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中国
|
|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西藏自治区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因地制宜开展法治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和丰富法治宣传教育载体,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贴近生产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有效提升了干部群众的法治思维与法律素养,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立足区情实际,坚持“示范引领、典型带动、突出特色、稳步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在法治建设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将阵地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健全工作制度,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举措,不断提升阵地建设水平,努力在更高起点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围绕“法律十进”工作要求,以重点普法对象为突破口,出台《西藏自治区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印发创建法治示范学校、民主法治示范村、诚信守法企业等相关制度,规范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创建标准和工作要求,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示范创建活动,助力实现“精准普法、生动普法、有效普法、高质量普法”目标。 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建成470余处各具特色、覆盖城乡、设施齐备、管理规范、社会认同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集法治宣传、知识普及、文化传承、道德滋养、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免费向公众开放,将法治宣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其中,布达拉宫法治示范景区、日喀则市宪法主题广场、林芝市法治主题公园入选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成为自治区法治文化阵地样板,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此外,西藏自治区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利用广场、公园、景区、街区等公共场所,挖掘和丰富法治元素,将法治宣传教育和区域文化景观相融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乡村图书角、学生活动室等公共场所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注重互动交流、寓教于乐、共享体验,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机器人、微信小程序、电子触摸屏、普法短剧、动漫微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常态化、立体式和多层次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进一步延伸法治宣传教育触角,促进法治供需双方良性互动和普法资源共享,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西藏自治区普法成果陈列馆、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宪法文化角和民法典主题公园、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寺庙法治宣传教育展厅、林芝市墨脱县边境法治文化长廊、山南市琼结县法治文化公园、昌都市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那曲市聂荣县盘羊法治文化广场、阿里地区改则县公益普法教育基地……一大批法治宣传教育阵地陆续投入使用,为自治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融入新元素、注入新内容、焕发新面貌、发挥新作用。 西藏自治区建立“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用工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出台普法工作任务清单和考核评价标准,全面推行年度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对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和“对账式”考核。同时,充分发挥纪检、检察、公安、财政、民政、文化、教育、税务等部门职能优势,在规划设计、项目审批、土地利用、资金投入、管理维护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形成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强大合力。
|
|
聚力打造高品质法治宣传教育阵地
|
|
|
|
( 2022-12-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中国 |
|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西藏自治区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因地制宜开展法治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和丰富法治宣传教育载体,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贴近生产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有效提升了干部群众的法治思维与法律素养,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立足区情实际,坚持“示范引领、典型带动、突出特色、稳步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在法治建设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将阵地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健全工作制度,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举措,不断提升阵地建设水平,努力在更高起点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围绕“法律十进”工作要求,以重点普法对象为突破口,出台《西藏自治区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印发创建法治示范学校、民主法治示范村、诚信守法企业等相关制度,规范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创建标准和工作要求,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示范创建活动,助力实现“精准普法、生动普法、有效普法、高质量普法”目标。 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建成470余处各具特色、覆盖城乡、设施齐备、管理规范、社会认同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集法治宣传、知识普及、文化传承、道德滋养、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免费向公众开放,将法治宣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其中,布达拉宫法治示范景区、日喀则市宪法主题广场、林芝市法治主题公园入选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成为自治区法治文化阵地样板,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此外,西藏自治区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利用广场、公园、景区、街区等公共场所,挖掘和丰富法治元素,将法治宣传教育和区域文化景观相融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乡村图书角、学生活动室等公共场所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注重互动交流、寓教于乐、共享体验,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机器人、微信小程序、电子触摸屏、普法短剧、动漫微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常态化、立体式和多层次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进一步延伸法治宣传教育触角,促进法治供需双方良性互动和普法资源共享,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西藏自治区普法成果陈列馆、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宪法文化角和民法典主题公园、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寺庙法治宣传教育展厅、林芝市墨脱县边境法治文化长廊、山南市琼结县法治文化公园、昌都市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那曲市聂荣县盘羊法治文化广场、阿里地区改则县公益普法教育基地……一大批法治宣传教育阵地陆续投入使用,为自治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融入新元素、注入新内容、焕发新面貌、发挥新作用。 西藏自治区建立“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用工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出台普法工作任务清单和考核评价标准,全面推行年度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对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和“对账式”考核。同时,充分发挥纪检、检察、公安、财政、民政、文化、教育、税务等部门职能优势,在规划设计、项目审批、土地利用、资金投入、管理维护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形成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强大合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