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与法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周隽 茶文振 “赵爸爸,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您用法理和温情点亮了我的心灯,让我在漫漫黑夜中看清了方向,让我重新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垦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法官赵文宝收到了在四川上技校的肖军(化名)来信,心中倍感欣慰。 在阿拉尔垦区法院少年法庭,孩子和法官温情互动的场景时常上演。少年法庭秉持寓教于审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构建起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审判和延伸帮教“三位一体”的少年审判体系,不断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双向司法保护,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2022年8月19日,阿拉尔垦区法院刑事审判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报告审判长,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就绪,请审判长主持开庭。” “现在开庭,带被告人到庭!”随着“审判长”敲响法槌,一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庭审”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这是一场模拟法庭普法教育活动,由少年法庭审理的一起在校学生贩卖同学微信提供给他人谋利的涉“两卡”犯罪真实案例改编。通过角色扮演,让青少年融入其中,以案释法,增强法律意识,进一步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当被告人的感觉真是不好,今后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我绝对不会知法犯法,要做一个遵法守法的人。”扮演被告人的张剑颇有感触地说。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阿拉尔垦区法院少年法庭坚持以防为先,积极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今年以来,少年法庭法官多次到学校开展法治宣讲,受教育学生达2000余人次。 “在我们的眼里,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面对他们迷茫的眼神,亲友求助的目光,我们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赵文宝说,“我们审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要用爱去融汇法与情,为他们‘浪子回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空。” 在少年法庭,真情感化,情、理、法交融,是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鲜明特点,少年审判法庭坚持把审判作为教育挽救的课堂,充分体现“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打造特色少年审判方式。 17岁的阳飞(化名)因哥们义气,伙同他人盗窃财物,触犯了法律。判决后,法官对他开展法治教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希望你从此以后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增强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懂得选择良师益友。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不要让短暂的乌云遮挡住未来的阳光……” 在少年法庭案件审理中,法官们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注重修复创伤,专门安排妇联、教育等部门熟悉青少年心理特点的专业人士作为人民陪审员,让业务优势与法理相融,达到最佳庭审效果。 “少年审判工作,一纸判决书并不代表着一个案子的结束,而只是刚刚开始。”判后法治教育、帮扶,也是法官妈妈、法官爸爸们对迷途孩子们的厚重情谊。 “法官妈妈,最近和同事相处遇到了烦心事,你看我这样处理可以吗……”小陈(化名)在电话里和法官朱玲君聊了起来。 小陈今年19岁,两年前受社会不良青年蛊惑参与盗窃被判缓刑后,朱玲君把小陈介绍到一家工厂上班,小陈很珍惜这个机会,工作上踏实肯干,不仅自食其力还把挣到的工资用于补贴家用。如今,小陈和朱玲君就像亲人一样,生活工作中的喜怒哀乐都要与她分享。 少年法庭的法官们秉承司法为民的慈爱之心,把教育、挽救工作延伸到法庭之外,建立“一对一”帮扶涉未案件机制,开展庭后定期回访常态化帮扶模式,用爱靠近孩子、走近孩子,去包容那颗浮躁不安的心,用司法的温度护航少年健康成长。
|
|
这里是法庭,也是教育挽救的课堂
|
|
|
|
( 2022-12-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青少年与法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周隽 茶文振 “赵爸爸,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您用法理和温情点亮了我的心灯,让我在漫漫黑夜中看清了方向,让我重新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垦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法官赵文宝收到了在四川上技校的肖军(化名)来信,心中倍感欣慰。 在阿拉尔垦区法院少年法庭,孩子和法官温情互动的场景时常上演。少年法庭秉持寓教于审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构建起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审判和延伸帮教“三位一体”的少年审判体系,不断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双向司法保护,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2022年8月19日,阿拉尔垦区法院刑事审判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报告审判长,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就绪,请审判长主持开庭。” “现在开庭,带被告人到庭!”随着“审判长”敲响法槌,一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庭审”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这是一场模拟法庭普法教育活动,由少年法庭审理的一起在校学生贩卖同学微信提供给他人谋利的涉“两卡”犯罪真实案例改编。通过角色扮演,让青少年融入其中,以案释法,增强法律意识,进一步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当被告人的感觉真是不好,今后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我绝对不会知法犯法,要做一个遵法守法的人。”扮演被告人的张剑颇有感触地说。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阿拉尔垦区法院少年法庭坚持以防为先,积极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今年以来,少年法庭法官多次到学校开展法治宣讲,受教育学生达2000余人次。 “在我们的眼里,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面对他们迷茫的眼神,亲友求助的目光,我们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赵文宝说,“我们审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要用爱去融汇法与情,为他们‘浪子回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空。” 在少年法庭,真情感化,情、理、法交融,是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鲜明特点,少年审判法庭坚持把审判作为教育挽救的课堂,充分体现“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打造特色少年审判方式。 17岁的阳飞(化名)因哥们义气,伙同他人盗窃财物,触犯了法律。判决后,法官对他开展法治教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希望你从此以后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增强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懂得选择良师益友。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不要让短暂的乌云遮挡住未来的阳光……” 在少年法庭案件审理中,法官们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注重修复创伤,专门安排妇联、教育等部门熟悉青少年心理特点的专业人士作为人民陪审员,让业务优势与法理相融,达到最佳庭审效果。 “少年审判工作,一纸判决书并不代表着一个案子的结束,而只是刚刚开始。”判后法治教育、帮扶,也是法官妈妈、法官爸爸们对迷途孩子们的厚重情谊。 “法官妈妈,最近和同事相处遇到了烦心事,你看我这样处理可以吗……”小陈(化名)在电话里和法官朱玲君聊了起来。 小陈今年19岁,两年前受社会不良青年蛊惑参与盗窃被判缓刑后,朱玲君把小陈介绍到一家工厂上班,小陈很珍惜这个机会,工作上踏实肯干,不仅自食其力还把挣到的工资用于补贴家用。如今,小陈和朱玲君就像亲人一样,生活工作中的喜怒哀乐都要与她分享。 少年法庭的法官们秉承司法为民的慈爱之心,把教育、挽救工作延伸到法庭之外,建立“一对一”帮扶涉未案件机制,开展庭后定期回访常态化帮扶模式,用爱靠近孩子、走近孩子,去包容那颗浮躁不安的心,用司法的温度护航少年健康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