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中国
|
|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罪犯,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近年来,贵州省监狱管理局主动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坚持源头预防、创新改造、融入社会“三步走”,助力“边缘少年”守住线、“问题少年”迷途返、“新生少年”再出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边缘少年”守住底线 省监狱管理局总结未成年人罪犯教育挽救成功经验做法,变“末端治”为“源头防”,着力从“防”上下功夫,探索出了一条“典型警示、精准干预、群体预防”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新路径。 该局整合优势资源,选好典型事例和反面教材,开设法治课堂,围绕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性侵害、毒品侵害等进行宣讲,推动法治警示教育出真招、见实效,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建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训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省监狱管理局主动与44所学校、1848个家庭、54个社区协作,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法治警示教育模式。在家庭教育活动中,监狱干警结合鲜活案例,剖析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家庭监护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同时,积极开展社区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群防群控作用,守护未成年人校内外安全。截至目前,已开展中小学生法治警示教育活动908场次,受教育人数达26531人次,有效压缩了未成年人校外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作为监护缺失群体,罪犯未成年子女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省监狱管理局坚持“精准排查、精准帮扶、动态跟踪”工作思路,抓实抓好精准预防工作。该局落实动态排查机制,深入剖析罪犯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环境、身心状况,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针对因父母犯罪受到心理创伤的罪犯未成年子女,实施分类干预,进行心理疏导,助其消除顾虑和不良心理;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委托代管监护缺失未成年人。 今年以来,省监狱管理局先后组织192名监狱干警,向全省各中小学校推广不同“边缘少年”的分类引导方法,包括叛逆少年三步干预工作法、网络成瘾七步脱困法、暴力倾向五种处置技巧等,有效帮助教师纠正学生不良行为200余起;各中小学校积极配合,运用相关方式方法,疏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3500余起。同时,通过“微心愿”“微矫正”“微陪伴”等方式,联合举办亲子关系讲座85场次、团体辅导40场次,修复亲情关系问题1457起,努力从源头预防各类“边缘少年”突破法律底线。 此外,为拓展预防犯罪工作成效,凝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力,省监狱管理局印发《全省监狱进一步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方案》,将主动预防的成功经验延伸至9个地州市的驻地中小学校预防工作中,发动有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问题少年”迷途归返 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水平低、认知能力有限、叛逆、敏感、多疑等问题,未成年人罪犯反复性较强、教育转化难度较大。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积极应对这一难题,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探索“三步走”教育改造模式,成功帮助一批“问题少年”迷途归返。 该所创新思路、破解难题,积极探索监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未成年人罪犯接受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的保障体系,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刑期、不同学历罪犯需求,使“刑期等于学期”的理念深植未成年人罪犯心中。 同时,与驻地教育局建立合作机制,将未成年人罪犯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纳入地方教育规划,积极开展扫盲教育;引进社会教育资源,与具备资质的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罪犯职业技能,有效解决未成年人罪犯职业技能鉴定和学历认定难题;开展小学、初中、中职、大专教育,保障未成年人罪犯受教育权,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罪犯综合素质,为其刑满释放后顺利融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据统计,2013年以来,省未管所未成年人罪犯中,共有260余人获得小学毕业证书、54人获得初中毕业证书、1617人获得中职毕业证书、169人获得大专毕业证书。 社会支持对未成年人罪犯安心改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省未管所积极开展亲情修复工作,帮助多名伤害亲人的未成年人罪犯修复亲情关系,取得家属谅解,稳定他们的改造情绪。同时,积极打造“三像”(像父母、像老师、像医生)执法教育形象,构建“有困难找民警、有心结找民警”的良性互动模式;建立互帮互助的囚囚关系,健全完善三级罪犯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形成未成年人罪犯比学赶超、互帮互助的良好改造氛围。此外,为重塑未成年人罪犯亲情观念,搭建罪犯与家人之间感情沟通的桥梁,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省未管所常态化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亲情对未成年人罪犯的感召和激励作用,助其消除思想顾虑、安心接受改造。 未成年人罪犯正处于心智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基于此,省未管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矫治工作思路,建立完善“学做研”三位一体模式,切实筑牢监所安全防线,保护未成年人罪犯健康成长。该所通过以点带面、示范教学、技能培训、同辈督导等形式,有效提高心理矫治中心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强化个案矫治和危机干预,及时消除未成年人罪犯心理隐患。目前,监所共有48名心理咨询师,分布在不同岗位,为未成年人罪犯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帮助罪犯重塑健康人格。 此外,省未管所秉承“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罪犯心理研究工作,先后有10余篇理论研究报告获得相关奖项。 “新生少年”再次启程 作为刑罚执行机关,将罪犯改造好,助其顺利回归社会,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是监狱的职责和使命。 依托监狱构建的教育改造体系,大部分未成年人罪犯都能取得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为刑满释放后顺利融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省未管所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努力打通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513名未成年人罪犯与省未管所合作企业签订就业意向协议,105名未成年人罪犯刑满释放后经推荐实现成功就业。 长期的“高墙”生活、缺乏社交活动、缺少倾诉对象……一系列因素让刑释少年很难适应新的生活,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省未管所高度重视刑释少年社会帮教工作,加强与省司法厅及各县(市、区)司法局对接联系,在地方综合治理部门建立“阳光驿站”,进一步扩大社会支持系统“朋友圈”,帮助刑释少年克服心理障碍,更好地融入社会。 此外,该所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积极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最大限度地教育和挽救每一个犯错的孩子,帮助涉轻罪的未成年人消除因犯罪记录产生的“标签”效应,助其“无痕”回归社会。 长期以来,贵州省监狱系统始终秉承“挽救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家庭,造福一方社会”的理念,系统开展文化技术教育,持续加强思想和法治教育,大力培塑未成年人罪犯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接下来,全省监狱系统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文图由贵州省监狱管理局提供
|
|
以爱守望用法护航 让每朵花蕾美丽绽放
|
贵州监狱系统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
|
|
( 2022-11-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中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