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2/13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在文明辉映互鉴中破解难题 共同进步
· 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贡献政法力量
· 以高质量法治引领高质量发展
·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 让法治信仰根植三湘大地
· 以高质量检律协作服务高水平法治建设
· 扛起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时代使命
· 李刚:努力让法治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 以能动司法温暖见义勇为者
· 上海闵行“一盟一厅”构建韧性城市治理模式

在文明辉映互鉴中破解难题 共同进步
习近平主席给希腊学者的复信引发热烈国际反响

( 2023-02-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新华社记者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复信引发热烈国际反响,多国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强调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这必将有力推动各种文明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导文明交流互鉴
  “我从这封信中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对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事业的大力支持,习近平主席的观点令人感到鼓舞。”希腊教育和宗教事务部前负责高等教育事务的秘书长阿波斯托利斯·季米特罗普洛斯说。
  季米特罗普洛斯是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希方主要筹建推动者之一。他表示,建立文明互鉴中心、设立希中古文明比较学研究方向的联合硕士项目等,必将大大推动希中两国文明交流,开辟希中古文明交流的新时代。
  日本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日中关系学会副会长川村范行表示,中希两大文明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重大贡献,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辉煌印记。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化解人类文明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遗址管理处学者穆罕默德·阿里·侯赛因亚尔看来,习近平主席积极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对推动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说,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不同文明的智慧并形成合力极为重要。
  侯赛因亚尔感慨说,阿富汗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曾见证过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和辉映。对于近代以来饱受战争、贫困之苦的阿富汗人来说,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兼容并蓄追求永久和平是非常珍贵的,他对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文明观高度认同。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体现出他对文明交流的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推动精神文明成果的保护和弘扬。”埃及中国事务专家、智慧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艾哈迈德·赛义德说,“习近平主席向研究中国文化和推动交流合作的专家学者表达鼓励和支持,展现出中国对各国文化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态度。”
  “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国与国之间交流互鉴,既是中国诚意的体现,表明中国重视合作,也为促进各国间了解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伊朗德黑兰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生考萨尔·卡尔加尔说,文明互鉴,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对消除不同人群间的误解和隔阂非常重要。
  “习近平主席给希腊学者的复信,充分反映了他推动文明互鉴、通过文化交流提升人类福祉的博大胸怀。”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学生埃德蒙·泰雷姆·乌加尔说,“期待非洲国家与中国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非洲与中国的友谊”。
为破解时代难题提供指引
  习近平主席指出,知古鉴今,继往开来。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展繁荣。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
  “习近平主席在给希腊学者的信中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通过文明之间的包容互鉴,世界可以找到和平发展之路,避免国际格局走向对立对抗。”法国中国问题专家、作家莱娅·贝西说,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十分必要,各国之间需要坦诚和交流。
  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中文系主任法尔哈德·贾万巴赫特·海拉巴迪一直致力于伊朗中国文化教育交流。他指出,当今世界动荡和冲突不断,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互相理解的作用更加凸显。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对于世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很多问题源于行为体之间的不了解、不理解,习近平主席在给希腊学者复信中的观点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他说。
  英国著名汉学家弗朗西丝·伍德特别喜欢习近平主席对希腊和中国这两个文明在欧亚大陆两端的描述。“我们必须承认和赞美文明之间的差异。在我看来,这就是研究其他文明的真正原因。我们通过学习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思想来丰富自己、增长见识。”
  马耳他大学中国历史讲师斯蒂芬·卡奇亚说,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对建立真诚、友好、富有成效的关系至关重要。习近平主席推动文明互鉴的观点根植于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为世界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提供指引。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学生汉斯尼克·奥蒙迪·奥蒂诺对习近平主席“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观点深有体会。他说,尊重不同文明,保护文明多样性,才能相互理解,让人们更团结,让世界更美好。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
  “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公共卫生、难民和地区冲突等挑战,更加凸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性。”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说。
  帕潘德里欧指出,在希中两国文明中,都存在一些思想可为构建更加美好世界提供指引。在中国,“君子和而不同”等观点表明,寻求在和谐中为实现共同目标而携手努力的观念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之中。“我非常赞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中国为此付出的重要努力。”
  在叙利亚政治问题专家穆罕默德·奥马里看来,推动国家间友好交往、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也体现在中国的外交理念中。中国强调通过多边机制和渠道开展对话与合作,反对单边主义。“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俄罗斯东方学家、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汉语客座讲师费奥多尔·多尔加切夫说,实践表明,无视或者否定他国文明的价值将导致矛盾激化,了解不同文明的价值有助于找到共同点和消除误解,进而消除导致冲突的根源,走向全人类的和谐发展。
  正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韩国学生曹大浩说,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认为,这与中国古代追求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是全世界应该共同追求的目标。各国应贡献各自正能量,通过合作努力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困难,携手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让文明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作为《易经》葡萄牙文版的译者,巴西东方学学者古斯塔沃·平托认为,中华文明自古以来追求全天下人类共同的发展,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了中华文明传统理念的精华,这种兼容并蓄的精神值得更多国家深入了解,开放包容才能开创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王晓梅、刘学、王昭)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