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有这样的民警,我们更有安全感。”连日来,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绿东村派出所副所长皇甫深斌成功劝阻一位老人执意要给骗子转50万元养老钱的事迹,在辖区老人中被传为佳话。 这位老人被骗子“洗脑”后,面对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劝阻,执意转钱,皇甫深斌只好将老人请到派出所耐心讲解防诈骗知识,并请来其近亲属一同进行劝阻,最终老人认识到被骗,连声感谢民警为自己保住了养老钱。 这是河南省进一步夯实市域社会治理根基,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法治日报》记者从河南省委政法委获悉,全省上下紧盯社会治理难题和群众关注关心热点问题,集中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民生实事,进一步健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等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联动共治、多元化解。 推动社会治理资源集聚整合 走进焦作市任何一个村(社区),一提起“平安法治星”,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都会脱口回答:“标准就是一年内没有出现电信诈骗、聚众赌博、安全事故、重大案件、应急处置不力等问题,成功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 焦作市通过村(社区)干部包队(组)、党员联户、妇联主席入户、网格员走访和信息员上报等渠道,全面收集梳理群众诉求,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预研预判,有针对性做好思想疏通、心理疏导工作,确保70%以上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得到化解。同时以防范化解家庭纠纷、情感纠葛为重点防范“民转刑”案件发生。 河南省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纳入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重点工作任务、纳入省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推进路径,明确推进节点,提出“探索具有河南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目标,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河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河南各地党委、政府均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党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联动,推动工作落实。开封市推行“一档两函三书”工作法,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推进责任落实;驻马店市组建市域社会治理专家智库,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濮阳市研发市域社会治理台账系统,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销号;鹤壁市建立“清单制+提示函+警示函”工作机制,实现一条线落实、一盘棋推动。 聚焦风险防范提升化解能力 在开封市三级综治中心,都已实现同综治工作各有关部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建立完善了各部门协作联动工作机制。 在河南省委政法委强力推动下,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加强对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的统筹指导,推进综治中心与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等融合,健全高效运转的统筹协调机制,不断整合政法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面资源力量,实现各类社会治理资源在综治中心“集聚整合”,推动形成综治中心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具体办理、社会力量参与协同的工作格局。商丘市统一规范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三门峡市着力打造市域“综治中心+网格化”治理新模式;新乡市建立“两长三员”工作机制,规范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洛阳市开展“四官”服务进村(社区)活动,组建3174支“四官”服务队,5408名队员担当“平安村官”;鹤壁市着力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全省聚焦风险防范,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各地坚持底线思维,以“三零”创建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六防六促”(防情感纠纷、促人际和悦;防家庭纠纷、促家庭和睦;防邻里纠纷、促社会和谐;防债务纠纷、促经营和顺;防物业纠纷、促小区和美;防疫灾纠纷、促群众和康)专项行动。郑州市把“三零”创建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盘谋划、一体推进,从组织架构、责任落实、网格治理、自治强基等方面建立12项机制;濮阳市建立“34234”工作机制,相继出台抓基层抓基础抓源头抓预防“四抓”、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综治中心“三诊法”等机制,从源头上提升防范化解矛盾风险能力。 推动为民服务事项提质增效 “平安护民”是南阳市委政法委公开作出的承诺。2022年以来,全市运用全域党建理念,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把党员、志愿者、热心人士等有效联结起来,将治理力量延伸到每个村(居)民小组、楼栋、家庭,凝聚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着力便民利民,通过市域社会治理推动为民服务事项提质增效。如今,在河南这已成为共识。 河南各地坚持为民导向,省委政法委持续组织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推动全省政法系统做实群众接待厅服务窗口,鼓励与便民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窗口单位的融合对接,建立完善首问负责、分流转办、跟踪督办、群众评判、办结归档、回访反馈等工作流程,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政策咨询等服务,提升便民利民服务质效,真正做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目前,河南各地坚持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治理思想为指导,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良好局面。河南省委政法委推动出台《河南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条例》。洛阳市以“三清两建”(清资产、清村霸、清矛盾、建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强村民自治组织)工作专项行动为载体,推动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鹤壁市、安阳市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立法工作,将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许昌市全力推进社区民警、辅警专职化,组建社区警务电动车“轻骑兵”队、“无人机”巡逻队等义务治安巡逻队伍;郑州市创新推进“最多跑一地、一码解纠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
|
解群众烦心事 办百姓开心事
|
