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开栏语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各项工作实现全面突破、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典型性的先进地区和项目。 自2019年起,中央依法治国办组织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每两年一批,梯次推进、辐射带动,树立一批批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典范标杆,营造法治政府建设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近期,中央依法治国办正式公布第二批50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和59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名单。为充分展现各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从即日起,本报开设“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巡礼”专栏,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黄洁 “正阳门下、金水桥边”,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北京市东城区,有着不同寻常的政治使命。老城保护、疏解腾退、人居环境改善、营商环境提升等每一项工作既是东城创新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从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理率达100%,到首创“你点我检”信息平台,从设立18家“诉调对接工作站”实现街区层面全覆盖,到首创驻劳动监察队诉调对接工作站和驻商务楼宇诉调对接工作站,形成“诉前批量化解东城方案”……每一项创新机制背后无不体现着东城区扎实推进依法治区,法治护航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的不懈努力。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近期公布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中,东城区榜上有名。 以决策程序法治化提升治理水平 东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保护古都风貌、留住胡同韵味、改善人居环境,让老胡同里的居民过上了现代新生活。地处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的南锣鼓巷有着700多年历史,也是时下最热门的网红景点之一。在推动这条老街改造提升过程中,“法治”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在南锣鼓巷修缮整治项目中,东城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专家论证、进行法律问题研究。东城区率先建立的责任规划师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专业设计单位组成的规划师团队帮助南锣鼓巷推动了主街风貌的保护提升,法律顾问专家团则全程参与了立项文件审核、合同审查等工作,全方位提供决策建议。 东城区司法局局长贾红梅告诉记者,这样的决策程序是东城区每项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的必经程序。自2019年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施行后,东城区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通过设置“集体讨论前审核”“公文制发前审核”两个前置程序,筑起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的法律“防火墙”;通过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的适用范围及工作流程,为搭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多元治理的工作平台清除了障碍。 在南锣鼓巷修缮整治项目中,“公众参与”的程序贯穿始终。经过广泛征求居民意见,项目前期就研究确定了“一院一策”“一户一设计”的工作模式,并设置多样化选择,让居民自己决定或留或走。为了最大限度维护群众权益,东城区还培育了如“小院议事厅”“小巷管家”“胡同花友汇”等一批基层社会治理品牌,激发群众参与决策的内生动力。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我们一方面以制度约束不断规范政府的决策行为,同时配套开展政府行为‘法治体检’,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政府履职的100项指标进行评估,随时发现短板、整改问题。从基层同步发力,上下联动共同推动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的提档升级。”贾红梅说。 以“四位一体”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2022年2月,北京首邮报刊亭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东城区的130户报刊亭需要集中批量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登记业务,变更经营范围。起初,由于担心材料多、程序复杂,公司的办事人员很是担心。但让办事人员欣喜的是,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探索了“证照联办+连锁企业集中办理”组合改革,接到申请后,主动提出为其开通批量业务绿色通道服务,无需企业按户次预约,只需要线下一次性批量提交办理即可,并安排专人指导企业准备申请材料、填报申请信息等。最终,企业分四批次提交了材料,全部为当场受理、当日办结,当天即领取变更后的营业执照。 不久前,某房地产公司财务人员也在体验了东城区的“十七税合一”综合申报系统后,直呼“实在是太方便了”。不同税种可以综合申报,自动预填、税额自动计算等功能更是让办税效率大幅提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东城区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大批利企便民措施。“紫金驻企专员”充当企业服务管家,联系服务企业2.4万余户次,收集解决企业需求近5500项;加快实施的智慧政务行动,不仅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理率100%,还率先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反映“办不成事”窗口,解决企业难事愁事;通过“你点我检”信息平台,根据用户诉求开展质量抽检并公示,进一步提升了执法精准度;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开展柔性执法,作出不予处罚决定2910件。 东城区发改委副主任王新刚告诉记者,2022年,东城区研究出台了《东城区2022年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重点改革任务243项,全区各部门针对营商环境建设的短板弱项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下大力气推动改革实践,多项经验做法走在了全市乃至全国前列。“紫金服务”引领、“放管服”改革加速、“办不成事”窗口解难、执法监管保障“四位一体”工作体系成为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的坚实基石。 以整合资源拓宽多元解纷路径 2022年除夕前两天,东四街道司法所所长王永恒的工作节奏仍是马不停蹄。