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9 1/9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 展现“重要窗口”法治工作“头雁风采”
· 在家看得到进展 上门找得到法官
· 图片新闻
· 完善合议庭权责配置规范合议庭运行机制
· 工信部十四条举措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 2021年度全国政法
优秀新闻作品揭晓
· 检察业务数据的“能量挖掘者”
· 公益诉讼助力守护夕阳红
· 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示防范促销套路

杭州持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各领域法治化水平
展现“重要窗口”法治工作“头雁风采”

( 2022-11-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吴攸 吕炜
  
  “综合查一次”、首违不罚的执法模式让大小商户竖起大拇指;杭州互联网法院引领互联网司法规则制定,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支付宝上“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点一点,贴心服务立即来到身边。
  法治力量涌动在杭城各个角落,四季轮转、生生不息。
  浙江省杭州市委历来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早在2006年就绘出“法治杭州”蓝图。2019年,杭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成立,系列规划、意见、纲要的出台,让法治杭州建设路径更加清晰。这5年来,杭州市高质量推进法治杭州建设,持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各领域法治化水平,奋力展现杭州法治工作在建设“重要窗口”中的“头雁风采”。
良法铸就善治之基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新修订的《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让杭城公共场所“天朗气清”,为“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立法保障公民生命健康,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立法让“悬空老人”接上地气……5年来,一部部关涉民生、服务大局、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凸显杭州特色的法规不断孕育、推陈出新。
  发展要高质量,立法也要高质量。杭州一直把高质量立法放在首位,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专班制”“双组长制”“两审三表决”“三审四表决”等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争议较大的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工作规程。
  立法工作想要“又快又好”,开门听听群众的声音必不可少。
  上城区羊血弄10号是“湖滨晴雨”基层立法联系点所在地。作为省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室门口的电子屏上,今年1月至6月的立法征询情况一目了然。
  该工作室负责人徐利民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湖滨晴雨’就是民情晴雨表,我们吸纳民情观察员、基层干部、律师等近百人作为立法信息员,参与地方法规的立法征询活动,让‘家门口的声音’‘原汁原味’的民意直达立法机关,让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合理性意见建议在立法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这一点,“湖滨晴雨”立法信息员徐伟麟深有感触。去年4月,杭州市司法局就《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草案)》征求立法建议。徐伟麟利用退休前法院工作经历,围绕立法依据、惩罚标准等方面提出多条修改建议,其中4条被采纳吸收让他成就感满满。
  小小基层立法联系点,折射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气象。杭州市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和政府立法工作志愿者作用,拓宽公众参与立法途径,有力推动了全过程民主立法,以良法促善治的制度基础更加扎实稳固。
法治政府力践于行
  下辖23个村社城市化进程不一,专业市场林立,钱塘智慧城园区、1.1万家企业、近万名“网红”,上城区九堡街道快速发展的同时,多元区域类型与复杂人群结构也为社会治理出了大考题。
  九堡街道党工委委员戴文祥告诉记者,在日常基层治理过程中,街道往往是最早发现问题的一方,然而因为不具备执法权,发现问题后却“看得见,管不住”。
  问题多发形势之下,九堡街道在原有基础上率先探索体系重构,各个击破难题。无论是队伍精简合并、梳理责任清单,还是执法队员和辅助人员由专业迈向全科,都与浙江省开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
  近年来,杭州在“大综合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领域孜孜探索。通过全面梳理执法事项,杭州已形成覆盖市县乡三级执法事项清单。精简执法队伍50支,加快构建“金字塔型”行政执法队伍体系,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全市执法力量县乡两级下沉率达89.77%。与此同时,全市191个镇街全部挂牌综合行政执法队,对159个镇街赋权执法,在全省保持前列。
  “若不是税务局的非强制性执法,我们因为这54万元税款就可能直接倒闭了。”说这话的是余杭区某人工智能研究发展公司的负责人小丁。
  原来,该公司受疫情和上游企业资金紧张的影响,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产生欠税54万余元。余杭区税务局通过税务数据研判并实地走访,认为企业向好发展可能性大。为帮助企业走出临时性困境,在对企业进行欠税风险提醒告知的基础上,引导企业根据资金回笼预期合理制定欠税清偿计划。同时为了保障企业经营业务的正常开票需求,区税务局采取限额限量供应发票方式。目前,企业已经如期缴纳第一期欠税两万余元。
  像这样包容审慎的执法理念、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强制的模式,为杭州不少中小企业鼓足了前行的勇气。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杭州作为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出台《杭州市涉企补偿救济实施办法(试行)》、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等政策制度并真正落地,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打上杭州“印记”。
和美生活与法同行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9月16日,杭州市政府组织2022年市政府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30余人参加宪法宣誓仪式。
  自去年12月30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以后,新任命国家工作人员集体宪法宣誓已成为常态。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政府部门引领示范,使得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力量逐步深入社会发展方方面面。
  法治杭州,人人在家学法、出门守法、遇事找法。
  借助运河水上巴士、漕舫船,从“城市客厅”武林门站至“千年古韵”拱宸桥站的沉浸式“运河普法号”游船,乘客通过扫描“拱墅普法地图”二维码可以全览“运河法治文化带”精品文化点,了解法治阵地基本情况。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等43个单位(平台)作为首批市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大大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精准性、有效性与社会化。
  杭州市两级法院在镇街、村社、重点行业设置“共享法庭”3262个,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