河南市域社会治理实现矛盾纠纷联动共治多元化解
|
|
|
( 2022-11-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有这样的民警,我们更有安全感。”连日来,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绿东村派出所副所长皇甫深斌成功劝阻一位老人执意要给骗子转50万元养老钱的事迹,在辖区老人中被传为佳话。 这位老人被骗子“洗脑”后,面对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劝阻,执意转钱,皇甫深斌只好将老人请到派出所耐心讲解防诈骗知识,并请来其近亲属一同进行劝阻,最终老人认识到被骗,连声感谢民警为自己保住了养老钱。 这是河南省进一步夯实市域社会治理根基,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法治日报》记者从河南省委政法委获悉,全省上下紧盯社会治理难题和群众关注关心热点问题,集中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民生实事,进一步健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等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联动共治、多元化解。 推动社会治理资源集聚整合 走进焦作市任何一个村(社区),一提起“平安法治星”,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都会脱口回答:“标准就是一年内没有出现电信诈骗、聚众赌博、安全事故、重大案件、应急处置不力等问题,成功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 焦作市通过村(社区)干部包队(组)、党员联户、妇联主席入户、网格员走访和信息员上报等渠道,全面收集梳理群众诉求,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预研预判,有针对性做好思想疏通、心理疏导工作,确保70%以上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得到化解。同时以防范化解家庭纠纷、情感纠葛为重点防范“民转刑”案件发生。 河南省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纳入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重点工作任务、纳入省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推进路径,明确推进节点,提出“探索具有河南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目标,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河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河南各地党委、政府均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党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联动,推动工作落实。开封市推行“一档两函三书”工作法,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推进责任落实;驻马店市组建市域社会治理专家智库,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濮阳市研发市域社会治理台账系统,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销号;鹤壁市建立“清单制+提示函+警示函”工作机制,实现一条线落实、一盘棋推动。 聚焦风险防范提升化解能力 在开封市三级综治中心,都已实现同综治工作各有关部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建立完善了各部门协作联动工作机制。 在河南省委政法委强力推动下,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加强对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的统筹指导,推进综治中心与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等融合,健全高效运转的统筹协调机制,不断整合政法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面资源力量,实现各类社会治理资源在综治中心“集聚整合”,推动形成综治中心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具体办理、社会力量参与协同的工作格局。商丘市统一规范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三门峡市着力打造市域“综治中心+网格化”治理新模式;新乡市建立“两长三员”工作机制,规范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洛阳市开展“四官”服务进村(社区)活动,组建3174支“四官”服务队,5408名队员担当“平安村官”;鹤壁市着力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全省聚焦风险防范,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各地坚持底线思维,以“三零”创建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六防六促”(防情感纠纷、促人际和悦;防家庭纠纷、促家庭和睦;防邻里纠纷、促社会和谐;防债务纠纷、促经营和顺;防物业纠纷、促小区和美;防疫灾纠纷、促群众和康)专项行动。郑州市把“三零”创建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盘谋划、一体推进,从组织架构、责任落实、网格治理、自治强基等方面建立12项机制;濮阳市建立“34234”工作机制,相继出台抓基层抓基础抓源头抓预防“四抓”、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综治中心“三诊法”等机制,从源头上提升防范化解矛盾风险能力。 推动为民服务事项提质增效 “平安护民”是南阳市委政法委公开作出的承诺。2022年以来,全市运用全域党建理念,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把党员、志愿者、热心人士等有效联结起来,将治理力量延伸到每个村(居)民小组、楼栋、家庭,凝聚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着力便民利民,通过市域社会治理推动为民服务事项提质增效。如今,在河南这已成为共识。 河南各地坚持为民导向,省委政法委持续组织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推动全省政法系统做实群众接待厅服务窗口,鼓励与便民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窗口单位的融合对接,建立完善首问负责、分流转办、跟踪督办、群众评判、办结归档、回访反馈等工作流程,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政策咨询等服务,提升便民利民服务质效,真正做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目前,河南各地坚持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治理思想为指导,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良好局面。河南省委政法委推动出台《河南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条例》。洛阳市以“三清两建”(清资产、清村霸、清矛盾、建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强村民自治组织)工作专项行动为载体,推动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鹤壁市、安阳市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立法工作,将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许昌市全力推进社区民警、辅警专职化,组建社区警务电动车“轻骑兵”队、“无人机”巡逻队等义务治安巡逻队伍;郑州市创新推进“最多跑一地、一码解纠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