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13 3/13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5年全国检察机关纠正虚假诉讼案件约4万件
· 公安部部署开展“昆仑2023”专项行动
· “一竿到底”解纷新模式显效能
· “公益诉讼+特邀检察官助理”合力护航农资安全
· 图片新闻
· 重点从四个方面谋划推进检察工作
· 将解决来信来访诉求纳入办案责任
· 近两年救助帮扶困难妇女1195人
· 平顶山法治政府建设提升公众满意度

“一竿到底”解纷新模式显效能
北京通州法院去年收案量同比下降23.89%

( 2023-02-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黄洁
  
  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收案量同比下降23.89%,民商事收案量同比下降22.81%,降幅在北京全市一类法院中排名第一。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该院近年来坚持与基层党组织、乡镇街道、社会力量协同发力,深度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的成果,以“一竿到底”为特点的解纷新模式正在通州不断完善并显现效能。
  2月21日上午,在通州区漷县北堤寺村的田间,漷县法庭邢怀龙法官团队正在为该村32户村民和土地实际使用人调解纠纷,双方因拖欠土地租金的问题引发矛盾。见到法官,双方纷纷地说着自己的困难。“身经百战”的邢怀龙和团队成员耐心为双方释法说理,经过努力最终促成各方达成调解协议,法官现场对各方所签署的调解书进行了司法确认。
  漷县法庭庭长于俊平介绍:“考虑到当事人人数较多,为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我们现场一揽子解决了双方因土地租赁产生的一系列纠纷,保障了涉案155亩土地的正常春耕播种。”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通州法院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中时常会见到。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通州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在全区22个乡镇街道布设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搭建起“法院—法庭—乡镇—村居”四级解纷网络,解纷触角全面下沉至村居社区。各村居社区设立解纷联络站,会集了特邀调解员76人,解纷联络员405人,有效整合基层解纷力量,保证群众纠纷“只跑一次”,群众有难题“一站通办”。
  在距离通州法院22公里的于家务乡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法官马巨不到两个小时就调解解决了当事人之间的继承纠纷,在审查后为各方出具了调解书。据了解,马巨所在的马驹桥人民法庭,结合于家务乡的民族特色,联合属地党委、政府打造了北京首家具有民族特色的法治调解品牌“于府院”,还给辖区各村挂牌“小院儿”,覆盖全乡25个村社区。通过“无讼乡镇”“无讼村居”建设,其中7个村社区已经实现零诉讼。
  在通州,不仅有“于府院”。近年来,通州法院各人民法庭在该院党组的统一部署下大胆创新,涌现出一批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一站式”特色平台,形成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生动实践。
  宋庄法庭党支部与属地村委会共同设立的诉源治理微e站,聚合云端解纷力量,自运行以来先后开展调解工作100余次,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0余小时。张家湾法庭不仅构建起员额法官包片,调解员包村,解纷联络员、基层网格员包户参与治理的模式,还通过建设“E解纷平台”,为群众提供了“一扫即享”的线上“一站式”服务。台湖法庭则开通涉文旅产业纠纷绿色审理通道,组建专业审判团队定点入驻辖区内各“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还通过发布《企业环境污染风险防控提示书》、司法服务保障专刊等,为辖区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与此同时,为更精准对接城区群众的解纷需求,通州法院本院法官也主动“走出去”,于2022年10月在通州城区设立起诉前调解委员会“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截至2月15日已收案8022件,调解成功2106件。该解纷中心还定期开展类案分析、法律风险研判等工作,与重点单位定点座谈,力争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的产生。
  “一站式”解纷平台在通州区遍地开花的同时,科技赋能又为通州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记者了解到,2022年6月,该院正式上线涵盖八大功能板块近20项功能的网上“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VR版),给群众带来实景沉浸式诉讼服务体验,累计让5000余名群众受益;电子卷宗随卷生成工作的推进实现了诉讼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规范化、利用便捷化,让当事人“一次也不用跑”就能借阅卷宗材料。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不断惠及更多百姓,不仅各项诉讼服务均可在线完成,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也同样实现了“线上办”,开启了“线上熙熙攘攘、线下秩序井然”的智慧办案新常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