东四街道辖区大多为老旧平房院落,邻里之间摩擦时有发生,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解就成为社区和街道工作的重要内容。自从东城区人民法院与区司法局联合建立了“诉调对接工作站”,王永恒的这份“平安”压力就减轻了不少。 王永恒告诉记者,凡是进入工作站调解的案件,法官都会到场,共同参与调解并现场为调解成功的案件进行司法确认,真正让当事人“一站式”解决问题。 这样的便利如今已经覆盖东城全区。据了解,东城区相继建立18家工作站点,在全市率先实现诉调对接工作街区层面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创建了全国第一家驻劳动监察队诉调对接工作站和驻商务楼宇诉调对接工作站,东城区法院还开通了北京法院首家诉前调解专线,线上委派调解、云端司法确认,提供“调解不见面,解纷不掉线”的线上司法服务。 贾红梅说,近年来,东城区打造的以“和立方”为品牌的“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机制不断向纵深发展,成为诉前批量化解矛盾纠纷的“东城方案”。同时,矛盾纠纷化解也是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重要职能之一,东城区通过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构建多元化解平台,形成共治模式,为核心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赋能。 2022年7月,东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扩建,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证服务、人民调解等各项服务功能汇集于此,并成立“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室”,全方位满足群众和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在提升全区公共法律服务水平的过程中,东城区着眼基层,有针对性地强化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的基础性、公益性作用,如天坛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每周四的律师接待日活动十年未曾间断,景山街道还为每个社区都划定“法律服务时间”,成为社区居民寻求法律帮助最直接的渠道。 东城区区长周金星表示,党的二十大为推进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吹响了号角,新征程上,东城区将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人民”为目标,不断凝聚力量,创新发展,为推动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东城区法治政府建设成果的过程中,“为民”不仅是耳中听到最多的词汇,也是脑海中浮现最多的声音。法治政府建设归根结底是贯穿为民初心、写好惠民答卷,东城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胸怀“国之大者”的担当,高起点谋划,以创新驱动,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同时,该区更将依法行政、不断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己任,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一项项“小切口”、精准化的服务举措,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对法治建设的具体需求,切实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赢得群众信任和点赞。
|
|
法治护航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
|
北京东城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
|
|
( 2023-02-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图为商务楼宇民商事纠纷调解工作站为企业提供便捷法律服务。 东城区司法局供图 |
|
开栏语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各项工作实现全面突破、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典型性的先进地区和项目。 自2019年起,中央依法治国办组织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每两年一批,梯次推进、辐射带动,树立一批批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典范标杆,营造法治政府建设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近期,中央依法治国办正式公布第二批50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和59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名单。为充分展现各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从即日起,本报开设“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巡礼”专栏,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黄洁 “正阳门下、金水桥边”,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北京市东城区,有着不同寻常的政治使命。老城保护、疏解腾退、人居环境改善、营商环境提升等每一项工作既是东城创新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从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理率达100%,到首创“你点我检”信息平台,从设立18家“诉调对接工作站”实现街区层面全覆盖,到首创驻劳动监察队诉调对接工作站和驻商务楼宇诉调对接工作站,形成“诉前批量化解东城方案”……每一项创新机制背后无不体现着东城区扎实推进依法治区,法治护航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的不懈努力。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近期公布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中,东城区榜上有名。 以决策程序法治化提升治理水平 东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保护古都风貌、留住胡同韵味、改善人居环境,让老胡同里的居民过上了现代新生活。地处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的南锣鼓巷有着700多年历史,也是时下最热门的网红景点之一。在推动这条老街改造提升过程中,“法治”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在南锣鼓巷修缮整治项目中,东城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专家论证、进行法律问题研究。东城区率先建立的责任规划师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专业设计单位组成的规划师团队帮助南锣鼓巷推动了主街风貌的保护提升,法律顾问专家团则全程参与了立项文件审核、合同审查等工作,全方位提供决策建议。 东城区司法局局长贾红梅告诉记者,这样的决策程序是东城区每项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的必经程序。