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在全国两会前召开的地方两会,往往被看作新一年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目前,全国31省(区、市)两会已经全部结束,地方两会通过的2023年省级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也陆续发布。 《法治日报》记者在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时注意到,“法治”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汇之一。 “以法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各地在部署今后五年和2023年的政府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社会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各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并明确了多项具体举措。 北京提出,优化企业准入、准营、注销等事项办理流程,推出更多“一证通办”事项和“一件事”集成办服务场景。推进“6+4”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有效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建设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 上海提出,以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巩固拓展营商环境创新成果,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高水平对标改革,全力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探索极简审批。 海南提出,推进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用制度和互联网技术,让市场主体和群众依法依规办事不求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湖北提出,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迭代升级“四办”改革,能优化的流程全部优化,能精简的环节坚决精简,能压缩的时限压缩到底,“跨省通办”事项扩大到150项以上、“一业一证”改革行业拓展到25个以上。 “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有利于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说。 建设法治政府提升工作效能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要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四川提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 江苏提出,继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天津提出,扎实实施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公信力和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依法按程序推动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高质量立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八五”普法。 重庆提出,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民意调查和决策后评估。加快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创制性立法。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 “建设服务政府、廉洁政府、责任政府、效率政府,始终是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是切实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水平的必要举措。”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说。 夯实法治基础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保障。多地在部署乡村振兴工作时注重夯实乡村振兴的法治基础,提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等具体举措。 福建提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推动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贵州提出,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健全用好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更好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积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明新风润泽乡村。 江西提出,推进乡村振兴青年农技人员“培基”行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深化移风易俗,引领婚丧嫁娶新风尚。 云南提出,大力支持村级组织建设,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评比制、网格化、数字化治理等方式。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村规民约,深化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干部及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十分重要。各级政府应当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法律服务供给以满足农民法治需求,推动形成并完善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乡村治理格局。”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说。 制图/李晓军
|
“法治”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汇之一
|
各地明确要求全面推进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
|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在全国两会前召开的地方两会,往往被看作新一年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目前,全国31省(区、市)两会已经全部结束,地方两会通过的2023年省级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也陆续发布。 《法治日报》记者在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时注意到,“法治”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汇之一。 “以法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各地在部署今后五年和2023年的政府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社会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各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并明确了多项具体举措。 北京提出,优化企业准入、准营、注销等事项办理流程,推出更多“一证通办”事项和“一件事”集成办服务场景。推进“6+4”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有效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建设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 上海提出,以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巩固拓展营商环境创新成果,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高水平对标改革,全力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探索极简审批。 海南提出,推进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用制度和互联网技术,让市场主体和群众依法依规办事不求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湖北提出,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迭代升级“四办”改革,能优化的流程全部优化,能精简的环节坚决精简,能压缩的时限压缩到底,“跨省通办”事项扩大到150项以上、“一业一证”改革行业拓展到25个以上。 “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有利于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说。 建设法治政府提升工作效能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要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四川提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 江苏提出,继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天津提出,扎实实施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公信力和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依法按程序推动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高质量立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八五”普法。 重庆提出,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民意调查和决策后评估。加快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创制性立法。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 “建设服务政府、廉洁政府、责任政府、效率政府,始终是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是切实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水平的必要举措。”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说。 夯实法治基础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保障。多地在部署乡村振兴工作时注重夯实乡村振兴的法治基础,提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等具体举措。 福建提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推动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贵州提出,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健全用好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更好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积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明新风润泽乡村。 江西提出,推进乡村振兴青年农技人员“培基”行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深化移风易俗,引领婚丧嫁娶新风尚。 云南提出,大力支持村级组织建设,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评比制、网格化、数字化治理等方式。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村规民约,深化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干部及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十分重要。各级政府应当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法律服务供给以满足农民法治需求,推动形成并完善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乡村治理格局。”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说。 制图/李晓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