理处处长贾东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一年多来,北京海关共完成企业信用修复31家,其中12家提前“摘帽”。其中不乏承担国家支柱产业的大企业,更多的是中小微企业。修复制度对支持外贸稳定、促进企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贾东表示,下一步,北京海关将强化企业守法经营理念的培树,扎实推进信用修复制度,帮助失信企业重塑信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助力对外贸易经济高质量发展。 设立辖区失信企业台账 “海关及时向我们宣讲了信用修复政策,辅导我们准备申请材料,现在修复了信用,公司经营也步入正轨了。”前不久,浙江省嘉兴市一家服饰企业收到了信用修复决定书。该企业因违法行为受到海关的行政处罚,并被认定为失信企业。 “戴上失信的帽子后,我们进口的第一票货物就被查验,社会声誉受到了一定影响。”上述企业财务总管陈经理感慨,“我们公司痛定思痛,下决心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感谢嘉兴海关第一时间指导我们完成信用修复,让我们公司重新回到正轨。” 2022年10月,杭州海关所属钱江海关主动对辖区内一家进出口有限公司进行了信用等级修复。此前,该企业因进口货物未办理许可证被海关处罚,从而被降为失信企业。降为失信企业之后,进口通关查验率大幅提高,企业运营成本上升,企业进出口业务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为了尽快达到信用修复条件,该企业在强化自身合规守法经营主体责任落实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境外优质客户的选择,以规避在口岸环节再次发生违规行为的风险。 据了解,该企业信用修复后,海外订单增加了10%左右,进口货物电解铜在口岸通关环节提速明显,企业切实感受到了良好的企业信用带来的真正实惠。 自《信用办法》实施以来,杭州海关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工作,第一时间对失信企业进行梳理,设立辖区失信企业台账,明确修复时间点并及时提醒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动员指导,通过线上辅导、邮寄提交和网上办理的流程提升便利,切实帮助企业渡难关、增底气,重启良好信用,走稳规范经营之路。2022年至今,杭州海关已帮助142家失信企业顺利完成信用修复,逐步实现辖区失信企业清零。 《信用办法》在海关业务领域正式建立了企业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失信企业纠正行为、消除影响、诚信经营,通过合法路径提升信用等级。“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好信用修复机制,是我们应当持续推进的。”杭州海关企管处副处长陈峻说。 组织失信企业专题培训 “现在终于摘掉了‘失信企业’这顶帽子,修复了信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近日,青岛一家公司的贸易主管刘成峰拿到了青岛海关签发的《准予信用修复决定书》后说。据悉,这也是今年以来青岛海关完成的首例失信企业信用修复。 据了解,这家公司主营塑料篷布等产品的加工贸易业务,因在保税货物管理方面出现走私行为被海关行政处罚,2021年12月被认定为失信企业。 “企业信用等级下调后,我们的进出口货物查验率几乎达到100%,加工贸易业务要全额提供担保,经营成本增加,通关时间变长,交货时间没有了保障,老客户有怨言,新客户开发受阻,真是寸步难行。”刘成峰深有感触地说,“要想企业做得长久,就得守法经营,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该企业此前因走私行为被海关行政处罚,根据规定,需在被认定为失信企业满1年后,提出修复申请。“失信满1年后,海关及时指导我们完成信用修复,公司终于重回正轨,也重塑了开拓市场的信心。”刘成峰说,将来企业一定会遵纪守法好好干,把以前失去的商机和市场找回来。 为帮助失信企业更好地利用信用修复政策,青岛海关依据海关总署信用管理制度修订了信用修复流程,明确信用修复具体环节要求。定期梳理关区失信企业名单,组织失信企业信用修复专题培训,线上线下多形式开展政策宣贯,助力符合条件的企业重塑信用。2022年,青岛海关共为关区16家失信企业完成了信用修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