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
|
|
□ 本报记者 刘志月 □ 本报通讯员 赖栋才 李宗吾
电线老化,消防等级低,火灾隐患严重……第一次来到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民权派出所辖区,湖北省公安厅包联干部申永川直呼“没想到”。 老申与街道办、派出所工作人员研究后,制定出一套针对性极强的“组合拳”:成立业余消防队,配备微型消防车,楼栋每隔30米配备一个灭火器,每周开展业务训练和消防演习,消除了民权派出所辖区久拖未决的火灾隐患。 像申永川这样将包联派出所作为“第二岗位”、一人包一所的机关干部,湖北省公安厅有300名、全省各市县公安机关有1200多名。 今年以来,湖北公安坚持强基导向,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创建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包联派出所“235”工作机制,对全省1504个派出所实行包联全覆盖,推进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不断夯实湖北公安工作根基,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湖北提供了坚实支撑。 变“下基层”为“包基层” 11月9日一早,湖北省公安厅包联干部龚大志来到孝感市孝昌县公安局季店派出所。 跟在厅机关上班一样轻车熟路,龚大志用自己的账号登录新警综平台,有条不紊地查阅派出所接处警、受立案情况,并对平台的信息录入应用、执法闭环建设和执法办案场所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针对过去下基层来去匆匆、走过场的情况,湖北省公安厅创建“235”工作机制,按照省公安厅20%、市州公安局30%、县(市、区)公安(分)局50%的比例,全覆盖包联全省1504个派出所,让机关与基层上下一体、同向发力。 “不管哪一级干部,包联都是一竿子插到底,避免层层衰减、情况失真;不搞多头督导、重复督导,减轻基层负担。”湖北省公安厅“235”机制办负责人张徽徽说。 湖北省公安厅明确:省公安厅机关包联干部至少每月,市州公安机关包联干部至少每半个月,县级公安机关包联干部至少每周必须深入派出所,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开展工作。 工作中,湖北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奔赴基层公安信访窗口、接处警窗口、社区(村)民(辅)警工作点,检查执法办案、“找窟窿、堵窟窿、防透风”工作、信访案件化解、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锚定“为基层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目标,督导、调研、帮扶、宣讲,统筹包联推进各项中心工作,努力兜住不出事、少出事的底线。 变“查问题”为“解难题” “有了包联干部的支持,以前不熟悉的技能,现在得心应手;以前办不了的案子,现在成竹在胸。”石首市公安局桃花山派出所民警对包联干部周清明很是佩服。 经过4个月包联,周清明帮助桃花山派出所构建起全新的信息化工作系统,并对接石首市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作战平台。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推着问题改。 结合省委“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湖北省公安厅各厅直部门全面收集重大问题线索,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效果清单”包联任务书。 “‘三张清单’就是下沉干部的工作日志,也是开展包联考核的重要依据。”湖北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问题清单公开发布,责任到人、倒排工期、动态销号,杜绝“为下而下”,确保“真下实干”。 湖北省公安厅还在政务微信中增设“235”包联模块,让包联工作痕迹清晰可见。对包联干部实行动态积分考核,任务办结了有分,办得好加分,没办或少办扣分。积分结果与个人评优评先、晋职晋级挂钩。 对号入座查问题,尽职尽责抓整改。截至今年10月,湖北公安包联干部收集安全风险隐患问题7229个,解决问题5821个。 变“输血”为“造血” 在襄阳,省市两级公安机关包联干部大力推进强基改革,实现全市专职社区民警100%配备,并全部进入社区“两委”班子,“社区民警沉不下去、驻不下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鄂州葛店,湖北省公安厅包联干部钱昌林组织全所民(辅)警开展信息化应用系列培训,派出所民(辅)警对新的信息化平台使用不熟问题迎刃而解。 湖北省公安厅包联干部刘斌协调多方支持,弥补了麻城市公安局白果派出所警用电动自行车及部分警械缺口。 “机关干部手里有资源,却少实战。基层一线有实战,却缺乏资源,供需不匹配。”张徽徽说,包联干部积极争取上级机关和党委政府支持,既通过“输血”帮助解决现实问题,又通过创建一批管长远、利长久的机制平台实现“造血”,突破失衡困境,助力质效提升。 湖北省公安厅还建立双向评议机制,推动包联干部和派出所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将“警力、技术、装备、资源”源源不断从机关精准直送基层。 “各级机关领导干部把包联派出所当成‘第二岗位’,当好宣讲员、服务员、联络员、监督员、战斗员,和我们想到一处、干在一块、苦在一起,真正帮助我们强筋壮骨、提质增效,这样的包联干部,我们打心眼里欢迎。”大冶市公安局罗家桥派出所民警姜亨祝说。
|
|
包联派出所成了机关民警“第二岗位”
|
湖北公安创建“235”机制催生强基动能
|
|
|
