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游情天 “那就这样说定了,孩子跟随母亲生活,父亲提供经济上的补偿。”近日,在浙江嘉兴平湖市新埭镇社会矛盾调处化解中心“息事无讼调解工作室”内,杨庄浜村村民曾某某与翁某某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 依托“息事无讼”应用这一数字化改革项目的高效运行,这起涉及精神残疾人扶养、征迁、分家析产、民事行为能力认定等复杂问题的纠纷最终得以实质性化解。 平湖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朝辉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近年来,平湖法院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挖平湖先贤陆稼书“息事无讼”文化,大力构建数字化“无讼”工作新模式。聚焦基层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基层解纷能力薄弱、镇域统筹不足等痛点,创新研发了“息事无讼”应用,着力破解上述痛点,打造县乡村网格纠纷信息共享、协同化解“一件事”全链条闭环。 打造智能多元响应“调解帮帮团” 在村民曾某某与翁某某纠纷的调解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联村法官和镇政法书记、村干部、乡贤等8人的热情参与,他们或讲法律、或解心结,最终促成当事人冰释前嫌。这正是“息事无讼”应用根据纠纷类型、地点和复杂程度智能匹配组建的“调解帮帮团”。 “我们汇聚了市镇村三级,囊括网格员、法官、镇级干部等12支解纷力量,由此组成了‘调解帮帮团’。”平湖市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张黛琳介绍,“息事无讼”应用聚焦“631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强化调解力量的匹配组建,实现对基层调解员解纷能力提升的数智赋能。 该应用根据纠纷类型、调解员擅长领域,自动分派纠纷并匹配组建调解团队,由专职网格员、村(社区)干部先行调解。根据纠纷复杂程度,调解员可申请增加镇干部、乡贤、法官等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支援力量,进一步开展二调、三调。目前,平湖全市已有153名调解员入库并实际参与2036起矛盾纠纷的化解。 除此之外,该应用还依托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法信”平台,帮助调解员自动检索关联案例,应用会优先推送10大类本地示范性案例,精准匹配法律法条和化解要旨。目前,通过这一平台,已累计提起1781次案例检索,精准指导调解员成功化解1483起纠纷。 构建全量矛盾纠纷汇集数据池 矛盾纠纷底数摸不清这一难题曾长期困扰着基层。“以前,我们对于全镇范围内有多少矛盾纠纷并不清楚,已化解数量和需要化解纠纷数量都不掌握。”新埭镇司法所所长韩啸宇说,“息事无讼”应用构建了镇域统筹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据了解,“息事无讼”应用通过打通警源智治、“民呼我为”、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等8个应用,打破公安、司法等9个部门间的纠纷数据壁垒,整合归集涉警情、信访、司法、综治、网格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数据,建立了多源纠纷归集数据池,着力打造基层矛盾纠纷化解领域“数据自动抓取识别、线上线下全量归集、后续处置信息自动回填”等全链闭环。该应用自试运行以来,已梳理形成9大纠纷类型、归集2339件待化解纠纷。 同时,为了规范、统一从不同数字化应用平台导入的纠纷数据,“息事无讼”应用开发了“智能解析”模块,将已录入纠纷按照5类关键词进行解析及语意分析重组,已沉淀专有名词6627条入库,形成规范化、要素式纠纷信息描述,便于调解员全面、精准掌握纠纷信息。 实现风险稳控专项治理“一件事” “我们要构建并完善矛盾纠纷的镇域统筹机制,实现对镇域纠纷全貌‘心中有数’‘风险可控’。为此,我们研发了‘四色预警’模型,智能识别纠纷信息中涉风险关键词并自动定级,按照预警层级自动组建稳控团队并推送给相应稳控责任人,实现全量风险苗头就地处置。”新埭镇政法书记孙颖健向记者介绍,自作为试点运行以来,该镇党委书记已接收245条红色风险预警,实现对辖区内隐患第一时间介入、全量就地处置、风险不上行。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多元协同、综合治理”工作,该应用开发了“风险人、事、情实时感知”模型,智能识别一段时间内存在多起纠纷的当事人、引发多起纠纷的源头事件和导致多起纠纷的高频因素,已联合9部门开展涉农村自建房全过程监管等多个领域的源头预防性专项治理。 全貌掌控、全责到边、全力协同、全链可溯,这正是“息事无讼”应用打造诉源智治新模式的四个关键词。今年以来,平湖市共推动诉前化解纠纷3686件,诉前纠纷化解率90.14%,位列全省第一,全市信访来访批次和人次分别同比下降13.86%和10.47%,诉源智治效应不断彰显。
|
全貌掌控 全责到边 全力协同 全链可溯
|
平湖“息事无讼”打造诉源智治新模式
|
|
|
|
