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院
|
|
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4月2日,由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和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承办的《储槐植文选》和《刑事一体化:源流、传承与发展》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中央和地方法律实务部门的170余名学者与专家参加了会议。 中国刑法学会会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贾宇指出,储槐植教授是新中国刑法学、犯罪学的重要开拓者,是公认的德高望重、学术精深、闻名中外、桃李天下的前辈师长。储槐植教授首次提出刑事一体化命题,创造性地将哲学普遍联系的规律运用于刑法领域进行演绎,成为刑法学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大大促进了犯罪学、刑法学、刑事政策学、刑事执行学等刑事法学学科的知识融合。 北京大学教授张文认为,储槐植教授是以治学为业的纯正学者,他直面中国现实问题,独立思考,立足本土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中国语境化的新概念、新思想、新观点、新范式、新方法。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认为,刑事一体化思想是一座金矿,有待于我们不断去挖掘,同时也为刑法学研究提出了常议常新的题目。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指出,储槐植教授提出了以刑事一体化、刑法结构严而不厉为核心的原创性学术思想,《储槐植文选》与《刑事一体化:源流、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储槐植教授富含哲理和智慧的学术思想的结晶,而且反映了中国刑法学界对储槐植教授的人格魅力的高度敬佩与学术思想的集体认同。 北京大学教授储槐植自谦自己只能算是半个学者,对一些问题有点独特的“说法”而已,这些“说法”对我国刑法理论、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刑事一体化:源流、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国刑法学同行的集体智慧,则丰富、发展和超越了自己的学说。 与会者一致认为,两本书的出版发行,全面反映了我国刑法学界研究储槐植教授刑事一体化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刑法学对刑事一体化思想的理解和发展。发布会环节由北京大学教授梁根林主持,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蒋浩进行了介绍。 会议第二单元由清华大学教授张明楷和黎宏主持,8位报告人和8位评议人围绕“刑事一体化与刑法方法论”单元主题进行报告和评议。其中,北京大学教授白建军从刑事结果之间“和而不同”、犯罪研究的大逻辑、学科之间的话语可转换性与整体性思维四个方面,具体界定了刑事一体化方法论,强调刑事一体化旨在淡化学科界限,强化学科合作,实现不同学科话语间的通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平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个方面评议了白建军的发言,并从历史发展与未来展望两个时间向度讨论了刑事一体化视野下各学科的发展前景。 会议第三单元由陈兴良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曲新久主持,8位报告人和8位评议人围绕“刑事一体化与刑法运作观念”单元主题进行报告和评议。张明楷强调,“轻刑化是实现严而不厉的关键”,立法机关需要转变观念,增加诸如单处罚金刑等规定;“两高”需要着力“修改”既有司法解释,尤其是关于量刑的规定,而不能一味地制定新的司法解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谢望原赞同张明楷的见解,认为必须认识到重刑对预防犯罪、减少犯罪没有实质意义,必须回归刑罚本质的正确定位。 会议第四单元由武汉大学教授莫洪宪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明祥主持,8位报告人与8位评议人围绕“刑事一体化与刑法解释论”单元主题进行报告和评议。其中,清华大学教授周光权以“刑事一体化视角的危险驾驶罪”为切入点发表看法。他认为:刑法修正案增设轻罪是必要的,不能动辄批评这一立法动向;基于刑事一体化视角考察增设轻罪,可以促使我们反思传统刑法理论;我国应当参考、借鉴国外立法例,对部分犯罪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前科消灭制度。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魏昌东建议,中国刑法学者应当借助刑事一体化的思想,对“国家犯罪治理需求”与“刑法立法能力”间契合点的选择进行深入探究。 会议第五单元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京平主持,8位报告人和8位评议人围绕“刑事一体化与控制犯罪控制”单元主题进行报告和评议。其中,厦门大学教授李兰英呼吁确立网络金融监管现代化的观念,规划专门针对网络金融犯罪的刑事治理路径,设置网络金融犯罪的情景预防策略,实施对网络金融犯罪的社会防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秀梅认为,李兰英的报告拓展了刑事一体化思想的运用范围,实现了刑事一体化在司法实践中的延伸,体现了刑事一体化的多元性。 闭幕环节由北京大学研究员江溯主持,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周加海总结。周加海指出,全天的会议是一场情意融融、别开生面的学术联谊,更是一场碰撞思想、洗涤精神的学术盛宴。刑事一体化思想融合了程序法、犯罪学及刑事政策的理念和基础,能够顺应司法实务的要求,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备注:由于发言人众多,达80余位,观点不能一一呈现,敬请见谅)
|
|
《储槐植文选》和《刑事一体化:源流、传承与发展》 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
