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音
|
|
个体工商户对促就业惠民生扩需求,畅通经济微循环等具有独特而重大的意义
□ 王 琦
自11月1日起,《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这部《条例》是我国市场主体保护法律体系的重大发展。 制定这部《条例》的必要性在于个体工商户对促就业惠民生扩需求,畅通经济微循环等具有独特而重大的意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1.11亿户,占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带动就业近3亿人。同时,近年来,个体工商户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面表现亮眼。可以说,个体工商户“个头”虽小,却有着大数量、大影响、大容量、大未来。不过,个体工商户也有规模小、融资渠道窄、抗风险能力差的弱点,需要国家予以专门保护。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关注个体工商户群体,强调要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2011年,我国就制定了《个体工商户条例》,此后又进行了两次修订,该条例对于保障个体工商户权益、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条例支持发展措施不明显等不足也表现了出来。 与《个体工商户条例》侧重于规范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以及宏观管理不同,《条例》在立法目的、主要内容、条文结构等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仅将国家提出的优化营商环境目标落实于个体工商户,将“放管服”改革的成果制度化、规范化,也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出台的大量支持个体工商户且经过检验行之有效的政策上升为法规。另外,我国近几年制定了多部保障市场主体的专门性行政法规,包括《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这些法规的运行经验也为《条例》的制定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内容上来说,《条例》有诸多亮点:一是优化政府职责。在国家层面,国务院建立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在地方层面,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地方特点出台措施,为个体工商户增加经营场所供给,支持个体工商户从事经营活动,这些内容充分释放出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强烈信号。 二是完善登记制度。《条例》总结实践经验,规定个体工商户变更经营者的,可以直接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涉及行政许可的,要求行政许可部门简化手续,这有助于降低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成本。 三是优化市场环境。《条例》要求加强个体工商户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体系,实行有利于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财税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和产品;引导支持个体工商户加快数字化发展,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禁止平台经营者滥用平台权力给个体工商户施加不合理限制,这都有助于持续改善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生态。 四是强化权益保障。贯彻实施对个体工商户市场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个体工商户乱收费、集资、摊派,以及强行要求提供赞助或者接受有偿服务,禁止拖欠或者变相拖欠个体工商户款项。明确政府部门应提供便捷的投诉举报渠道并及时予以处理。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全面提升个体工商户保护力度。 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再到新近出炉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都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即坚决破除市场、行政乃至原有法律上的藩篱,重点保护相对困难的主体,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纵观三部立法,也可以看出我国立法的趋势,即以惠及大众为目标,以本土经验为基础、以实施有效为目标,这充分体现了立法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期待有关部门严格实施《条例》,完善配套措施,使其充分发挥实效,帮助广大个体工商户在繁荣经济、促进创新、稳定就业、造福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民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
|
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更有力法治保障
|
|
|
|
( 2022-11-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声音 |
|
个体工商户对促就业惠民生扩需求,畅通经济微循环等具有独特而重大的意义
□ 王 琦
自11月1日起,《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这部《条例》是我国市场主体保护法律体系的重大发展。 制定这部《条例》的必要性在于个体工商户对促就业惠民生扩需求,畅通经济微循环等具有独特而重大的意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1.11亿户,占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带动就业近3亿人。同时,近年来,个体工商户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面表现亮眼。可以说,个体工商户“个头”虽小,却有着大数量、大影响、大容量、大未来。不过,个体工商户也有规模小、融资渠道窄、抗风险能力差的弱点,需要国家予以专门保护。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关注个体工商户群体,强调要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2011年,我国就制定了《个体工商户条例》,此后又进行了两次修订,该条例对于保障个体工商户权益、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条例支持发展措施不明显等不足也表现了出来。 与《个体工商户条例》侧重于规范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以及宏观管理不同,《条例》在立法目的、主要内容、条文结构等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仅将国家提出的优化营商环境目标落实于个体工商户,将“放管服”改革的成果制度化、规范化,也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出台的大量支持个体工商户且经过检验行之有效的政策上升为法规。另外,我国近几年制定了多部保障市场主体的专门性行政法规,包括《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这些法规的运行经验也为《条例》的制定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内容上来说,《条例》有诸多亮点:一是优化政府职责。在国家层面,国务院建立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在地方层面,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地方特点出台措施,为个体工商户增加经营场所供给,支持个体工商户从事经营活动,这些内容充分释放出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强烈信号。 二是完善登记制度。《条例》总结实践经验,规定个体工商户变更经营者的,可以直接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涉及行政许可的,要求行政许可部门简化手续,这有助于降低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成本。 三是优化市场环境。《条例》要求加强个体工商户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体系,实行有利于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财税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和产品;引导支持个体工商户加快数字化发展,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禁止平台经营者滥用平台权力给个体工商户施加不合理限制,这都有助于持续改善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生态。 四是强化权益保障。贯彻实施对个体工商户市场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个体工商户乱收费、集资、摊派,以及强行要求提供赞助或者接受有偿服务,禁止拖欠或者变相拖欠个体工商户款项。明确政府部门应提供便捷的投诉举报渠道并及时予以处理。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全面提升个体工商户保护力度。 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再到新近出炉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都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即坚决破除市场、行政乃至原有法律上的藩篱,重点保护相对困难的主体,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纵观三部立法,也可以看出我国立法的趋势,即以惠及大众为目标,以本土经验为基础、以实施有效为目标,这充分体现了立法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期待有关部门严格实施《条例》,完善配套措施,使其充分发挥实效,帮助广大个体工商户在繁荣经济、促进创新、稳定就业、造福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民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