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5月4日是全国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第一天。图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
资料图片
|
|
|
2015年7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开展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图为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检察院驻濯水检察室就小南海水源地被污染提起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后,检察官前往水源地查看整改情况。
本报记者 杨晋峰 摄 |
|
|
2016年8月26日,山东省潍坊市基层公安民警佩戴执法记录仪询问当事人。近年来,公安机关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不懈推动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资料图片 |
|
|
2017年7月31日,北京核心城区最大棚改项目——望坛棚改项目工地,公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现场为业主办理公证。
本报记者 王建军 摄 |
|
|
2018年2月11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几名因遭遇欠薪前来寻求法律帮助的农民工。据悉,我国现已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工作室)约57万个,每年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调解等各类服务1800多万件次。
本报记者 王建军 摄
|
|
|
2018年4月8日,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法援律师正在给一位来访者详细讲解遗产分割方面的法律规定。
本报记者 杨晋峰 摄 |
|
|
2018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实体大厅正式启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检察服务。
资料图片
|
|
|
2021年2月起,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在全市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12月17日,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就督促北京北站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案举行现场体验式公开听证会。图为听证员在现场体验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
资料图片
|
|
|
2021年4月16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工作人员联合桃花派出所民警开展“掌上办理”业务宣传推广活动。老年人在家就能申办相关业务,真正做到“掌上办”少跑腿。
本报通讯员 邹训永 摄 |
|
|
网格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平安建设的主力军。图为2022年6月9日,浙江省云和县凤凰山街道普光社区网格员刘婷在向老年人发放反诈宣传资料,并为大家解读常见诈骗手段及防范对策。
本报通讯员 王旭芳 摄 |
|
|
2022年以来,辽宁省东港市委政法委积极构建“基层网格+村、镇、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四层级管理工作体系,全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及法律服务的“舒心小院”就是一个平安新亮点。图为9月13日,北井子镇新海村群众在小院里观看“平安三句半”的表演。
本报通讯员 蔡冰 摄
|
|
|
2022年6月29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在执行现场依法执行。此次市中区法院开展为期3天的集中执行活动,重点对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消极执行、拖延执行案件进行集中攻坚,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报通讯员 孙杨 摄 |
|
|
2022年8月16日,辽宁省辽阳市公安局弓长岭分局民警根据线索调查后,抓获潜逃18年的犯罪嫌疑人杨某。从公安部部署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以来,各地公安机关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大力整治社会治安问题,攻坚化解各类安全隐患。
本报通讯员 郝洪伟 摄
|
|