自2019年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施行后,东城区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通过设置“集体讨论前审核”“公文制发前审核”两个前置程序,筑起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的法律“防火墙”;通过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的适用范围及工作流程,为搭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多元治理的工作平台清除了障碍。 在南锣鼓巷修缮整治项目中,“公众参与”的程序贯穿始终。经过广泛征求居民意见,项目前期就研究确定了“一院一策”“一户一设计”的工作模式,并设置多样化选择,让居民自己决定或留或走。为了最大限度维护群众权益,东城区还培育了如“小院议事厅”“小巷管家”“胡同花友汇”等一批基层社会治理品牌,激发群众参与决策的内生动力。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我们一方面以制度约束不断规范政府的决策行为,同时配套开展政府行为‘法治体检’,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政府履职的100项指标进行评估,随时发现短板、整改问题。从基层同步发力,上下联动共同推动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的提档升级。”贾红梅说。 以“四位一体”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2022年2月,北京首邮报刊亭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东城区的130户报刊亭需要集中批量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登记业务,变更经营范围。起初,由于担心材料多、程序复杂,公司的办事人员很是担心。但让办事人员欣喜的是,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探索了“证照联办+连锁企业集中办理”组合改革,接到申请后,主动提出为其开通批量业务绿色通道服务,无需企业按户次预约,只需要线下一次性批量提交办理即可,并安排专人指导企业准备申请材料、填报申请信息等。最终,企业分四批次提交了材料,全部为当场受理、当日办结,当天即领取变更后的营业执照。 不久前,某房地产公司财务人员也在体验了东城区的“十七税合一”综合申报系统后,直呼“实在是太方便了”。不同税种可以综合申报,自动预填、税额自动计算等功能更是让办税效率大幅提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东城区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大批利企便民措施。“紫金驻企专员”充当企业服务管家,联系服务企业2.4万余户次,收集解决企业需求近5500项;加快实施的智慧政务行动,不仅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理率100%,还率先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反映“办不成事”窗口,解决企业难事愁事;通过“你点我检”信息平台,根据用户诉求开展质量抽检并公示,进一步提升了执法精准度;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开展柔性执法,作出不予处罚决定2910件。 东城区发改委副主任王新刚告诉记者,2022年,东城区研究出台了《东城区2022年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重点改革任务243项,全区各部门针对营商环境建设的短板弱项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下大力气推动改革实践,多项经验做法走在了全市乃至全国前列。“紫金服务”引领、“放管服”改革加速、“办不成事”窗口解难、执法监管保障“四位一体”工作体系成为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的坚实基石。 以整合资源拓宽多元解纷路径 2022年除夕前两天,东四街道司法所所长王永恒的工作节奏仍是马不停蹄。东四街道辖区大多为老旧平房院落,邻里之间摩擦时有发生,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解就成为社区和街道工作的重要内容。自从东城区人民法院与区司法局联合建立了“诉调对接工作站”,王永恒的这份“平安”压力就减轻了不少。 王永恒告诉记者,凡是进入工作站调解的案件,法官都会到场,共同参与调解并现场为调解成功的案件进行司法确认,真正让当事人“一站式”解决问题。 这样的便利如今已经覆盖东城全区。据了解,东城区相继建立18家工作站点,在全市率先实现诉调对接工作街区层面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创建了全国第一家驻劳动监察队诉调对接工作站和驻商务楼宇诉调对接工作站,东城区法院还开通了北京法院首家诉前调解专线,线上委派调解、云端司法确认,提供“调解不见面,解纷不掉线”的线上司法服务。 贾红梅说,近年来,东城区打造的以“和立方”为品牌的“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机制不断向纵深发展,成为诉前批量化解矛盾纠纷的“东城方案”。同时,矛盾纠纷化解也是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重要职能之一,东城区通过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构建多元化解平台,形成共治模式,为核心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赋能。 2022年7月,东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扩建,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证服务、人民调解等各项服务功能汇集于此,并成立“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室”,全方位满足群众和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在提升全区公共法律服务水平的过程中,东城区着眼基层,有针对性地强化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的基础性、公益性作用,如天坛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每周四的律师接待日活动十年未曾间断,景山街道还为每个社区都划定“法律服务时间”,成为社区居民寻求法律帮助最直接的渠道。 东城区区长周金星表示,党的二十大为推进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吹响了号角,新征程上,东城区将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人民”为目标,不断凝聚力量,创新发展,为推动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东城区法治政府建设成果的过程中,“为民”不仅是耳中听到最多的词汇,也是脑海中浮现最多的声音。法治政府建设归根结底是贯穿为民初心、写好惠民答卷,东城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胸怀“国之大者”的担当,高起点谋划,以创新驱动,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同时,该区更将依法行政、不断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己任,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一项项“小切口”、精准化的服务举措,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对法治建设的具体需求,切实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赢得群众信任和点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