|
|
|
( 2023-04-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
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4月2日,由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和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承办的《储槐植文选》和《刑事一体化:源流、传承与发展》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中央和地方法律实务部门的170余名学者与专家参加了会议。 中国刑法学会会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贾宇指出,储槐植教授是新中国刑法学、犯罪学的重要开拓者,是公认的德高望重、学术精深、闻名中外、桃李天下的前辈师长。储槐植教授首次提出刑事一体化命题,创造性地将哲学普遍联系的规律运用于刑法领域进行演绎,成为刑法学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大大促进了犯罪学、刑法学、刑事政策学、刑事执行学等刑事法学学科的知识融合。 北京大学教授张文认为,储槐植教授是以治学为业的纯正学者,他直面中国现实问题,独立思考,立足本土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中国语境化的新概念、新思想、新观点、新范式、新方法。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认为,刑事一体化思想是一座金矿,有待于我们不断去挖掘,同时也为刑法学研究提出了常议常新的题目。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指出,储槐植教授提出了以刑事一体化、刑法结构严而不厉为核心的原创性学术思想,《储槐植文选》与《刑事一体化:源流、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储槐植教授富含哲理和智慧的学术思想的结晶,而且反映了中国刑法学界对储槐植教授的人格魅力的高度敬佩与学术思想的集体认同。 北京大学教授储槐植自谦自己只能算是半个学者,对一些问题有点独特的“说法”而已,这些“说法”对我国刑法理论、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刑事一体化:源流、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国刑法学同行的集体智慧,则丰富、发展和超越了自己的学说。 与会者一致认为,两本书的出版发行,全面反映了我国刑法学界研究储槐植教授刑事一体化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刑法学对刑事一体化思想的理解和发展。发布会环节由北京大学教授梁根林主持,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蒋浩进行了介绍。 会议第二单元由清华大学教授张明楷和黎宏主持,8位报告人和8位评议人围绕“刑事一体化与刑法方法论”单元主题进行报告和评议。其中,北京大学教授白建军从刑事结果之间“和而不同”、犯罪研究的大逻辑、学科之间的话语可转换性与整体性思维四个方面,具体界定了刑事一体化方法论,强调刑事一体化旨在淡化学科界限,强化学科合作,实现不同学科话语间的通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平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个方面评议了白建军的发言,并从历史发展与未来展望两个时间向度讨论了刑事一体化视野下各学科的发展前景。 会议第三单元由陈兴良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曲新久主持,8位报告人和8位评议人围绕“刑事一体化与刑法运作观念”单元主题进行报告和评议。张明楷强调,“轻刑化是实现严而不厉的关键”,立法机关需要转变观念,增加诸如单处罚金刑等规定;“两高”需要着力“修改”既有司法解释,尤其是关于量刑的规定,而不能一味地制定新的司法解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谢望原赞同张明楷的见解,认为必须认识到重刑对预防犯罪、减少犯罪没有实质意义,必须回归刑罚本质的正确定位。 会议第四单元由武汉大学教授莫洪宪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明祥主持,8位报告人与8位评议人围绕“刑事一体化与刑法解释论”单元主题进行报告和评议。其中,清华大学教授周光权以“刑事一体化视角的危险驾驶罪”为切入点发表看法。他认为:刑法修正案增设轻罪是必要的,不能动辄批评这一立法动向;基于刑事一体化视角考察增设轻罪,可以促使我们反思传统刑法理论;我国应当参考、借鉴国外立法例,对部分犯罪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前科消灭制度。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魏昌东建议,中国刑法学者应当借助刑事一体化的思想,对“国家犯罪治理需求”与“刑法立法能力”间契合点的选择进行深入探究。 会议第五单元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京平主持,8位报告人和8位评议人围绕“刑事一体化与控制犯罪控制”单元主题进行报告和评议。其中,厦门大学教授李兰英呼吁确立网络金融监管现代化的观念,规划专门针对网络金融犯罪的刑事治理路径,设置网络金融犯罪的情景预防策略,实施对网络金融犯罪的社会防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秀梅认为,李兰英的报告拓展了刑事一体化思想的运用范围,实现了刑事一体化在司法实践中的延伸,体现了刑事一体化的多元性。 闭幕环节由北京大学研究员江溯主持,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周加海总结。周加海指出,全天的会议是一场情意融融、别开生面的学术联谊,更是一场碰撞思想、洗涤精神的学术盛宴。刑事一体化思想融合了程序法、犯罪学及刑事政策的理念和基础,能够顺应司法实务的要求,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备注:由于发言人众多,达80余位,观点不能一一呈现,敬请见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