( 2022-12-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
□ 本报记者 刘志月 □ 本报通讯员 赖栋才 李宗吾
电线老化,消防等级低,火灾隐患严重……第一次来到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民权派出所辖区,湖北省公安厅包联干部申永川直呼“没想到”。 老申与街道办、派出所工作人员研究后,制定出一套针对性极强的“组合拳”:成立业余消防队,配备微型消防车,楼栋每隔30米配备一个灭火器,每周开展业务训练和消防演习,消除了民权派出所辖区久拖未决的火灾隐患。 像申永川这样将包联派出所作为“第二岗位”、一人包一所的机关干部,湖北省公安厅有300名、全省各市县公安机关有1200多名。 今年以来,湖北公安坚持强基导向,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创建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包联派出所“235”工作机制,对全省1504个派出所实行包联全覆盖,推进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不断夯实湖北公安工作根基,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湖北提供了坚实支撑。 变“下基层”为“包基层” 11月9日一早,湖北省公安厅包联干部龚大志来到孝感市孝昌县公安局季店派出所。 跟在厅机关上班一样轻车熟路,龚大志用自己的账号登录新警综平台,有条不紊地查阅派出所接处警、受立案情况,并对平台的信息录入应用、执法闭环建设和执法办案场所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针对过去下基层来去匆匆、走过场的情况,湖北省公安厅创建“235”工作机制,按照省公安厅20%、市州公安局30%、县(市、区)公安(分)局50%的比例,全覆盖包联全省1504个派出所,让机关与基层上下一体、同向发力。 “不管哪一级干部,包联都是一竿子插到底,避免层层衰减、情况失真;不搞多头督导、重复督导,减轻基层负担。”湖北省公安厅“235”机制办负责人张徽徽说。 湖北省公安厅明确:省公安厅机关包联干部至少每月,市州公安机关包联干部至少每半个月,县级公安机关包联干部至少每周必须深入派出所,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开展工作。 工作中,湖北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奔赴基层公安信访窗口、接处警窗口、社区(村)民(辅)警工作点,检查执法办案、“找窟窿、堵窟窿、防透风”工作、信访案件化解、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锚定“为基层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目标,督导、调研、帮扶、宣讲,统筹包联推进各项中心工作,努力兜住不出事、少出事的底线。 变“查问题”为“解难题” “有了包联干部的支持,以前不熟悉的技能,现在得心应手;以前办不了的案子,现在成竹在胸。”石首市公安局桃花山派出所民警对包联干部周清明很是佩服。 经过4个月包联,周清明帮助桃花山派出所构建起全新的信息化工作系统,并对接石首市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作战平台。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推着问题改。 结合省委“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湖北省公安厅各厅直部门全面收集重大问题线索,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效果清单”包联任务书。 “‘三张清单’就是下沉干部的工作日志,也是开展包联考核的重要依据。”湖北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问题清单公开发布,责任到人、倒排工期、动态销号,杜绝“为下而下”,确保“真下实干”。 湖北省公安厅还在政务微信中增设“235”包联模块,让包联工作痕迹清晰可见。对包联干部实行动态积分考核,任务办结了有分,办得好加分,没办或少办扣分。积分结果与个人评优评先、晋职晋级挂钩。 对号入座查问题,尽职尽责抓整改。截至今年10月,湖北公安包联干部收集安全风险隐患问题7229个,解决问题5821个。 变“输血”为“造血” 在襄阳,省市两级公安机关包联干部大力推进强基改革,实现全市专职社区民警100%配备,并全部进入社区“两委”班子,“社区民警沉不下去、驻不下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鄂州葛店,湖北省公安厅包联干部钱昌林组织全所民(辅)警开展信息化应用系列培训,派出所民(辅)警对新的信息化平台使用不熟问题迎刃而解。 湖北省公安厅包联干部刘斌协调多方支持,弥补了麻城市公安局白果派出所警用电动自行车及部分警械缺口。 “机关干部手里有资源,却少实战。基层一线有实战,却缺乏资源,供需不匹配。”张徽徽说,包联干部积极争取上级机关和党委政府支持,既通过“输血”帮助解决现实问题,又通过创建一批管长远、利长久的机制平台实现“造血”,突破失衡困境,助力质效提升。 湖北省公安厅还建立双向评议机制,推动包联干部和派出所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将“警力、技术、装备、资源”源源不断从机关精准直送基层。 “各级机关领导干部把包联派出所当成‘第二岗位’,当好宣讲员、服务员、联络员、监督员、战斗员,和我们想到一处、干在一块、苦在一起,真正帮助我们强筋壮骨、提质增效,这样的包联干部,我们打心眼里欢迎。”大冶市公安局罗家桥派出所民警姜亨祝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