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青少年与法
8 5/8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河池推行法治班主任“精准滴灌”法治之花
· 安吉未检全方位守护青春期“十字路口”
· 江岸未检蒲公英工作室播撒爱和希望
· 抓诉源,北京一中院打造未保“同心环”
· 跨越两千公里,
检察官为女童找“家”

抓诉源,北京一中院打造未保“同心环”

( 2023-03-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青少年与法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 本报通讯员 郝孟琦
  
  普法,是法院的责任,也是延伸未成年人保护开展诉源治理工作最有效的司法触角。开学一个月来,一场接一场的“开学法治第一课”陆续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讲。“这所学校的周边交通环境复杂,我们讲的是安全主题。”“中学生经常用手机发视频,需要注意对肖像权的保护。”就这样,一堂堂各具特色的法治课,获得了同学们的点赞。
  近年来,北京市一中院通过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带,构筑多主体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诉源治理“同心环”,创设“三式五类工作法”预防和减少失足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等,打造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矩阵,用司法建议解决案件背后存在的治理难题,让孩子们在法治呵护下茁壮成长。
  “现在的孩子比之前见得多、识得广,接触到的社会也比之前更复杂化、多元化,这里面就蕴藏着一些法律风险,特别需要专业的法治教育来进行引导。”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说,“孩子们也爱听法官的”。
  北京一中院于2017年在首师大附中建起了法治教育基地。经过5年多的努力,成为一中院法治教育基地的学校数量稳步增加,如今已经形成一院五校联动、“点—线—面”协同发展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带。
  面对被性侵未成年女性低龄化的特点,在小学开展“面对性侵,我们有话说”讲座;面对疫情下学生心理变化,开展“法律与自我心理调整”互动……如今,北京一中院已为所有基地成员学校打造出“一校一模式”普法教育实施方案,根据各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法治兴趣需求、校园治理特色,量身定制菜单式、情景式、滴灌式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犯罪预防和自身合法权益维护,让小矛盾化解在学校,小纠纷止步于诉前。
  在北京一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徐庆斌看来,未成年人受到侵害或陷入违法犯罪,往往暴露出民事、行政监管以及公益保护等领域的综合性问题,也常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各种环境息息相关。为此,北京一中院整合社会法治教育资源,联动教委、团委、妇联、社区等单位组织或团体,形成共育合力,并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企业雇佣童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等问题,先后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发送司法建议15份,12家单位、部门针对问题进行了整改,打造出未成年人保护诉源治理“同心环”。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北京一中院未审庭的初心和坚持。对于“失足少年”,该院创设“三式五类工作法”,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回访和教育感化工作,持续跟踪他们的成长发展动态,实现了刑事审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