( 2022-12-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游情天 “那就这样说定了,孩子跟随母亲生活,父亲提供经济上的补偿。”近日,在浙江嘉兴平湖市新埭镇社会矛盾调处化解中心“息事无讼调解工作室”内,杨庄浜村村民曾某某与翁某某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 依托“息事无讼”应用这一数字化改革项目的高效运行,这起涉及精神残疾人扶养、征迁、分家析产、民事行为能力认定等复杂问题的纠纷最终得以实质性化解。 平湖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朝辉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近年来,平湖法院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挖平湖先贤陆稼书“息事无讼”文化,大力构建数字化“无讼”工作新模式。聚焦基层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基层解纷能力薄弱、镇域统筹不足等痛点,创新研发了“息事无讼”应用,着力破解上述痛点,打造县乡村网格纠纷信息共享、协同化解“一件事”全链条闭环。 打造智能多元响应“调解帮帮团” 在村民曾某某与翁某某纠纷的调解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联村法官和镇政法书记、村干部、乡贤等8人的热情参与,他们或讲法律、或解心结,最终促成当事人冰释前嫌。这正是“息事无讼”应用根据纠纷类型、地点和复杂程度智能匹配组建的“调解帮帮团”。 “我们汇聚了市镇村三级,囊括网格员、法官、镇级干部等12支解纷力量,由此组成了‘调解帮帮团’。”平湖市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张黛琳介绍,“息事无讼”应用聚焦“631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强化调解力量的匹配组建,实现对基层调解员解纷能力提升的数智赋能。 该应用根据纠纷类型、调解员擅长领域,自动分派纠纷并匹配组建调解团队,由专职网格员、村(社区)干部先行调解。根据纠纷复杂程度,调解员可申请增加镇干部、乡贤、法官等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支援力量,进一步开展二调、三调。目前,平湖全市已有153名调解员入库并实际参与2036起矛盾纠纷的化解。 除此之外,该应用还依托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法信”平台,帮助调解员自动检索关联案例,应用会优先推送10大类本地示范性案例,精准匹配法律法条和化解要旨。目前,通过这一平台,已累计提起1781次案例检索,精准指导调解员成功化解1483起纠纷。 构建全量矛盾纠纷汇集数据池 矛盾纠纷底数摸不清这一难题曾长期困扰着基层。“以前,我们对于全镇范围内有多少矛盾纠纷并不清楚,已化解数量和需要化解纠纷数量都不掌握。”新埭镇司法所所长韩啸宇说,“息事无讼”应用构建了镇域统筹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据了解,“息事无讼”应用通过打通警源智治、“民呼我为”、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等8个应用,打破公安、司法等9个部门间的纠纷数据壁垒,整合归集涉警情、信访、司法、综治、网格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数据,建立了多源纠纷归集数据池,着力打造基层矛盾纠纷化解领域“数据自动抓取识别、线上线下全量归集、后续处置信息自动回填”等全链闭环。该应用自试运行以来,已梳理形成9大纠纷类型、归集2339件待化解纠纷。 同时,为了规范、统一从不同数字化应用平台导入的纠纷数据,“息事无讼”应用开发了“智能解析”模块,将已录入纠纷按照5类关键词进行解析及语意分析重组,已沉淀专有名词6627条入库,形成规范化、要素式纠纷信息描述,便于调解员全面、精准掌握纠纷信息。 实现风险稳控专项治理“一件事” “我们要构建并完善矛盾纠纷的镇域统筹机制,实现对镇域纠纷全貌‘心中有数’‘风险可控’。为此,我们研发了‘四色预警’模型,智能识别纠纷信息中涉风险关键词并自动定级,按照预警层级自动组建稳控团队并推送给相应稳控责任人,实现全量风险苗头就地处置。”新埭镇政法书记孙颖健向记者介绍,自作为试点运行以来,该镇党委书记已接收245条红色风险预警,实现对辖区内隐患第一时间介入、全量就地处置、风险不上行。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多元协同、综合治理”工作,该应用开发了“风险人、事、情实时感知”模型,智能识别一段时间内存在多起纠纷的当事人、引发多起纠纷的源头事件和导致多起纠纷的高频因素,已联合9部门开展涉农村自建房全过程监管等多个领域的源头预防性专项治理。 全貌掌控、全责到边、全力协同、全链可溯,这正是“息事无讼”应用打造诉源智治新模式的四个关键词。今年以来,平湖市共推动诉前化解纠纷3686件,诉前纠纷化解率90.14%,位列全省第一,全市信访来访批次和人次分别同比下降13.86%和10.47%,诉源智治效应不断彰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